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逆火而行的平凡勇士——记海区消防救援大队光明路特勤站消防员的一天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1-12-03 10:57:07

消防员日常训练。

处置火灾事故现场。

检查和保养车辆装备器材,清扫车库。

他们,是一群普通人,从事着为人熟知的工作;他们的工作是和时间赛跑,分秒必争;他们的工作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个概念,人们敬佩他们,但更多的人觉得自己不会和他们打交道。他们就是消防员,奔跑在火灾和抢险救援一线的一群普通人,从事着习以为常的工作,却守护着一座城。近日,记者走进海区消防救援大队光明路特勤站,体验他们的生活。

乏味的训练

消防员的生活在记者看来是单调而乏味的,训练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

6:20,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中时,消防员已经准时起床下楼集合,开启一天的生活。

晨练是他们每日清晨的第一项任务。20分钟晨跑和单双杠练习让他们简单热身,随后收操回宿舍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在他们的宿舍里,被叠成“豆腐块”的被子、整齐摆放的水杯、一尘不染的地面……都令人印象深刻。即使消防队伍已经转制,但他们依旧按照准军事化模式管理,组织纪律根植于心,容不得半点马虎。

8:00,吃过早饭的消防员正式交接班,检查和保养车辆装备器材,整理战斗服,清扫车库,确保每辆消防车和每一件装备性能良好。在车库,记者看到消防员的战斗服分为两种,黑蓝色的灭火战斗服和橘黄色的抢险救援服。“灭火战斗服是我们出火灾现场时穿着的战斗服,主要材质是阻燃材质,隔热、耐高温。而抢险救援服阻燃、耐磨、重量轻、抗拉强度强、颜色鲜艳醒目,在救援过程中穿着轻便也更容易被发现。”光明路特勤站副站长聂晓龙说着,将本已摆放整齐的战斗服重新规整,确保突发状况时可以迅速穿着,“所有消防员的第一课就是整理战斗服和快速着装登车。”

9:00,训练正式开始。他们当天上午训练的主要内容是6000米耐力跑、4组100米加速跑和拉伸。在热完身后,消防员分3组——体能未达标队员、体能达标队员以及体能优秀队员开始训练。“未达标队员的所有训练都是单独开展的,为的是让他们尽快达到标准水平,以便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保护自己。”聂晓龙说。室外的训练结束后,消防员们相互之间按摩放松肌肉。“如果没有出警,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不断地训练和整个消防站的整理工作。生活比较有规律,但很少有休闲时间。”聂晓龙说。

中午吃过午饭,消防员们便进入了休息时间。

14:30,消防员准时起床,整理内务,简单地收拾,准备下午的训练。

15:00,训练继续。“我们今天下午的训练内容不多,主要是以训练臂力为主,训练完成后我们全站打算去打新冠疫苗加强针。”指导员马海龙介绍。

下午的训练快速而有序地进行,本以为这将是平静的一天,然而在训练即将结束时,刺耳的警铃突然响起。

惊险的救援

16:20,警铃突然响起,原本准备休息的消防员瞬间冲出训练场,到达车库穿着战斗服,上车出发,全程不过30秒的时间。

“你好,是报警人吗?火场的具体位置在哪里?现场什么情况?别着急,慢慢说。”上车后,作为指战员的聂晓龙立刻联系报警人赶赴火场。据报警人描述,现场发生了爆炸,且有伤员。

由于报警人对于事故现场的具体位置描述不清,消防车在到达火场时还是稍稍绕了路。

现场在一处平房区内,浓烟滚滚,烧焦的味道刺鼻,2名伤者坐在火场外的过道上,据说是在爆燃发生后自行逃出火场,但已被烧伤。

消防员到达现场后,各司其职,拉警戒线、疏散群众、铺设水带……一步步操作沉稳而有序,这是他们在反复训练中达成的默契。聂晓龙带人先上前询问伤者情况,在了解到2人性命无忧后,他才走向报警人,进一步了解事发经过和现场情况,随后他切断火场电源,从正门以及房后的火场进一步了解现场。“这么大的煤气味,大家注意发生二次爆炸,尽快把所有出入口的居民全部疏散。水带上安装分流器,分两队人从前后两个方向尽快稀释煤气,扑灭火场明火。”聂晓龙了解完情况后迅速下达指令。与此同时,120急救车赶到,消防员配合医务人员将伤者抬上担架送往医院。

