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1-11-16 10:03:07
快递企业工作人员在测量体温。
进港快件逐一消杀。
分拣员进行扫描、分拣。
分拣后的快件将送往三区邮政网点派发。
市民在快递驿站领取包裹。
如今,每年的“双十一”不仅成为线上淘宝、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的年度盛事,抖音、直播带货等平台以及线下的各大商场、实体店等也纷纷掀起促销热潮。
那么,今年“双十一”市民购买热情如何?快递企业是如何备战这个购物季的呢?对于网购,我们应如何理性应对呢?
“双十一”购物多元化
打开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双十一”的广告便弹出来。点击抖音商城,那红色的“双十一”也分外惹眼。就连本地的商场、实体店也早早挂上了“双十一”的促销标语。
在电商平台,今年的“双十一”促销尤其早,预售、购物津贴、红包、满减等促销力度非常大。11月11日还没到,市民肖俊英就已经收到了一批“双十一”的货。她10月29日在淘宝买了预售,11月1日付尾款,11月5日收到货。“双十一活动提前,购物全程慢悠悠,都是自己提前挑选好的,没有任何冲动消费。”肖俊英说,第一年“双十一”活动时,10日晚上12点后,她就端坐在电脑前,为花费8个多小时挑选的货物疯狂付款,即使手都点麻了,仍有好多件商品没抢上。付款后意犹未尽,她又继续在淘宝逛,直到凌晨5点双眼通红才勉强躺下,但精神仍在亢奋。
今年的“双十一”,人们选择更多,购买更加趋于理性。市民王艳茹告诉记者,早在“双十一”开始之前,加入购物车的货物便都显示出“双十一”和目前的价格差,自己仔细甄别着日常所需,而不是凑满减,为了打折而购买。
一支话筒、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强烈的互动属性、主播实时分享的真人体验,加之令人心动的产品优惠力度,直播间电商、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正成为当下流行的网购方式之一,也成为不少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渠道。市民陈雪芳说,每天刷抖音,有不少创作者通过短视频或者直播将商品给消费者展现出来,直观、立体、生动。今年陈雪芳一边刷抖音,一边下单购物。“如今已回来七八件货品,使用效果还不错。”她说。
除此之外,我市的各大商场、实体店也早早地打起了“双十一”的广告,“全场3.8折起”“新款双十一折上折”等。在乌海万达广场,这类的广告遍地都是,各个商家也想尽办法吸引顾客,价格要比平时低不少。“我经常逛的那几家品牌店也趁‘双十一’搞促销,打折不说,还赠送围巾、袜子、饰品等。”刘雨说。她还是喜欢实体店的东西,虽然略贵,但看得见摸得着,买得放心。
快递企业备战寄递旺季
“双十一”的到来,让快递企业也迎来了寄递旺季。记者了解到,今年“双十一”期间,我市快递行业增加工作人员180余人,投递车辆88辆。我市快递行业继续发挥“错峰发货、均衡推进”,坚持疫情防控与生产运营并重、质量与安全运行并重,全力保障旺季平稳运行,努力打造安全旺季、畅通旺季、暖心旺季。
在市邮政分公司分拣中心记者看到,两名工作人员正在货柜车厢内将快件一件件放到传送带,经过二次消杀后送至分拣员进行扫描、分拣,然后装上快递车,运送到三区邮政网点进行派发。
市邮政分公司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刘刚介绍,为了缓解旺季分拣中心的分拣压力,公司于10月25日开始在分拣中心增加了3个快件垛口和两台快件扫描设备,增加运转车3辆,揽投部新增10名工作人员。为了让市民及时收到自己的快件,单位职工从早晨7点多钟一直忙碌到晚上10点多甚至更晚,并取消午休分拣派件。“随着网购越来越有保障,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实现购物,衣物、生活用品、米面粮油,甚至是家具家电等都能通过网络购买。而这批快件高峰预计持续到11月底。”刘刚说,在应对寄递高峰的同时,还要按要求加强了疫情防控工作。对来港快件车辆、司机等进行测温、登记,并提供48小时核酸证明,对于车辆和快件进行两次全方位的消杀工作。
在顺丰快递海勃湾区中医院营业点记者看到,早晨7点多,快递员准时到岗,消杀后挑拣自己片区的快件并装车。负责人宋杰介绍,分拣、派送量比平时多了50%。“增加人员、投递车辆以应对“双十一”快件的增加。”宋杰说,“受疫情影响,人们线上购物增多,加之顺风提供‘门对门’服务,不少人选择顺风投递快件。”
市邮政管理局行业管理科副科长滕国祥介绍,快递业务旺季从11月初至2022年春节(2月1日)前夕,共计92天。我市将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科学有效应对,保障业务旺季期间行业平稳运行、寄递渠道安全畅通。
据市邮政管理局统计,我市共有邮政快递品牌15个(邮政、EMS、顺丰、圆通、申通、中通、韵达、极兔、百世、京东、德邦、宅急送、中铁、一公里、优速),邮政网点30个,快递网点63个,备案末端网点218家,智能快递柜94组,14210个格口,快递从业人数达1200余人。
网购中的这些“猫腻”别忽略
