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3-17 09:26:02
海南区赛汗乌素村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张旭 摄)
组织开办种植技能、科技示范等各类培训班。 (韩建慧 摄)
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 (韩建慧 摄)
采摘火龙果。 (张旭 摄)
中河源村的“花经济”。 (韩建慧 摄)
蚯蚓养殖生产有机肥。
(张旭 摄)
一排排特色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宽敞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农区产业生机盎然……
阳春三月,春和景明,在田间地头,在乡村人家,到处可见风恬日暖荡春光,安居乐业正农忙的美好景象。
过去一年,我市始终将乡村振兴工作摆在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了防返贫与提质量同步推进、稳政策与建机制同步实施、促巩固与抓衔接同步落实,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抓关键、打基础、增后劲,全市“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乌海大地上铺展。
产业发展好,致富有奔头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
3月10日一早,在海南区赛汗乌素村前进村民小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孙寿峰碰到了正准备去喂羊的脱贫户张碰树。看到孙书记,张碰树主动跟他拉起了家常:“家里的猪、羊都养得膘肥体壮,天气暖和,过两天葡萄树也能挖出来上架了。”孙寿峰听了很高兴:“对,有啥问题了你就说,咱能请专家上门教,今年葡萄丰收了,收入就更高了。”
看着眼前连连点头的张碰树,孙寿峰回想起几年前。2014年,张碰树因病致贫,家里还有两个要读书的孩子,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家庭的人均年纯收入仅有2952元。经过脱贫攻坚以及巩固脱贫成果阶段落实的产业帮扶、金融帮扶、健康帮扶、教育帮扶、综合保障、公益性岗位等多项帮扶措施,2021年,张碰树家庭人均纯收入22669元,家庭收入大幅增加,生活质量大为改善。
如今,老张建起了小葡萄园,连续三年享受葡萄种植补贴,今年就能迎来丰产期。他还发展起小型家庭牧场,养了猪和羊,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我市的农区不胜枚举。让农牧业成为有奔头、能致富的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产业发展稳定,群众的收入也会更稳定。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与乡村振兴衔接,我市立足地区实际,把特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围绕葡萄种植、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加快构建精品葡萄、设施农业、现代农产品加工和现代农业服务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促进农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项目;支持农业重点企业发展生鲜电商、中央厨房、冷链宅配,提高鲜活农产品供应能力,呈现出爆款多、品牌亮、产业旺等特点。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促发展。无论是“王元地”牌面粉、“乌兰乡”沙漠果蔬大礼盒,还是一棵树村南美白对虾……一个个极具辨识度的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陆续在乌海本地及周边市场占得一席之地。无论是探索流转新模式,还是通过“村党组织+农业合作社”方式发展实体经济,全市各村镇纷纷通过“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在村级集体经济产业支撑、品牌培育上下功夫,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更别说远近闻名的“乌海葡萄”,这张酸甜可口的城市名片为许多农区居民增收致富带来了好前景。三道坎街道办事处胡杨社区正常脱贫户潘玉秀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潘玉秀的葡萄园有巨峰、红提和森田尼三个品种。去年第一年挂果,产出500公斤左右,乌海葡萄名气大,不愁卖,潘玉秀凭努力挣来一笔不菲收入。
按照我市农牧业农区领域具体规划,下一步,我市还将继续扎实推进农牧产业提质升级。加强“乌海葡萄”区域公用品牌推广营销,持续提升沙漠葡萄酒文化品牌影响力;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落实“万企兴万村”行动,培育特色优势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做精做特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实现我市“三高”发展目标,为推进乡村振兴,打牢坚实的产业基础。
生态宜居好,农区有看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春日晴好,漫步在农区,一排排特色民居错落有致,便民超市、幼儿园、电商服务站等配套齐全,广场、卫生院、健身器材应有尽有,虽然草木还没返青,但依然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卷。
近年来,随着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市农区实现了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从实施改房、改街、改墙等工程到新修道路、兴建文化广场,再到水网改造、改厕、改圈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千里山镇团结新村居民谷成莲就对此深有感触。谷成莲的农家小院干净利索。去年,村里为家家户户装上了水冲式马桶,并通了上下水,这让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是越来越便利了:“跟在城里住完全没区别嘛。”她说。
曾经,农区的人居环境是老百姓们最头疼的问题。垃圾随处堆放,没有上下水,生活废水随处倾倒,再加上厕所建的少,更是极不方便。
