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中: 创新实验室 开启新探索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4-08 09:06:20

【潜心教学与研究】

5-4.jpg

学生在物理创新实验室做实验。

“同学们,之前的课程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三定律和超重与失重现象,今天我们利用传感器实验,来验证一下……”这是市十中物理教师李楞楞在物理创新实验室带领学生一起做实验。

实验室里,只见学生打开电脑,操作仪器,原来很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传感器和屏幕,很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物理创新实验室利用传感技术对传统实验进行改进,不仅使实验过程更加清晰、现象更为清楚,而且从定量角度反应一个实验过程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拓宽了实验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实验素质和信息素养。

教师李楞楞说:“本次物理实验课将先进的物理实验设备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们在扎实掌握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动手实践,去检验他们在学习中所得到的答案,激发学习热情,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养成求知求实的学习态度。”

今年,为了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切实规范课程教学行为,推进“双新”示范校建设,市十中新建创新实验室,开设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通用技术和3D创客实验共6个项目。实验室配置了数字化实验仪器、电脑、3D打印机、物联网传感器等实验设备。老师们可以使用虚拟实验仪器教学软件,使实验教学体系计算机化、可视化、实验化。

在市十中3D创客实验室,记者看到学生正利用电脑设计各种图形,之后把设计好的零件模型用三维立体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再将数字模型导出到3D打印机中打印出实体的模型。

“以前是在网上看见过3D打印技术的,没想到我们学校也有了,看见自己脑海中的一件件物品通过我的努力变为了现实,让我非常有学习探索的动力。”学生杨佳怡说。

教师程雅楠说:“创建3D创客实验室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在制作一些个性化的道具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字化地理教室充分考虑地理课程及科学教育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数字化”为主导,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更新的科学信息,及时将最新成果纳入教学过程。如学习地球自转时,创新教室可使用多种数字化演示器材联动组合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地理教学环境,让学生从地球模型上清晰地了解地球自转情况。

数字化地理教室让过去依托于传统的课堂、媒体与技术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转向依托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环境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发展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成为课堂的主体。

副校长李奇新说:“2020年8月,学校被命名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示范校,建立了以‘悦’为核心的一核五层六翼六大板块、24个课程群的课程体系,推行了‘一四五’课堂改革,实施了体验式、互动式、启发式和探究式的课堂模式。创新实验室的建立,为学校这一系列工作提供了物质方面的保障,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和探索的空间,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作者:陈洋;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