近年来,电商微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得到蓬勃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有人说价格有可能是全年最贵、价廉物不美、买家秀和卖家秀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双十一”也成了诸多网友的吐槽大会。
记者了解到,不少网络经营者以返现、红包、卡券等方式诱导用户作出指定评价、点赞、转发、定向投票等互动行为。“返现”是不少商家刷好评的惯用伎俩,更成为不少网店的“标配”。有商家为求好评,不仅在快递包裹里塞卡片,还以短信、电话骚扰消费者。刚收到快件的王斌告诉记者,他这几天总是被商家“骚扰”,要求五星好评,并承诺返现。“每次拆快递的时候都会掉出‘好评返现’的小卡片,难道商家的好评都是买来的吗?”陈丽一边拆着“双十一”快递,一边从里面抽出一张张五颜六色的小卡片,上面大多写着:“亲,五星好评有礼相送!”“好评即送5元(2元、3元)现金”等形式。
陈雨介绍,超市的某品牌餐具售罄,她便将目光转到网上,平时200多元的碗和勺子,在“双十一”时只花了百余元。“刚开始还觉得物美价廉,比实体店便宜了不少。”陈雨说,清洗时撕下标签才发现,标签下有不少瑕疵,虽然不影响使用,但却让人很不舒服。
“某厨电品牌的空气炸锅,“双十一”前购买花了266元。担心自己所购物品贬值,便在“双十一”时再次进店,不想却涨到了326元。”常洁说,虽然自己没有吃亏,但这事儿真让人无语,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买的其他物品也并非最低价。
无独有偶,刘敏在某网店的一次活动中购买了一款大衣,当时售价569.9元,在“双十一”活动中,这款大衣仅比平时低了3元。“每年线上线下的各个商家借着一些节日和噱头搞活动,活动数不胜数,特价商品也就那几样,价格相差并不大。”她说。如今只有恰巧有自己需要的商品才会购买。
在采访中,不少人表示,商品的质量最重要,不要被这些那些的返现、红包、卡券忽悠,否则就是交智商税,得不偿失。
“双十一”购物要谨慎
记者从市消协了解到,去年,我市收到的有关“双十一”网络购物投诉主要分为:网络购物存在虚假宣传、优惠券使用规则不透明、促销活动套路多等问题。那么,消费者如何擦亮眼,让消费物有所值?
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首先购物要谨防陌生渠道。消费者不要轻信来源不明的信息、朋友圈“微商”、搜索引擎等推送的消费链接和广告,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往往难以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优先选择资质全、规模大的官方网络购物平台,选择口碑较高的主播。
其次要明确优惠规则。认真阅读各大购物平台及商家出台的优惠规则,看清优惠券、促销活动的适用范围和有效期限;关注商家的预售规则,看清预付定金是否可退回,避免冲动预购;了解产品日常价格,可在不同平台与商家进行对比,以免陷入“先涨后降”的消费套路。
第三,要留存促销证据。留存商家相关促销宣传证据,如促销宣传页面、优惠活动细则、下单页面等,对于直播购物,建议对直播页面进行截图或录屏;对促销规则有疑问的,应当与商家进行沟通,留存聊天截图,以便后续维权。
第四,审慎支付定金,关注保价细则。关于定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果是消费者主动放弃购买,商家一般不予退还。但在网购时,消费者只要支付了全款后再申请退款,就可以退定金了。然而,有网购平台会在“双十一”当天关闭申请退款通道,消费者申请退款必须要等到第二天,如果此时商品已经发货,由于物流等种种原因,整个退款流程就会变长且麻烦,因此建议消费者审慎支付定金。消费者还应该关注平台对于预售商品和现货商品可能存在不同的保价时效,在保价时间内,商家才保证自己以最低价向消费者提供商品。
最后,提醒广大消费者网购后妥善保管订货单、发货凭证、发票等购物凭证,同时注意保留电商承诺或协议、消费者与商家的聊天记录和付款记录等电子证据。一旦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可向网络交易平台、12345、12315或乌海市消费者协会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警方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双十一”期间,一些不法分子也在蠢蠢欲动,出现了利用社交平台进行网购诈骗,市民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防范诈骗陷阱。
(作者:赵荣;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1-11-16 10:03:07
乌海日报社 | 2021-11-11 09:07:36
乌海日报社 | 2021-11-08 09:40:05
乌海日报社 | 2021-10-29 09: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