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瓷大缸

乌海日报

2021-05-26 10:15:25

【老物件的故事】

6-1.jpg

图为幸福北区居民高登英家中的粗瓷大缸,斑驳的缸身上遍布着岁月的痕迹。

高登英介绍,水缸是由粗糙的陶土烧成的,表面涂着深棕色釉,是上大下小的圆形口。水缸表面看起来一点也不精致,却是早年不少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在农村里有一句说,“穷柴火,富水缸”,灶门口不能堆太多的柴火,水缸里不能缺水,防的就是意外起火。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乌海人吃水仍不便利,由于离水房远,吃水需要靠肩挑手提,家中就必须有储水的工具——水缸。到了秋季,腌菜也少不了“水缸”。水缸用来盛水就叫水缸,腌菜就是菜缸,有时候还会用来装米、装面,就成了米缸或面缸。“腌过秋菜的缸是不能储水的,有很大的味儿。”她说,时间长了,水缸底部会有不少沉淀,要定期清理干净,否则水会有味儿,大家俗称为“缸底味儿”。

这两口缸跟随着她从农村来到矿区,又从矿区搬进了楼房。现在,人们吃水方便,也鲜少腌酸菜,水缸也失去了它价值,多数被人们弃之不用或者敲碎扔掉,高登英却将它们保留至今。

念旧不是因为逝去的生活有多么美好,而是因为曾经的过往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赵荣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