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一族”要注意 分心驾驶危害多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6-22 09:34:23

刘雨佳 绘图

刘雨佳 绘图

刘雨佳 绘图

刘雨佳 绘图

刘雨佳 绘图 分心驾驶危害多。

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日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侣”,也正是由此,无论是在飞机、地铁、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上,还是在街头、商场或家庭中,“低头族”成为一大“景观”。

也有一部分“低头族”把随时随地玩手机的坏习惯带到了汽车驾驶中,趁着等红绿灯或者是堵车的间隙,见缝插针拿出手机回一回微信、刷一刷视频。正是这种陋习,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虽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机动车过程中,不能有任何接听电话、观看电视等对安全有妨碍的行为,但是仍有不少驾驶员不以为然,仍抱着侥幸心理,在驾车过程中拨打电话、玩手机。

在我们身边常见的“分心驾驶”行为都有哪些?记者也做了一番调查。

现象:“低头族”驾驶员越来越多

6月17日下午6点半,正值下班高峰期,在滨河区世纪大道某交通路口,一辆灰色凌志轿车停在红绿灯前,眼见着绿灯亮起,对向车道的车辆都开始有序流动,这辆灰色轿车仍然一动不动。在后车连续不断的喇叭催促声中,小灰车“如梦初醒”,一脚油门飞速窜过了路口。

这样的场景您是不是很熟悉?眼见着绿灯一分一秒地过去,前面的车不知什么原因就是迟迟不动,想要鸣笛催促,又怕对方是“新手起步”或者是车辆出了故障……事实上,一般情况都没有所谓的“车辆故障”,多是前车司机在玩手机。

见缝插针地在红绿灯前摸出手机来刷一刷,其实是很多驾驶员的“习惯”。有9年驾龄的郝蕾就告诉记者,她就有这个毛病,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非常高,逛街刷、吃饭刷,开车也要刷,其实也没有刷什么重要的内容,无非是刷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短视频。

受访者郭宇嘉也坦承,自己也有开车玩手机的习惯。“尤其是晚上接孩子放学等得比较久,就会在车上玩手机,有时候一边开车一边聊电话,还曾经因为分心误闯过红灯。”他说。

一遇红灯就要摸手机的驾驶员还大有人在。一边开车一边操作手机成了许多的人的常态。部分开车打电话、聊微信乃至刷视频的人们在靠近交通技术监控时会下意识地将手机压低或藏起,但“抓拍”并不能完全杜绝这种行为。

除了私家车驾驶员有这样的问题,许多网约车司机也有类似的习惯。经常坐网约车上下班的市民张霞就告诉记者,常常遇到司机一边开车,一边不停地联系业务的情况。“有的司机还会在开车时使用支架固定手机,有的干脆将手机放在腿上,随时随地拿起来联系业务或者与朋友聊天,我提过几次意见,对方都很随意地表示,自己是老司机了,不可能出现危险情况。”张霞说。

张霞还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某天晚上她拼车从市区到海南区,沿途司机一直都在玩手机麻将,甚至看起了直播。“他的驾驶位上有一个手机支架,架着手机看直播玩游戏,我多次提醒司机专心开车,对方回应我说,这条路他闭着眼睛都不会出意外。”

除了汽车驾驶员外,其他机动车驾驶员也有类似情况。郭宇嘉就告诉记者,她经常见到驾驶着三轮车的快递员或者骑着电瓶车、摩托车的外卖小哥边接打电话边拐弯或者高速行驶,“虽然能理解他们工作的特殊性,就是需要不断地使用到手机,但为了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还是应该注意一点吧。”

问题:分心驾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都说一心不能二用。当驾驶车辆注意力被手机分散后,遇到问题可能会来不及反应。

受访者牛璐告诉记者,她曾经因此吃过大亏。“当时开车时,我正插着耳机跟朋友打电话,转弯时放在腿上的手机掉到了脚下,耳机线拽开了,我就随手一捞,方向盘一歪就撞上了护栏。”她说。

有10多年驾龄的郭建东也遇到过类似的惊魂时刻,他正准备左转弯,妻子打来了电话,他顺手接听,前后不过几秒钟,就发现自己误入了对向车道,对面正快速驶来一辆越野车,在尖锐的刹车摩擦声中,他惊险地让开了车头,与越野车的车身剐蹭在了一起。

“我开了10多年车,这是第一次出交通事故,当真是吓得腿软。我突然逆行,对面的越野车又正好过了红灯踩了一脚油门,车速飞快,如果当时我们迎头撞上,后果不堪设想。”他说。

受访者刘赫是一名保险业务员,日常工作就是靠手机进行,开车时使用手机的情况也非常多。有一次正从路边车位上起步,恰好来了一个电话,便一边接听一边将车子驶出车位,结果忘了提前打起转向灯,后车拼命按喇叭,他一心慌反方向打了一把方向盘,将停在路边的另一辆车的车门撞的凹陷进去。

