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1-11-26 10:34:27
【保障和改善民生】
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为居民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明白卡”。
从事公益性岗位的保安规范商贩行为。
今年以来,我市人社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在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不变的前提下,不断强化就业帮扶、提升技能培训实效、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强化人事人才支撑,提升帮扶效果,助力乡村振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确保乡村振兴有力有序推进。
加强技能培训
提升就业水平
“路灯不亮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施工废弃料也清理过了,一会儿去大门口看看吧,让路边商贩按规定经营。”
“把铁锹和扫帚也带上清理一下垃圾。”
近日,海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村委会保安兼保洁员韩生海和同事在村委会门口看着居民反馈问题登记表商量下午的工作内容。
韩生海从事的工作都是由海区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公益性岗位,目前每月工资1760元。此外,他还多次参加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我参加过保安培训和养殖培训,今年打算再次参加保安培训,但是因为疫情,培训时间推后,我还在等通知。”韩生海说。
据了解,韩生海本人视力残疾,妻子智力残疾,孩子还在上学。近年来,韩生海通过种地养猪以及各项政策帮扶已经脱贫。“我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很满意,离家近,方便我照顾妻子和家里的地,工作不算特别辛苦,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日子越过越好。”韩生海说。
海区千里山镇新园社区居民白连也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白连因为患有罕见病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儿,她的丈夫也因为意外事故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儿。她现在主要负责新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清扫工作,工作不算辛苦,每月还有固定收入,她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近日,海区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屈晓宇来家里看望她,并给她带来了好消息,从12月起,公益性岗位的工资将从1760元提升至1980元。“工作符合我的身体状况,还能涨工资,我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白连说。
近年来,我市人社系统不断优化就业帮扶政策,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劳动就业者就业政策体系,健全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严格落实“一个不变,两个强化”(保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不变,强化就业促进、强化技能提升)要求,出台《关于促进农区劳动力就业创业的意见》,明确延续保留、调整优化、拓展延伸现有就业帮扶政策,为建立统筹城乡就业援助制度体系打好基础。
精准掌握劳动力基础信息,通过走访入户、电话回访及对接驻村工作队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掌握脱贫劳动力家庭情况、就业和培训意愿等基础信息,建立工作台账,做好动态跟踪管理。今年以来,通过入户摸排或电话跟踪等方式“一对一”回访400余人次,全市脱贫劳动力329人中有154人通过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就业帮扶措施安置就业。
我市还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深入用工单位调研,挖掘符合脱贫劳动力需求的公益性岗位。针对年龄大、技能低或其他原因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脱贫劳动力,进行托底安置,帮助其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今年以来,已通过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脱贫劳动力58名。
此外,我市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一对一”等多种培训模式,组织开展陪护、汽车维修、园林绿化、种植养殖等符合乡村发展需求的培训项目,帮助脱贫劳动力提高技能、实现增收。实施农区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工程,支持帮助脱贫户、农区低收入家庭子女就读技工院校,按照相关政策免除学费、书费、住宿费等费用,并发放助学金等各类补贴。今年以来,资助技工学校农区户口学生37人,发放补助金27750元。同时,大力组织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积极响应国家各类技能大赛,向全国乡村振兴技能大赛内蒙古选拔赛推送了2名参赛选手,获得第四名和第五名的成绩。
延续社保政策
兜牢民生底线
除了提供公益性岗位和职业技能培训,缴纳社会保险,让居民生活有依靠也至关重要。
近日,市人社局社保中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中心负责人王贤国来到海南区四新村的刘子昌家,为他带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明白卡”。刘子昌已经符合退休条件,10月正式退休,开始领取养老金。
刘子昌家,兄弟三人都患有先天性的聋哑症,目前由妹妹照顾他们的生活。在脱贫攻坚期内,市人社局联合市财政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扶贫资助工作的通知》,为困难人员参保缴费提供政府代缴和扶贫资金资助。2012年到2017年间,刘子昌按照每年100元的标准,享受扶贫资金资助;2018年到2021年,按照重度残疾人每年200元的标准,享受政府代缴。今年10月份,市人社局为他办理退休,每月可领取待遇187.95元。“我大哥前几年退休,已经领上了退休金,钱每年还会涨,我二哥今年也开始领钱,三哥再有两年也能退休,再加上其他的政策帮扶,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刘子昌的妹妹刘翠兰说。
近年来,我市人社系统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代缴政策,不断减轻困难群体参保缴费负担,积极与民政、残联、卫健等部门联系,准确掌握全市特殊群体底数,精准开展政策宣传,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等缴费困难群体,按照100元标准为其代缴当年度养老保险费;重度残疾人按照200元标准为其代缴当年度养老保险费,确保符合条件人员应保尽保、应代缴尽代缴。
截至目前,已为全市1417名低保、特困、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25.15万元,其中,465名脱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符合条件人员养老保险费已全部代缴到位。
不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做好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根据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推动实现企业及员工从“要我预防”到“我会预防”的转变,切实降低工伤发生率,防止因伤致贫、因伤返贫。配合自治区做好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
加大人才支持
强化内生发展能力
我市人社系统还加大农区人才支持,引导各类人才下沉基层一线工作,今年以来,招募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民生志愿者210人,全部安排到基层一线工作,引进农学类人才6人,计划招聘农学类专业人员9人。职称评定打破学历专业限制,在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中作出贡献的人员可直接参加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今年以来,我市乡镇基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申报333人(其中:高级53人、中级187人、初级93人),占申报人员总量的28.9%,较去年增长了9.8个百分点,共选派包括卫生、农业、科技领域的165名专业技术人才到乡镇开展技术咨询、培训教育。
近年来,我市人社系统将把民生冷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巩固就业创业帮扶成果,强化技能培训带动高质量就业作用,夯实社会保险兜底根基,加大人才人事支持力度,奋发有为做好人社领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作者:张楚研;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1-11-26 10:34:27
乌海日报社 | 2021-11-19 10:21:18
乌海日报社 | 2021-11-12 10:12:05
乌海日报社 | 2021-11-05 09: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