海南人民公园:风景美如画 文化气息浓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6-27 09:41:56

航拍海南人民公园。 (张旭 摄)

清风阁 。 (公言 摄)

太极广场。 (公言 摄)

公园北门的巨石形若卧狮,上面刻着“海南人民公园”。 (赵荣 摄)

在林间习练太极拳。 (赵荣 摄)

健步走。 (赵荣 摄)

步入海南人民公园,凉亭座座,绿树环抱,湖水清澈,溪流叠影,“一心、五区、十八景点”构成了绝美的风景。

清晨、傍晚,人们在这里载歌载舞、散步锻炼、休闲娱乐,各式各样的面孔,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自得其乐。

那么,关于海南人民公园的故事你知道多少?经历了几次提质改造和扩建?这里必到的打卡景点又有哪些?

公园是一座城市的“颜值担当”,是城市里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纽带。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来只能划船拍照的“老牌”公园纷纷成了集游乐、休闲、观赏、健身于一体的风景如画之地,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岁月更迭 见证公园大变迁

据《海南区志》记载,1979年,开始筹划建设公园,修筑公园围墙,当时占地面积8公顷。1985年,在公园内建起一处花卉室;1990年,建成一座凉亭。1991年,硬化一处占地面积为714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及园中部分游园小路。2000年,开始按照设计规划逐步扩大绿化面积,公园绿地面积达到4公顷,占到公园总面积的二分之一。

当时,海南地区园林植物品种单调,主要以沙枣树、榆树、小叶杨等乡土树种为主。这些树种适宜于干旱沙漠地带种植,耐旱、耐寒、抗风沙、耐盐碱。当时街道绿化、庭院种植均采用这类树种。随着城区建设速度加快,园林绿化力度加大,园林树木种类、花卉品种也向多品种、高层次、具有观赏性的方向发展。到2002年,树木种植品种增加到10余种,乔木类有桧柏、云杉、栾树、新疆杨、臭椿、国槐等,灌木类有连翘、碧桃、榆叶梅、刺梅、丁香、红叶李等,花卉品种有发财树、铁树、南洋杉、鸭掌木等。

海南公用事业发展中心人民公园主任詹志英回忆,现公园位置东南方坐落着海南区蒙古族小学,向北相邻一间罐头厂和国土局,西南是园林队,西北较大范围的便是海南人民公园,最北边紧邻东风街的则是一排排居民住宅。1998年詹志英到园林局工作,当时公园的建筑物只有一个凉亭,树木种植杂乱无章,成活率不高,也没有活动场地,园区道路未作规划,环境卫生较差,游人也很少。

随着城区建设速度加快,园林建设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海南人民公园也在不断改造、扩大,增加景点,丰富绿化树种、花卉等。到2010年,海南区投资了3500万元对人民公园进行了第一次大面积、全方位的提质改造。

改造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原则,采用挖湖堆山,对景、障景、框景等园林手法,形成“一心、五区、十八景点”,亭、台、廊、榭、喷泉、花坛、绿地等园林景观相互映衬,浑然一体。绿化改造因地制宜、以乡土树种为主、引入大量的果树、减少松柏种植量,采用小规格大密度的种植方法,利用植物林相、季相、色相的变化丰富景观效果。

2020年7月,海南区棚户区公共体育服务场所建设工程(也就是海南人民公园二期扩建工程)开工。拆除了紧邻东风街的居民住宅,扩建公园。建设总面积约4.6万平方米,种植乔木6498株、灌木98700株、地被植物2.56万平方米,硬化铺装1.3万平方米,硅PU运动场地1660平方米,目前该工程已基本完工。

如今,海南人民公园东起黄河路、西至公园路,南临巴音陶亥街、北到东风街,总占地面积17.7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近1.3万平方米,硬化面积近4.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1.6万平方米,绿地率达66%。改扩建后的公园提升了城区整体形象,完善了健身服务体系,也提高了居民户外活动质量。

依山傍水 美丽公园惹人爱

公园让城市四季常绿,也让城市有了诗意。海南人民公园位于海南城区中心地段,惠及周边诸多居民小区。每天清晨、傍晚,来公园散步、锻炼、娱乐的市民不计其数,广场舞爱好者、健步走人群、歌唱达人……在这里,男女老少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乐在其中。