至于因为分心玩手机,误闯红灯、压线、追尾、不按规定方向行驶的情况更是不胜枚举。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驾驶员都表示曾因为这些问题被扣分或者罚款,受到了交通法规的惩罚。

受访者小乔有3年的驾龄,新手期都没有发生过的追尾事件居然在最近发生了。原因是因为开车的时候回复信息。“手机突然来了微信,我低头去看的时候,前面有车辆掉头,前车就刹车减速了,我没留意,一下子撞了上去。”小乔说。

尽管追尾并不严重,但奈何被她撞的是一辆出租车,属于营运车辆,保险不但要赔付对方的修车费,还要支付对方的误工费等等,一想到因为这样的一次“不小心”就造成了来年保费上涨的结果,小乔心痛不已。

当然,倘若只是后果较轻的剐蹭、追尾等情况还是较为乐观的。有不少因为开车分心玩手机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也屡见报端。2014年,江苏句容市就曾曝出一则社会新闻,一名司机开车7分钟内看手机39次,由于注意力分散,刹车不及,导致一位老人当场死亡;2018年,赤峰市一位驾驶员在开车时使用手机给朋友回微信,造成多车受损、行人经抢救后无效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2019年,福建一名女司机驾车在高速路隧道行驶途中,34分钟时间利用手机向朋友发送16条语音及文字消息,并多次接打电话,突然车辆失控,撞上隧道壁后当场身亡……

一个又一个惨痛的教训都在告诫我们,也许就是简单的一次“低头”,就可能带走一条乃至数条生命。

原因:驾驶员为什么“放不下”手机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曾发布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分析报告,数据分析显示,交通事故发生的三大原因为: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和驾驶中使用手机。

驾驶中使用手机,已经严重妨碍到了交通安全,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不能提高警惕,“放不下”手中的手机呢?记者也采访了多位驾驶员,对各种原因做了一番梳理。

第一种情况大概就是“忽视”。许多驾驶员都抱着“几秒钟而已,能有什么事”的想法,但其实,事故往往就发生在不经意间。受访者潘娜就是这种心理,作为一名驾龄5年的“老司机”,觉得自己的驾驶技术还不错,可以处理大部分驾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偶尔用用手机也没啥。但上周遇到的一件事让她终于警醒起来,当日早晨,当她一边打电话,一边进行侧位停车时,右后突然一声响,她急忙下车查看,一块尖尖的石板正扎在她的后轮下,车子已经爆胎了。

其次大约是“侥幸”。受访者高翔告诉记者,尽管知道多个路口都会有抓拍,但他还是经常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偷偷查看一下微信不一定会被拍到。虽然不一定会被探头拍到,但隐患却一直都在。

当然,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开车玩手机都是“闲不住”造成的。受访者刘赫就说,他已经习惯了手里有手机,一遇到红绿灯就想刷一刷,一时一刻找不到手机都觉得丢了魂儿一样,虽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儿要做。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许多驾龄较长的“老司机”也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较为“自负”,觉得驾驶车辆已经“如臂使指”,绝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早就忘了新手期是如何战战兢兢地开车了。因此从心理上很难重视认真驾驶这件事。受访者老吴就是这种情况,作为乌海地区最早的出租车司机,老吴曾自认是城市“活地图”,但今年刚过完春节假期的第一场雪彻底让他“清醒了”。“我一边接电话一边去接客人,结果撞上了路边骑自行车的人,前前后后赔了4万多元。”他说。

提醒:为人为己都要远离“危险驾驶”

分心驾驶会导致驾驶人注意力分散,反应滞后,事故发生率直线上升,曾有研究显示,开车时接打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状态下的2.8倍;开车时看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状态下的23倍。

试想,看一眼手机最少需要3秒,假如以每小时60公里的时速开车,那么3秒钟就会盲开出约50米,而正常情况下,以每小时60公里的时速开车,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时,刹车的距离至少是20米;如果车速快,刹车距离会更大,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次,开车时玩手机也会使司机的视野变得狭窄,降低外围视觉的感知能力,形成“不注意视盲现象”。当驾驶员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驾驶,忽快忽慢的车速可能造成车道偏移量增大,事故发生的风险系数也会加大。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驾驶员的应急反应时间变长,操作能力就会相应地减弱,一些重特大交通事故都是因为驾驶员的疏忽和走神造成的。

今年4月份,公安部发布了新制定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公安部163号令),对交通违法记分做了调整,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一次记3分,罚款50元。

虽然“惩罚”力度变大了,但扣分罚款不是目的。对于广大驾驶员来说,应从内心正确认识到分心驾驶的危害,放下手机,文明驾驶,无论是为人,还是为自己,都要远离危险驾驶。

(作者:韩建慧;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