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善治绘就城市平安底色——海南区大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1-10-21 09:22:14

【打造平安乌海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平安海南建设让城市和谐更美好。

派出所的“调解工作室”将群众矛盾化解在萌芽。

区公安分局民警和志愿者进行普法宣传。

技术防范,使小区更安全。

公共场所的监控像眼睛一样守护百姓平安。

海南区区域社会治理中心实现平台贯通、数据融通、四级联动、协同作战。 (王颖 摄)

海南区公安分局的每个派出所,都有一个小小的房间。别看房间布置简朴,可却像有“大魔力”一般:当带着怒气的双方当事人气冲冲而来,必要一决高下之时,坐下谈谈、听听后,往往都能心平气和离开。这些小房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调解工作室”。

在社区,网格员通过入户走访,积极宣传政策、法律法规、治安防范知识,动态掌握网格居民信息,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做到服务有重点有方向,延伸服务触角,记录群众内心的期盼;做到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人民公园,有的人轻松自在地散步、慢跑,有的人踢毽子,还有的人跳广场舞、唱二人台……一派祥和、和谐、团结的景象。

这一帧帧图画,是海南区积极答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与社会发展这道“综述题”的精彩写照。

平安是福。如今,平安之福不仅在美丽的海南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更驻进了千万百姓家。

——题记

近年来,海南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落实社会治理责任制为基础,以保稳定、促发展为落脚点,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能力,探索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市域社会治理方式,深入推进“党建引领、资源融合、特色支撑”等载体工程,打造部门联动、区域联建、共治共享的“民生治理”新模式,全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有效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居民生活更加便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平安海南建设的根基更加牢固。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海南区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市域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各有关区级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进行系统部署,构建了区级负责整体推进、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镇(街道)和成员单位负责固本强基、着力解决具体问题,村(社区)负责落细落小、着力解决服务问题,党政同责、区域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海南区将全区划分为152个网格,在网格上建立62个网格党支部和53个党小组,实现了党建网格和基层治理网格“双网合一”,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配齐专职网格员152名、兼职网格员427名、网格长77名、网格民警32名,基本形成“一格一长一警一专多兼”格局;拓宽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走、记、办、回、评”五步法为网格化服务载体,采取上门、组团、代办、预约、错时、志愿服务六种服务方式的156基层治理新模式,实现服务群众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高效融合现有资源,高标准打造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焕发“乘数效应”

立足市域社会治理新形势新要求,海南区充分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作用,支撑市域社会治理在“多向互动”中焕发“乘数效应”。

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各级学习讲堂,开展专题集中宣讲活动200余场次,受众达1100余人次,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发挥德治教化作用——打造了引导群众崇德向善的“启德园”,新建了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家园”等一批红色阵地,从传统道德文化和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设立善行义举榜,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和文明村镇、最美家庭等创建工作,在全区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全面落实认罪认罚制度和“三个规定”制度,在全市率先出台《海南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海南区“三书一函”备案工作制度》,案件移送标准、程序进一步完善;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风险为着力点,积极推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对接,不断打造矛盾纠纷调解品牌,先后创建了“刘磊调解工作室”“老程调解室”“维伦调解工作室”“老书记调解室”等一批特色品牌调解室,人民调解工作领域不断拓宽。其中,“维伦调解工作室”的“五步调解法”被公安部确定为践行“枫桥经验”七个基层典型之一,并在全国进行了经验推广。利用常态化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大型普法宣传活动,打造出“乌兰牧骑+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的普法模式,营造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发挥自治基础作用——健全完善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村(社区)居民自治和村(居)务监督组织为基础的村(社区)“三单、三员、一平台”工作机制,理清了党建工作清单、权力服务清单、监督履职正负清单,组建了党建监督员85人、民情监督员207人、廉情监督员92人的“三员”队伍,搭建了公开公示监督平台,进一步规范村(社区)服务基层社会标准,初步形成“民事民提、民事民办、民事民决”的自治格局。巴音陶亥镇搭建以镇社会治理分中心为中枢、以两个调解室为载体,以“三调联动”为手段,以镇、村、组、社四级网格为依托,凝聚基层党组织、政法等五个方面力量,实现镇党委统筹引导、依靠发动群众等“六大目标”的“123456”农区社会治理体系;拉僧仲街道先行先试,搭建微信“推送宝”平台,推动社区精细化管理。同步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业主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物业公司为主体,以矛盾纠纷志愿调解队、文体活动志愿宣传队、未成年人志愿辅导队等“六支队伍”为抓手的“136+”社区治理模式,在党建引领、党群共治中满足群众期待。

发挥智治支撑作用——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公共安全视频城区全覆盖,楼栋监控全覆盖。加快推进产业经济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建成集网络货运等多功能服务为一体的信息采集和物流服务双平台,助推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健全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评价机制,在全市率先打造了首个政务服务线下“好差评”应用平台,切实做到成效让群众评判。

创新治理模式

在充分调研和学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体现海南特色、符合时代特征的“1412”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在海南区开启,正科级事业单位区域社会治理中心,与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一体化运行”,实现“一支队伍管治理,一个中心管全域”。目前,中心指挥平台已接入全市智慧指挥系统,回传视频1008路,整合全区小区视频780路,联通企业视频85路,初步构建覆盖全域、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灵活服务的指挥服务体系;依托乌海市市域社会治理云平台,建成集指挥调度、综合研判、事件预警、分流转办、考核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指挥系统;打通各镇(街道)分中心、村(社区)工作站、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平台贯通、数据融通、四级联动、协同作战。

依托一张网格精细管理,海南区出台了《专职网格员考核指导意见》《全科网格工作职责》等工作机制,狠抓网格员日常管理,推行网格化实体运行季督查机制,不断提升网格化实体运行水平。同时,提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服务功能,优化区域社会治理中心布局,按照“1+9+X”模式规划设置为1个引导区,9个功能区,X个必备库室,协调人社、公、检、法、司等部门20余人组成常驻专业性调处团队,建立“纠纷调处―司法确认―诉讼引调―诉讼”的全链条服务机制,形成“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矛盾纠纷调处体系,构建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的“大调解”格局,实现了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提升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按照“1+5+17+N”优化全区党群服务中心布局,建成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一体的三级党群服务中心26个,分级分类设置服务事项和服务内容,以要素保障规范化、功能设置标准化、联动运行体系化,实现为民服务“一站式”办理。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迈向新征程,海南区将全力打造切合地区实际的治理模式,从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平安海南建设,为新时代海南区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让人民群众共享更高质量的平安成果。

(作者:王颖;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