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老年人看好钱袋子系列之二 银发族进军网购圈:如何帮他们避免“坑老陷阱”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5-26 09:25:27

刘雨佳 绘图

刘雨佳 绘图

老年消费群体容易成为欺诈的目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年来,针对老年消费群体的诈骗案呈高发、多发态势,有钱、有闲、风险防范能力低的老年人在层出不穷的套路面前防不胜防。

无论是“免费送鸡蛋”的传统套路,还是“卖房养老”的新型套路,不法分子总能精准找到老年消费群体的特征,精心设计话术和骗局。对此,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帮助老年人看好钱袋子呢?本报特别推出“帮老年人看好钱袋子系列报道”,揭露那些常见的套路,提升老人的识骗能力。

提起网购,你是否还觉得这是年轻人的专利?事实上,随着老年人群体消费能力的提高和社会数字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在加入网购大军,成为电商经济的新生力量。

2020年重阳节前夕,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曾发布《老年人数字生活报告》,报告中显示,疫情以来,中国60岁以上的银发群体加速拥抱数字生活,疫情期间消费增速位列第二,仅次于“00后”,消费潜力不容小觑。

在我们的身边也是如此吗?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后发现,老年人网购当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能”网购和“会”网购显然不同,相当比例的老年人在生活中仍面临数字鸿沟,会遇到各种困难,也会遇到各类陷阱。

帮老年人守护好钱袋子,不妨从帮他们检查购物车开始。

现象:“银发族”也爱网购

疫情让更广泛和全面的数字化生活提前到来。当老年人群体开始学着使用智能手机出示健康码开始,加入网购大军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今年75岁的安向阳老人就是网购的忠实用户,自从学会了用智能手机,他经常通过网购给自己买袜子、帽子、内衣等衣物。老伴儿去世后,他的日常穿着都是由女儿和儿媳妇打理,他不太好意思跟孩子们提要求,就经常去早市上买。但早市上的百货样式老旧,他还看不上。

所幸还有网购。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安向阳就学着网购了,但第一次网购就吃了大亏。电视购物花了499元给孙子买了一台点读机。到货后儿媳妇看了看,说只值百十来块,这让老安一度不相信网购了,直到后来学会了用某宝、某多多,才又找回网购的乐趣。

今年61岁的孙科说,虽然自己已经六十多岁了,但心理上一直是“年轻人”,短视频开始流行后,他立即跟上了潮流,天天在快手平台上发布作品,累积了十多万的粉丝。虽然自己不会直播带货,但他酷爱刷直播间,疯狂购也就成了常态。“见啥买啥,给老伴儿买化妆品,给自己买皮带皮鞋,给孩子们买吃的喝的,总之看见啥就买啥。”老孙说。

69岁的郭红也喜欢网购,没事儿的时候就教身边的朋友玩手机。“我教他们怎么找同款,比价格,怎么选择有运费险的,以便于退货。我家的沙发垫、床品、电视机都是我自己从网上买的,我们老两口退休金加起来七千多元,反正也花不完。”她说。

经营着一家熊猫快收驿站的张英告诉记者,相比前几年网购取件多是年轻人的情况,近一二年来,老年人客户越来越多。“儿女给父母网上买东西,让父母自己去取,来几次老人就熟悉了套路,学着自己买。也有的老年人智能手机用得好,现在很多网购平台都增加了适老服务,字变大了,页面变简单了,支付方式更便捷,老年人用起来也很方便。”她说。

银发族正在跑步进入网购圈。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和数字适老化服务的进步,老年人也正在艰难地跨越数字鸿沟,乐享网购带来的便捷生活。

