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2021-06-11 09:46:46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我为群众办实事】
市体育中心周边增设停车位。
我市车管部门提供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1.3万辆,驾驶人22.9万人。
城市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为市民出行带来便利,但停车设施不足、停车秩序乱等问题也给群众生活和政府管理带来了困扰,成为市民普遍关注并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近年来,我市将缓解停车难问题纳入提升城市市域社会治理水平重点工作,通过实施因地制宜扩建停车位设施、建立差异化停车收费标准、促进停车资源错时共享、新建项目配备停车设施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城市停车供给能力,改善停车出行环境,满足广大市民合理的停车需求,推动城市治理向精细化发展。
因地制宜 增设停车场地设施
“新铺设的道路平坦,交通标识清晰,最重要的是新增了很多停车位,停车方便又有秩序。”一名运动爱好者对市体育中心东侧新增的停车设施夸赞不已。
每天下班后和节假日,市体育中心是广大运动爱好者的聚集地。该中心东侧建有道路,之前市民经常在路两侧随意停车。一个月前,城市管理部门重新改造了该路段,并利用行道树之间的空地增设了停车位,这一停车便民举措获得市民广泛好评。
我市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因地制宜增设停车场地和设施。海区三金花园A区在老旧小区提质改造时增设了100多个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居民小区内停车难问题。
海区桌子山西街邮电巷临近商业街,存在社会车辆乱停放问题。新华西街道在符合停车位设置要求的空地统一施划了停车位,并将其纳入城市管理体系统筹管理,有效缓解了邮电巷“停车难”“停车乱”问题。
按照“重管理、挖潜力”的思路,我市充分挖掘既有场地设施停车能力,“化整为零”,在待建土地、空闲广场、边角空地等闲置空间设置小微型停车场,挖掘停车潜能,盘活停车资源。
几年来,我市城区公共停车场、停车位稳步增加,群众出行难、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错峰共享
破解夜间停车难
随着我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市民对于夜间停车难、停车秩序差、车位难求等问题反映较为突出,城市行政管理部门和交管执法部门的管理和执法压力也随之增加。
为满足市民夜间停车需求,化解社会矛盾,今年2月,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与市融泊物联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充分利用商业中心区现有公共停车场,采取错峰错时降低收费措施,解决夜间停车难问题。
从2月11日起,市融泊物联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管理的25个商业中心区域停车场(海勃湾区18个,乌达区7个)对晚上9点至次日8点30分停入的车辆仅收取1元停车费。
市数字化监督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侯亮介绍,实行“夜间1元收费”的停车场均集中在人流量大、夜间经济较为活跃的商业中心街区,降低收费标准后,有效提高了公共停车场的利用率,为市民夜间停车提供了便利。今年2月至今,我市商业中心街区夜间乱停车现象大大减少。
为缓解老旧小区居民停车难问题,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把解决停车难题纳入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安交管12项便利措施中,在老旧小区周边选择具备条件的支路,划定允许夜间、周末、法定假期停车路段,明确停车时间和停放要求,设置相应的交通标识标线,允许车辆临时停放,提升交管服务便利化。
停车设施
成新建项目标配
市民驾车出行、购物、就餐、办事时,总会考虑目的地附近停车是否便利。近年来,我市在加快商务领域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停车场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楼宇、工程项目均配套建设了相应的停车场设施,方便市民停车。
蓝熙婚礼艺术宴会城是我市今年引进的一个旧厂房改造项目。负责该项目的内蒙古蓝熙餐饮集团公司业务总经理张迎春介绍,项目总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其中2万平方米为停车场规划使用面积,预计建成800个停车位,以满足市民的停车需求。而且,在营业非旺季时段,停车场将向附近居民开放,满足附近居民、社会车辆的临时停车需求,实现停车资源错峰、错时共享。
正在建设的新洋市场项目也建设了地下停车场,有近400个停车位供市民使用。与此同时,在建的希姆顿总部中心项目也将楼前生态停车场建设规划提上了日程。
多个在建项目负责人均表示,停车设施是项目不可或缺的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的停车设施和便利的停车环境可以吸引客流,促进消费,提升城市品质。
除采取上述措施缓解停车难问题外,我市还积极尝试建设以无人值守和无感支付为主要特点的智慧停车场,实现提前自动缴费、不停车即可快速出场。 (作者:路静)
乌海日报社 | 2021-06-11 09:46:46
乌海日报社 | 2021-06-11 09:44:57
乌海日报社 | 2021-06-04 09:45:53
乌海日报社 | 2021-05-21 10: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