启动农区人居环境整治,是我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举措。铺设管网、硬化路面,修建入户厕所,解决农村垃圾收集、转运等问题。到目前,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42%,污水处理率实现60%,全市农区已建成卫生厕所5104户,普及率达72.41%;自然村100%通硬化路,村庄路口交汇处、公共活动场所等重要区域基本实现路灯全覆盖,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公路路网体系,并实现与国省干线公路、三区快速通道以及市政道路的互联互通。所有镇、行政村(涉农社区)通油路比例达100%、通客车率达到100%。将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确保人居环境整治起底见效。
环境的改变不仅仅是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催生了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海南区的西行客栈就是备受本地游、周边游青睐的“网红村”,这里农家院落质朴,农区居民热情,黄河由此向西去,天水一色的诗情画意更让人沉溺于其中。
市民郭秀巧就是这里的“常客”。一年四季,每逢节假日,她总要带着孩子们到农区去转一转,在农家乐里吃一顿原汁原味的农家饭,或者是去采摘番茄、草莓、无花果,都格外有乐趣。西行客栈与阳光天宇国际酒庄仅仅一路之隔,兴趣来了还能去采摘葡萄,品尝美酒,这样的“本地游”相比远游省时间、省精力,但获得的快乐却翻了倍。
位于海勃湾区的王元地村也获批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这里的果蔬采摘产业发展迅速,每年都举办农民丰收节、年猪文化节等活动,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截至2021年底,我市有体验农家生活、品农家酒菜、赏农家风景、池塘垂钓、特色果蔬采摘等各种形式休闲农业服务的经营主体有70个,规模大小不一的休闲农业采摘园就有50余家,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约有2290余人。2021年我市休闲农业营业收入9496.8万元,全年接待量达到43万余人次。乌兰淖尔镇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赛汗乌素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我市休闲农业在经济稳步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带动下,呈现出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区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农区人居环境改善使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广大农区居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乡村振兴好,村民有劲头
乡村振兴,富裕是根本。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铺开一张生机勃勃的振兴画卷。
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打开了农区居民脱贫致富的大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助推村民奔小康。在享受到红利的同时,村民趁着乡村振兴的春风继续加油干,大家积极参加政府、企业组织的各种培训,尝到了做“技术人才”的甜头。
脱贫户韩生海就是受益者之一。由于自己有视力障碍,妻子有智力障碍,韩生海家一直是脱贫工作的重点对象。尽管在各种政策扶贫下老韩成功脱贫,但确保脱贫不返贫还需继续努力。韩生海参加了保安培训,农闲时,他就到团结新村村委会兼任保安和保洁员,每月能领取1760元的工资。
千里山镇新园社区居民、脱贫户白连也是参加公益性岗位培训后找到的工作。工作不算辛苦,每月还能收入1980元工资,这让她的家庭经济状况大为好转。
乡村振兴要实现居民富裕,还要着力提升农村劳动者技能。2021年,我市结合生产实际培育农业人才,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共计培训880人;通过集中讲授、现场指导、技术咨询、科技示范等形式,共组织开办专题培训班9场,培训4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覆盖全市13个村2个涉农社区,惠及农区居民1200余人。
钱包更鼓了,思想转变了,思路开阔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就更有信心、更有斗志。
海南区四道泉村脱贫户呼换生就是例子。呼换生以前也搞养殖,但靠的都是老经验,自从老师把“课堂”设在圈舍旁后,他可学到了不少知识。“老师给我们讲饲养管理、牲畜疫病防治、如何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等养殖知识和养殖管理技术,这些都是我不了解的。土办法养殖发展太慢,跟着专家学了科学养殖技术,我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门道。”他说。
结合《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国乡振发〔2022〕1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2022年工作要点》,我市制定《乌海市乡村振兴局2022年工作要点》,将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务实推进乡村建设,改善农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强化支撑保障,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等多个方面继续推动农区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春风浩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
目前,我市正全面推进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让农业更强、农区更美、居民更富,并向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力前行。
(作者:韩建慧;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2-03-17 09:26:02
乌海日报社 | 2022-03-11 09:43:51
乌海日报社 | 2022-03-03 09:15:51
乌海日报社 | 2022-02-25 09: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