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2021-06-01 11:44:15
陈宇花展示编织技艺。
走进陈宇花家中,你会被房间里的挂件、摆设所吸引:漂亮的手包、时尚的帽子、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栩栩如生的水果……屋子里众多的编织或串珠工艺品,展示出她心灵手巧的精湛技艺。
陈宇花1976年出生于乌拉特前旗,从小心灵手巧,喜欢做手工活。“小时候,母亲织的毛衣毛裤是家里人必备的过冬衣物。那时,做母亲的几乎都会织。”陈宇花说,“从小受母亲影响,我也对编织来了兴趣,并通过不断的上手实践,也能独立织毛衣毛裤了。这些经历为我后来从事手工编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003年,陈宇花和丈夫举家搬到乌达区。没多久,她便发现当地手工编织市场尚处空白,遂萌发了开店的想法。经过多年筹备,2007年,陈宇花开办了我市第一家手工编织店。
店铺开张后,陈宇花的手工编织物件很受顾客喜欢,销路不错,但时间长了,也有顾客反映产品单一。“要让店里的产品丰富起来,靠自己的这点手艺显然很难实现,只能拜师学艺。”陈宇花说。说来也巧,编织师傅真让她找到了。“一次,我去包头进货认识了李登相,她是专门从事手工编织的艺人,人热情,技术也好。我们一见如故,聊起手工编织说个不停。”陈宇花说。于是,陈宇花跟李登相认真学起了编织技术。“那次见面后,每次去包头,我就找李登相探讨技术,选线、配色、图案等我们都讨论过,有时因为一个图案问题会争论很长时间。那时,深夜坐上火车,凌晨5点多到包头,虽休息不好,但可以学到技术,也算乐在其中吧。”陈宇花笑着说。
陈宇花是个坐得住板凳的人,手工编织流程比较繁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细节方面,她总是十分注意。陈宇花编织的工艺品观赏性、实用性兼具。“我是个急性子,准备好材料,会一鼓作气织完,中途很少停下来,材料变成成品,这个过程很有成就感。”陈宇花说。生意越来越好,手艺也进步很大,她希望参加比赛一展身手。
2016年,这个机会来了。这一年,市妇联推荐陈宇花参加自治区妇女手工技能竞赛。“首次参加比赛,我做了不少准备,草原是自治区的名片,羊是这片土地上的精灵,我决定手工编织一只羊,我选择色泽好的白线,重点突出小羊毛茸茸感觉,用黑珠子点缀起两只羊眼睛。”陈宇花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编织小羊和多层配色的小包在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017年,陈宇花在自治区妇女手工技能竞赛获得一等奖。“我用镂空的手法编织了一顶凉帽。凉帽整体以白色为主色调,帽身用彩线环绕,用珠子串起“70”这个数字,意为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陈宇花说。
陈宇花日常编织了许多精美的工艺品,多层配色的蒙古包,晶莹夺目的玉白菜、通体金黄的宝葫芦等。手艺越来越好,她也希望手工编织技艺被更多人了解、学习。陈宇花了解到乌达不少待业人员有意向学习手工编织,便与乌达区就业局对接,开办手工编织培训班。“手工编织是许多待业人员未来生活的保障,绝对不能马虎大意,每次授课我都会精心准备,亲自实操指导,保证每个学员都学会。”陈宇花说。
陈宇花前后培训的学员有300多人,不仅有我市的学员,也有石嘴山、银川、阿拉善等地的学员。经过培训,许多学员依靠手工编织增加了收入。
谈起十几年从事手工编织的感受,她说:“手工编织是需要耐得住寂寞,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喜欢,只有投入感情,才会有好的作品诞生,你不负时光,时光终会温暖你。” (李浩 文/图)
乌海日报社 | 2021-06-01 11:44:15
乌海日报社 | 2021-05-28 09:36:51
乌海日报社 | 2021-05-28 09:35:40
乌海日报社 | 2021-05-25 09:2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