公园东门,一块巨石铺展着自然打造出的纹路,向人们展示岁月经过后的美丽。北侧的林下小广场上,人们载歌载舞;南侧的游园步道上,市民三五成群地散步聊天;林间凉亭中,长笛、二胡奏响了和谐的乐章。绕过巨石,走进园中,一泓水面映入眼帘,水面上九曲的回廊以及岸边的假山,还有水中自由游弋的白鸭,让人感受到园林的美和灵动。虽说是人工雕琢的美景,但仍挡不住游客的热情,大家兴奋地摆出各种姿势,让自己融入美景中,定格在照片里。

在海南区居住了40余年的郝先生回忆,80年代的海南城区,绿色景观小而少,公园算是其中的一个。沙枣树、杨树是当时种植较多的树种,穿插种植些花卉。公园里唯一的凉亭算是当时与众不同的景观。郝先生说:“公园白天尚可游玩,但园内道路、林间绿地等处的环境卫生一般。即便如此,人们也喜欢到此来玩耍。每到夜晚,公园便被人们列入危险地,不允许孩子们进入。如今,公园各类场地、设施齐全,绿化树种繁多,春季开始各色花儿次第开放,变化简直令人咂舌。”

“我在海南区居住了20多年,可以说见证了公园的变化。以前的公园挺小家子气,现在不光有大片的绿色,还有山有水,尤其是湖面上白色的回廊、红色的凉亭,让人感觉像置身在江南园林中。”海南区市民王敏感叹地说,以前是单纯的锻炼,现在可以坐下来和朋友一起聊天,回忆公园的发展变化,谈如今的幸福生活。

走在环园健康步道上,锻炼的市民非常多,有的健步向前,有的跑步锻炼,还有人悠闲散步。西南角的林下广场上健身路径与休闲座椅穿插而设,挤满了前来锻炼、休息、打牌的市民。不远处,太极爱好者正随着音乐舒展自如,篮球场、儿童游乐沙坑等处同样挤满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他们自娱自乐,好不惬意。

记者从海南公用事业发展中心了解到,今年,还将对海南人民公园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包括篮球场改造、增加雾化增湿景观等。

南来北往客 这些景点不容错过

海南人民公园从无到有,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从功能单一到满足市民多种需求。那么,到这里游玩,有哪些景点值得我们打卡呢?

公园一期由“一心、五区、十八景点”组成,“一心”即中心水景区,“五区”即康体健身区、文体休闲区、入口景观区、儿童游乐区和自然山体区,十八个景观节点贯穿其中。

公园东门横着摆放的是一块长12米、宽2.4米、重达58吨的彩霞石,其气势雄伟、充满灵气,象征着九曲黄河流经乌海。

东南角为奇石园。园中共分布着16块形态各异的奇石,其中有两块奇石上刻有太阳神图案,都是原汁原味的桌子山岩画,具有浓郁的乌海风情。同时,在东入口轴线上分布三个景观墙,墙体中间部分镂空为岩画图案。

绕过彩霞石来到湖边便能看到五根文化柱,采用大理石材质,结合金、木、水、火、土五行理念,运用草、行、楷、隶、篆等不同书体,展示乌海书法城的文化底蕴。

湖区用水为黄河水,经过沉淀和氧化后,通过泵房将湖水抽出用于绿化灌溉,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满足了灌溉所需。湖面的两座凉亭被命名为“双飞亭”,像一对依偎的情侣,比翼双飞,不离不弃,寓意着和谐之美,奋飞之意。双飞亭采用木质结构,由传统加工工艺做成,全都无缝安装,契合而成,没有使用一根钢钉。原木都经过桐油浸泡,既可防虫防腐,又可延长亭榭使用寿命。

清风阁为公园的最高点,汲取古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的精华。登上阁楼,不仅能够一览公园美景,城区街景也映入眼帘。公园南入口处竖立着六根风铃柱,美观新颖,造型独特,韵味十足,驻足聆听,风吹铃动,使人回味无穷。除此之外,公园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展板、道德模范展板等公益宣传栏。

从北门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伏卧着的雄狮塑石,上面刻着“海南人民公园”六个大字。向东则是太极广场,地面的八卦图四周刻有二十四节气,远远望去,熠熠生辉。周围的花池中十二生肖雕像坐落其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林荫广场上,中心的文化石制作成七面景墙,错落有致地镶嵌着芝麻灰花岗岩石块,上刻着不同内容的宣传标语。北门向西为树阵广场,一棵棵新栽的树木整齐排列,不远处的公共娱乐场所里休闲座椅、照明设施一应俱全,满足市民全天候的锻炼休闲。

“走出家门便是公园”“推窗便可欣赏如画风景”“人在城中,犹在画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海南区城市高质量发展,当地百姓必将迎来高质量的生活,届时海南人民公园会越来越美丽!

(作者:赵荣;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