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 走集约化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子——“十四五”时期海勃湾区将加快城市转型实现高品质生活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1-08-18 09:46:39

【新思想 新征程 新路子】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城市转型是资源型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十四五”时期,海勃湾区将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走集约节约化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子。

聚焦集约节约

提高资源生态承载力

资源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造成的,资源开发利用既要考虑现有老百姓日子过得怎么样,更要预谋支撑后来人过上美好生活的生存家底。“十四五”时期,海勃湾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海勃湾区将着力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对有限的国土空间资源,实施科学化精细化规划管控和开发保护,承载更高质量发展、更高品质生活;同时,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对有限的水资源,实施深度精准全面节约集约利用,承载更多人口、更优生态、更绿色生活。

为积极推进能源革命,海勃湾区将不断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把有限的用能空间,持续转移给先进的生产力,承载更有动力、更高效益的生产发展。

此外,海勃湾区还将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让脆弱的生态空间得到有力保护和休养生息,承载更加稳固、更为健康的生态安全屏障。

聚焦高品质

提高区域服务能力

“十四五”时期,海勃湾区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使更多群众享有更高品质和多样化的城市生活,努力把海勃湾区打造成乌海及周边地区现代都市圈的中心城市。

海勃湾区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树立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目标,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同时,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设健康海勃湾,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力争通过5年努力,医院发展方式提质增效实现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支撑、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更好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

海勃湾区将不断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爱心之城、志愿者之城,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坚持以水定城,科学实施城市绿化,提升公园、广场绿化品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工业文化、书法文化资源,创新城市营销,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品牌,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塑造文化产业发展新优势,持续开展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推动城市文明程度新提升。

聚焦急难愁盼

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

未来五年,海勃湾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情用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海勃湾区将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施援企稳岗、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实施全民参保扩面专项行动,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各项兜底政策,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海勃湾区将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稳妥持续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快解决房地产领域“回迁难”“入住难”“办证难”问题,实现问题楼盘全部“清零”,增强群众幸福指数;提升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推动城管执法进小区;深化“街长制”“马路办公”,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同时,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农区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强农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海勃湾区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刷新城市颜值、提升城市气质,推动海勃湾向生态城市、创新城市、智慧城市转型,同时,持续保障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作者:毕晓敏;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