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有招!这个社区这样做……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1-08-09 10:30:21

【走进乡村看小康】

赵玉玲进行葡萄养护工作。

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汇总。

8月5日,记者走进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社区,只见整个社区绿荫环抱,道路宽敞整洁,居民建筑错落有致,告示牌上张贴着社区各项事务明细。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让人神清气爽。

泽园社区成立于2009年,是乌达区唯一的涉农社区。社区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155人,贫困人口接近社区常住人口的六分之一。社区居民主要以种地为生,集体经济几乎一片空白。短短几年,泽园社区的贫困户不仅全部稳定脱贫,而且从事起了不同职业,生活越来越好,社区的集体经济也是红红火火。现在的泽园社区环境优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居民生活蒸蒸日上。

近年来,泽园社区围绕特色产业谋划经济发展布局,通过开展企业带动居民就业、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党支部示范田,开办农业公司、农家乐,发展规模化种养殖等手段,实现居民增收,集体经济发展。

泽园社区居民赵玉玲是吉奥尼酒庄的员工,2013年,她通过企业招聘进入该企业工作,从事葡萄养护,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我以前主要是打零工,在外面打工,这里三天,那里两天,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到吉奥尼工作,收入稳定、福利也好,在家门口工作,心情也特别好,现在的生活,我很满意。”赵玉玲说。

赵玉玲不过是泽园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的一个缩影。吉奥尼酒庄综合部部长石波介绍:“企业目前为泽园社区提供了52个就业岗位,每年人均增收3万元左右。同时,酒庄的专业种植人员和酿酒师也会为周边的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泽园社区临近黄河、靠近沙漠,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不少,泽园社区党委因地制宜,积极鼓励辖区居民发展农家乐,增加居民收入。

湖西农家乐在我市有着不小的名气,经营者马耀文以前在外面跑车,一年在家也待不了几天。2015年,他有了新想法。“以前在外跑车没有挣下多少钱,而且经常不着家。2015年,我看到社区建设得越来越漂亮,前来旅游的游客不少,我就搞起了农家乐。采用当地食材、突出当地特色,很受顾客欢迎,有时候忙不过来还需要雇人,收入比以前跑车增加了不少,生活也是越来越好了。”马耀文说。

记者来到乌兰淖尔镇农业产业园果紫果味种植基地。临近中午,工人们依然忙着采摘、装箱,负责人王冠峰正忙着将产品搬上货车,准备向城区配送。他告诉记者:“今年产量挺不错的,基地和超市签订了协议,实现了从田间到超市的一步到位。”

泽园社区党委书记李军介绍:“截至目前,泽园社区已成立合作社6家,农业公司8家,实施规模化种养殖10多户,人均收入逐年增长,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我们社区不仅产业兴,还要村庄美。”

泽园社区产业发展一片红火,居民家中的点滴变化也折射出生活品质的提高。厕所虽小,却是民生的大问题。根据上级相关部门政策,近年来,泽园社区聚焦“厕所革命”,以户厕改造为抓手,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走进社区居民姚栓利家,新装修的卫生间里贴的瓷砖发出亮眼的光泽,配备的抽水马桶、洗衣机、淋浴设备一应俱全。姚栓利说:“以前我们都用旱厕,洗衣服、洗澡也很不方便,洗完东西的脏水倒在路上,很不卫生。自从户厕改造后,洗衣服、洗澡不用向外面倒脏水了,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记者了解到,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户厕改造的居民,每户均补贴1000元。截至目前,泽园社区已完成户厕改造的有391户,部分居民也有意向进行户厕改造。

泽园社区的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社区党委为居民出谋划策,鼓励他们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收入多了、人心齐了,社区党委为民办事的积极性更高了。泽园社区先后获得市“诚信村”、市“守望相助好村屯”、乌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近日,由自治区农牧厅发布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候选名单中,泽园社区顺利入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围绕乡村振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在推广科学种植、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方面下功夫,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动产业振兴、农业增效、居民增收,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幸福一方百姓。”李军说。   (李浩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