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通厂”的故事

乌海日报

2021-05-11 09:33:29

【老镜头】

6-1.jpg

图为内蒙古第二通用机械厂﹙简称二通厂﹚厂区。(翻拍于《印象海南》)

1965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响应中央备战、建立“小三线”的精神,建立地方军事工业,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确定选厂时要“靠山、隐蔽、分散”,把小三线建设放在海勃湾,二通厂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据了解, 二通厂从呼和浩特搬到海勃湾“六五四”。职工们完不成任务不下生产线,经常是吃睡在工厂,不分白天黑夜,一连半个月不回家都是常有的事。1978年5月,内蒙古二通厂被自治区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1980年,根据中央国民经济的调整,全国各地军工企业纷纷军转民。从1980年起,二通厂进行了二次创业,前后开发了小口径枪弹、猎枪弹、猎弹底火、拔丝制钉、文件柜、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机、组合音响等几十种军转民产品,但终因各种原因相继下马、停产。1986年,二通厂更名为内蒙古黄河化工厂,厂址由“六五四”搬迁至“七一五”,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技术改造。到1995年先后投资达2亿元,建成年产2万吨聚氯乙烯树脂、2万吨烧碱、1.5万吨盐酸、2.5万吨电石的军转民企业。

2004年,君正科技产业集团公司收购内蒙古黄河化工厂,并进行了民营化改革,企业由国企转为民企,继续在乌海的工业领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赵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