在消防员迅速而有序的处置中,液化石油气罐被拎出火场放置在安全位置,并派专人看守。一名消防员在现场处置过程中,手不慎被玻璃划伤。

确定火场基本安全后,记者在消防员的带领下走进现场。屋内陈设简单,一张床已被烧焦,电动自行车也被火烧化了,而因为现场发生过爆燃,屋顶被掀飞,剩余的房梁和瓦片摇摇欲坠。而消防员就是在这样危险且不确定的环境下完成了一次火场扑救任务。

在此次任务中,光明路特勤站共出动消防车3辆,消防员15人。

当消防员处置完现场返回特勤站时已将近18:00,坐在消防车里消防员才算松了口气,他们的脸上露出些许疲惫,也有处置完灾情后的一丝欣慰,而更多的是习以为常。

“在我们处置的火灾中,这个算是比较容易处置的一类灾情。”聂晓龙一脸平静地说道。他表示,他们出警过程中遇到过各种情况:在废品回收站踩着煤气罐扑火,居民小区消防通道堵塞,铺设水带一路上高层灭火……

“在我们出警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消防通道堵塞的情况,消防车进不去,我们只能人力铺水带,如果遇到高层起火,等我们铺设完水带,最佳的灭火时间已经错过了,导致的很有可能是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作为消防员,我恳请大家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不要堵塞消防通道,给自己和他人一个生的机会。”聂晓龙苦口婆心地说道。

而针对报警人表述不清的情况,聂晓龙也表示,大家在报警时一定要足够冷静,说清起火点位置,如果自己无法表达清楚,可以找身边情绪平稳了解情况的人帮助表述,以便消防员快速到达现场。

回到特勤站,更换衣服、检查装备。吃过晚饭后,又是日常的学习,一切又回归平静,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

平凡的一天

对于记者来说,火灾现场至今历历在目,而对于消防员来说,这不过是他们最普通的日常,过了便不会再记起。

“跟他们出现场什么感觉?”回到特勤站,指导员马海龙的妻子问记者。

马海龙当晚不用值班,他的妻子便带着孩子一起来接他回家,这也是他极少数能和家人团聚的日子。

在与他妻子聊天的过程中,她向记者讲述了作为消防员家属的不易。因为丈夫是消防员,家里主要靠她和母亲来维持。“他工作忙没办法回家,我也有工作,家里有2个孩子需要照顾,我就让我妈从老家过来帮忙。”马海龙的妻子说。

因为工作原因,马海龙只能经常与妻子电话联系,然而在打电话过程中遇到出警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每次听到警铃,马海龙的妻子都会主动挂断电话,不影响丈夫工作,然后默默在家里等着丈夫工作完回电话,这时她悬着的心才会放下。“结婚之前我就知道是这种情况,现在对于我来说每天一个电话知道他平安就是一种慰藉。选择消防员做丈夫,我从不后悔,更以他为荣,只是希望他们都能平平安安。”马海龙的妻子说道。

作为消防员,无法顾及家庭也是聂晓龙埋藏心底的伤痛。“我每次回家,我女儿都对我很陌生,不让我抱,也不让我哄她入睡。而且我发现我女儿很缺乏安全感,看见生人会不由自主地害怕,这是我不能陪伴她成长给她造成的影响。”谈起女儿,聂晓龙满脸愧疚和自责。而因为从事消防工作,聂晓龙和所有消防员一样还是坚定地选择了“辜负”家人,虽然愧疚,但只要有警情,他依旧会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为需要的人送上希望。

这就是消防员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出入危险地带不过是工作,他们甚至不愿表述自己的生活,觉得没有什么值得报道的,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日常,在他们眼中消防队里没有英雄。

记者手记:

作为一名记者,我希望看到消防队员生活的每一面,但当警铃真正响起的那一刻,记者心头更多的是恐惧和担心,火灾现场的情况是未知数,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没有经历过火灾,永远不知道现场有多惨烈,看着受伤的人,看着被炸飞的屋顶,看着消防员在情况未明的火灾现场进进出出,记者心头满是恐惧。在消防员成功处置现场、将发生爆燃的液化石油气罐带出火场时,记者后退几步,甚至忘了拍照。但同时,记者心头更是油然升起一份敬意,正因为有这些奋不顾身的消防员冲在救援一线,才有了我们所享受的安稳生活。在消防员的眼中,他们不过是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而作为被他们守护的人,在普通大众眼中,他们就是真正的英雄,一个有着统一名字的英雄——“消防员”。

(作者:张楚研;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