问题:网购虽然好 套路却不少

网购虽然好,但网购中的套路却从来都不少。年轻人遇到过的问题,老年人一样会遇到,可年轻人都很熟悉的套路,老年人却很容易中招。

如果问,老年人网购遇到最多的问题是什么?“盲买”定是其一。张英就告诉记者,自己经常接待的顾客中就有这样的“快件大户”,一次甚至能取走十个以上的包裹。

受访者王可欣就告诉记者,自从奶奶学会网购后,家里的卫生纸、餐巾纸就多到用不完,奶奶自己没什么可买的,就拼命给儿孙们买,手机壳、洗手液、洗发水,只要奶奶觉得“便宜”,就统统的囤回家里来。

但事实上,奶奶觉得“便宜”的东西未必真的便宜。比如前段时间她买了很多瓶洗手液。“这个牌子超市一瓶卖12元钱左右,但网上是18元两瓶。拿回家后才发现,超市卖的是500毫升,网上的却是300毫升,600毫升花了18块,当然不划算。”王可欣说。

喜欢网购的孙科还上过这样的当。他在某购物平台看到一款保鲜盒只售1毛钱,就兴致勃勃地下了单,收到的却是一个mini版的一次性塑料盒,就是装内存卡那种。他去找商家理论,商家只一句话就打发了他,说:“产品发错了,但正品已经没有了,你可以申请退款不退货。”孙科觉得挺合理,觉得商家很讲道理,发错货还不要求退回去,但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满怀期待的“捡漏”其实成了商家刷单的“工具”。

“我常常跟我爸妈说,在网上买东西千万别图便宜。”受访者刘敏告诉记者。前不久,刘敏的母亲刚刚从某网购平台给外孙买了很多零食,有干吃奶酪、饼干等等,女儿刘敏收到包裹打开后发现,几乎都是一些不知名小厂生产的劣质零食。“包装很粗糙,饼干一股香精味,奶酪咬不动,我自己试吃了几块后觉得不能给孩子吃,一问我妈多少钱买的,果然是九块九包邮。”她说。

难道是老人图便宜才会给孩子买劣质零食吗?刘敏说,“当然不是这样。我妈都快80岁了,她根本不清楚小孩零食的市场价格。在他们那代人看来,10块钱难道还不能给孩子买点零嘴吗?”

当然,银发网购族也更容易被各类诈骗盯上。前文提过的安向阳老人就不知道碰到过多少次“客服来电”,每次都说他购买的东西丢了需要给他退款。但好在老安的支付宝和微信绑定的都是儿子的账号,想要提供验证码之类的都得先给儿子打电话,所以才没有上当。

而另一位七旬受访者徐爱花就没那么好运气。她付过很多次“到付”的产品。有劣质的毛巾,有不知道做什么用的理疗仪,还有保健品等等。大多是她在网上浏览时误操作,比如点了广告里的“免费申领”,几天后,货到付款的快递就送来了。

“其实这些套路,咱们年轻人都懂,都不会上当,但老年人不懂,他们不懂得东西不好可以拒收,遇到问题也不会跟客服沟通,常常自认倒霉。”受访者刘敏说。

原因:看不懂的广告 玩不转的套路

老年人网购为啥常常上当?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老年网购爱好者也纷纷大倒苦水。

徐爱花把屡次上当归结为自己“脸皮薄”。“快递员都给送来了,我也不好意思不要啊。就付钱了。事后想一想,也还行吧,商品是免费的,我付的是快递费嘛。”她说。对此,负责本片区,经常帮她送货的快递员小孙却告诉记者,快递员拿到的配送单都是“代收货款”:“这些小商品卖家因为广发全国各地,都属于快递公司的大客户,怎么可能有那么贵的物流费呢。比如骗顾客说商品是免费的,但要交25元钱,是快递费,但其实只有5元是快递成本,剩下20元都是商品价格。”他说。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作为网购群体的新生力量,很多老年人有着与年轻网购一族一样的心理,容易盲从,也喜欢囤货,“买买买”的节奏停不下来,但由于防范意识不足,或者对网购环境不了解,更容易上当受骗。

比如,爱网购的张凤英老人就告诉记者,她常常从某平台上买菜,每次买之前都能抢到一个返现大红包,只要买够几十块钱就能全额返,于是为了这个“全额返现”,她拼命凑单,买一堆不需要的东西,但商家承诺的“返现”从没见着,最多就是几张设置了使用门槛的“抵用券”。

