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1-09-26 09:36:17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我为群众办实事】
入职人员向师傅学习佩戴防毒面具。
区就业服务中心人员与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交流。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也是社会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乌达区就业服务中心高度重视百姓就业工作,强化就业政策落地,持续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与此同时,乌达区就业服务中心加大对第三产业经营者创业贷款扶持,加强创业贷款、创业培训等政策支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
高校毕业生入职大型企业
孔雪阳是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氯碱分厂的一名员工。见到他时,他正和师傅进行设备巡检,学习氯碱装置的操作流程,自信而坦然,对未来充满信心。但如果时间前推几个月,孔雪阳却是另外一番模样。大学毕业后,他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直待业在家,自己和父母都很着急。通过介绍,孔雪阳了解到乌达区就业服务中心的“政校企”合作模式,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参加,结果顺利入职。
孔雪阳口中的“政校企”合作模式是乌达区就业服务中心落实国家就业政策,结合辖区企业空缺岗位、院校实训能力等情况,积极探索构建的“政府+院校+企业”的合作模式,为高校毕业生搭建的求职平台。
“大学所学专业和现在的工作比较匹配,公司的福利待遇、晋升通道、人员素质都比较好,在家门口工作,父母也很放心,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孔雪阳说。
陈林是孔雪阳的师傅,他对记者说:“孔雪阳专业对口,实操后很快就能上手工作,通过‘政校企’这个平台提供的人才知识水平高,容易培养,缩短了培养时间。”
“2018年,我们君正集团加入乌达区‘政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这一平台,我们每年引进的大学毕业生近200人。这些引进的大学生已经逐渐成长为企业管理技术骨干,优化了我们集团的人才结构,为集团的自动化创新提供了人才支持、智力支持。今年,我们将继续参加这一合作模式,吸纳的高校毕业生会越来越多。”内蒙古君正集团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刘湘蒙说。
就业困难人员喜获心仪工作
乌达区居民柳东霞身有残疾,文化水平不高,又没有专业技能,找工作比较困难。乌达区就业服务中心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为她推荐合适的工作。2021年4月,她通过乌达区就业服务中心举办的公益性岗位专场招聘会成为乌达区一家物业公司的保洁人员,有了稳定的收入。
“这里的工作比较适合我,单位给缴纳五险,对现在工作挺满意的。”柳东霞说。“我们就近安排柳东霞到乌达区巴音赛街消防救援站从事保洁,每个月为她多增加200元的工资,方便她接送孩子、照顾家庭。目前,我们公司有11个这样的公益性保洁岗位。”该物业公司办公室主任孙英说。
像柳东霞这样的就业困难人员找到心仪工作不是个例。今年截至8月份,乌达区就业服务中心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34人,发放岗位补贴116万元,发放社保补贴58万元,为989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2020年度社会保险补贴420万元。
创业扶持贷款解商户燃眉之急
龙祥森森水族是乌达区一家规模较大的水族馆,生意一直不错,想着扩大一下店面,但苦于没有资金,一直没有实现这一想法。乌达区就业服务中心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创业贷款扶持政策,邵金燕夫妇决定申请贷款,扩大自己的店面。
邵金燕夫妇贷款20万元,贷款期限3年。这笔资金用于扩大店面,现在他们的店铺旁边新增了100多平方米,卖观赏鱼缸、水族器材等。
“申请贷款后,不到一个月贷款就下来了。这笔贷款解决了我们平时进货、扩店的急需资金。”邵金燕说。
截至今年8月,乌达区就业服务中心已为全区18户自主创业人员发放创业贷款307万元,带动就业65人。
近年来,乌达区就业服务中心紧盯重点群体就业,确保就业政策精准落地,积极为就业人群与用人单位架起桥梁、搭建舞台,为求职者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截至今年8月,乌达区就业服务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1415期就业信息、3.2万余个用工岗位,成功开展7场线上招聘活动,两场线下招聘会,“线上+线下”招聘会共帮助本地422人成功就业。同时,乌达区就业服务中心及时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妇女专场招聘会、“点对点”、线上线下招聘会等系列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并通过延续“政校企”模式,累计引进产业工人1000余人。
(作者:李浩;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1-09-26 09:36:17
乌海日报社 | 2021-09-26 09:32:26
乌海日报社 | 2021-09-23 09:39:30
乌海日报社 | 2021-09-22 10: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