“老啦!看不懂广告啦!”张凤英苦恼地说。

受访者高彬也给记者讲了他的一个发现。他一直知道父母经常网购,买一些小家电或者是保健品,因为从没有遇到过问题,他也就从未关注过。直到有一次他用母亲的手机看视频,才发现母亲居然开通了某平台的包月会员,还是连续续费的状态。但母亲从不用手机看电视,为什么会开通这个业务呢?他拿着手机去问,老人一脸茫然。

“其实就是误操作,那个平台推出一个活动,包月会员赠送什么东西,我妈为了领那个礼物,就输入自己的信息,之后就变成了平台的VIP会员,每月的扣费信息都有发送,但她不会看,也就从没有发现。”高彬说。

防范意识不足,或者对网购环境不了解,遇到事情“不好意思麻烦年轻人”,但还容易被各种广告“忽悠”成了银发网购族经常上当的原因。

79岁的陈艾艾老人就是如此。前不久,她的外孙女王丽琦悄悄解绑了老人网购平台上绑定的银行卡,就是因为她发现姥姥的购物车里放了很多“不靠谱”的东西,“什么号称不吃双胍不打胰岛素的降糖茶、根治老年性青光眼的眼药水、纳米抗菌床垫等等。”王丽琦说:“我很怕她又因为买了这些东西偷偷停药。”

王丽琦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陈艾艾老人曾干过这事儿,不知道听了什么广告,她自己购买了一种“降糖茶”,悄悄停用了胰岛素。

提醒:耐心指导,让老年人也能乐享“网购时代”

一场疫情改变了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也让社会对如何推进老年人积极拥抱数字时代有了更多的思考。

“能”上网,意味着老年人群体正在积极与时代接轨,“会”上网则能让老年人群体在网购的世界里如鱼得水。对于社会和家庭来说,帮助他们“避坑”,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帮老年人看好钱袋子?多位受访者表示,不如从帮他们检查购物车开始。

受访者王丽琦说,她从不干涉姥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老年人有退休金,又有生活经验,比我们更知道钱该不该花,我们没资格剥夺他们的买买买,但我会帮姥姥检查购物车,因为他们不知道电商平台鱼龙混杂。”

“另外,我解绑了姥姥的银行卡,换成了亲情付,这样她每一笔交易我都知道,我会用自己的经验帮姥姥把把关。”她说。

另一位受访者王可欣也表示,她会帮助奶奶戒掉囤货的“瘾”:“剁手党不分年龄,但不能理性购买太浪费钱。我已经跟奶奶约好了,以后要囤啥不能自己下单,要先问问我。”

安向阳老人的女儿安静也告诉记者,她很惭愧这些年对老父亲照顾得不够精心。“我会经常回家陪伴他,跟他聊聊,普及一下网购常识,告诉他一定不要随意点击网站或微信群中来源不明的商品链接。”她说。

受访者刘敏决定,经常给母亲做做“科普”:“其实老年人更会货比三家精打细算,但她们对网购的规则太陌生了,我应该经常教一教我妈。”她说。

喜欢网购的孙科也告诉记者,他老跟儿子学如何跟客服交流。“我虽然爱网购,但是挑选商品时只看图片,从来不跟客服交流,真正了解实物的规格,吃了这么多次亏之后我也学精明了,以后多问问客服。”他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年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老年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能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行程卡、购买生活用品和查找信息等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比例已分别达69.7%、52.1%和46.2%。

由此可见,当社会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拥有学习的欲望,愿意主动跨越数字鸿沟是非常难得的事,这就需要社会和家庭都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来:对于社会而言,为老年人群体构建更为友好的数字化适老环境责无旁贷,而对于家庭来说,耐心的指导和陪伴也不可或缺。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银发族”也能乐享网购时代。

(作者:韩建慧;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