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有序进行 市民可就近预约

乌海日报

2021-05-18 09:21:38

被接种人员阅读接种疫苗知情同意书。

登记个人信息。

被接种者核对疫苗信息。

疫苗接种首日,凤凰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前排起长队。 (公言 摄)

疫苗接种。

2人份包装的新冠病毒疫苗。

疫苗接种是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建立全民免疫屏障、是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 近日,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5月12日,我市新到2万支新冠病毒疫苗,经过全程冷链储运,所有疫苗第一时间安全分转至各接种点。从5月13日起,我市20个接种点陆续开展接种工作。16日我市再次新到新冠病毒疫苗1万支,也已分转至三区各接种点。截至16日,全市已完成第一剂接种68180人,第二剂接种26611人,接种工作整体平稳、安全、有序。

疫苗大量到位 市民接种热情高

5月13日,记者走访我市多个接种点发现,市民接种意识显著提高,市人民医院、海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接种点门前均出现排队现象。

“请大家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有序排队。”13日上午9点30分,市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席宁在现场维持秩序。

她告诉记者,12日市人民医院接到疫苗立即开展接种工作,通知已预约接种单位,面向市民开通微信小程序预约途径,积极倡导市民接种疫苗。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市人民医院接种点设置了预检分诊区、登记区、接种区、留观区、预防接种反应处置室等功能区。

在留观区内,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李泽宇告诉记者,经过接种前询问登记、核查健康状况、签署知情同意书等流程后,他和同事已完成第一剂疫苗接种。“注射过程很快,几乎没有疼痛感,目前我已经留观了15分钟左右,没有出现不适感。”李泽宇说。

“截至上午11点,我们已完成230余人次的接种工作。根据预约信息,我们原本预估今天的接种人数是400人,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个预估有些保守。”席宁说。

席宁介绍,本批次疫苗的规格是2人份包装,即1支疫苗可以接种2个人,每瓶规格为1.0ml,每人次使用剂量为0.5ml。2人份包装的疫苗与1人份的疫苗,除了包装颜色和灌装剂量不一样,其他完全相同,不影响个体接种效果。此次使用的注射器规格为0.5ml,不会出现注射量差异问题。

当日下午3点,记者在海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门外有不少等待接种疫苗的市民,而已进入中心等待接种的市民队伍更是排起了长龙,从三楼大厅登记区沿楼梯排到了一楼大厅。

工作人员王雅洁告诉记者,新一轮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广泛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发布了接种信息,及时解答居民疑问,提高居民接种意识,在辖区内营造了“应接尽接”“应接快接”和“应接早接”的浓厚氛围。 “我们今天下午3点钟才开始接种工作,截至4点钟,就有约150人前来登记,能感觉到市民对接种疫苗的积极态度。”登记区护士杜芳芳说。

51岁的郭建忠和爱人一同前来接种疫苗。“早就有接种的想法,所以接到接种通知后,就立刻过来了。在北京工作的孩子,还专门打来电话叮嘱我俩一定要接种。”郭建忠说,虽然当天下午接种的市民较多,但现场秩序井然,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整个接种流程耗时1小时左右。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共设置了20处接种点。其中海勃湾区共设置疫苗接种点13个,除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7个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外,还有市人民医院、市蒙中医院、区人民医院等5个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接种点和市文体中心临时接种点。

乌达区设有区中心医院,巴音赛社区、新达社区及滨海社区3家卫生服务中心,共4处接种点。

海南区设有拉僧仲社区、公乌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巴音陶亥镇卫生院,共3处接种点。

有接种意愿的市民可持身份证,到上述地点进行接种。

疫苗安全有保障 市民接种更安心

“记得3天不能洗澡,7天不能喝酒,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没有不适感就可以离开了。”14日上午,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室护士陈晨提醒接种者。作为医护人员,陈晨已于年初完成疫苗接种。“我已经接种了5个月,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的症状。工作中已陆续为近千人接种了疫苗,没有收到被接种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回馈。”陈晨说。

“我10分钟前刚打完,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不适感”已完成接种疫苗的赵晓菲,是通过微信小程序预约接种的。“国家号召全民接种疫苗,肯定是安全的,我身边的朋友、同事接种后都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接种疫苗有助于构筑起全民免疫屏障,对疫情防控来说也是有大有好处的。”赵晓菲说。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王曙凌告诉记者,疫苗的安全性是经过实践验证并有目共睹的,且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的常见反应和其他灭活疫苗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别。一是局部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肿、局部瘙痒等;二是全身反应,主要有发热、乏力等。无论是局部反应还是全身反应,大多是一过性可自愈的。但个体差异本就不可避免,就像生活中只有少数人会对海鲜过敏。如果接种后出现发热超过38.5℃,或者局部红肿超过2.5cm以上,需及时就医。

此外,如果持续感到特别不适,没有及时恢复,建议就医或及时报告接种医生。

王曙凌强调,接种新冠疫苗后仍然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按照目前的安排,新冠疫苗仍分两次接种,首针完成后需要等3到8周再接种第二针,在这期间需要做好防护,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仍可能不产生保护力甚至发病。目前人群免疫屏障尚未建立,因此接种疫苗后仍需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和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

这些谣言不可信

1、新冠病毒疫苗5月开始要收费?

真相:新冠病毒疫苗全民免费接种,个人不承担成本和接种费用。在居民知情、自愿情况下,接种费用都将由医保基金和财政共同负担。

2、通过疾病获得免疫比通过疫苗获得免疫好?

真相:一般来说,感染疾病后获得的免疫保护效果是较好的,但需要付出疾病感染的代价。此外,部分疾病只能利用疫苗获得免疫保护。

疫苗可以模拟病原体的作用,在不感染或不发病的情况下使机体具有该病原体免疫保护作用,并且疫苗在上市前需经过临床实验,只有保护效果达到一定要求的才允许上市。总而言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才是获得免疫保护最佳途径。

3、首剂接种后3到8周内必须接种第二剂,晚了就没有效果。

真相:根据新版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指南,对于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来说,3周到8周内接种第二剂即可。而且,第一剂接种完后,即可产生保护抗体,第二剂接种时间不影响第一剂的效果。

4、打完新冠病毒疫苗后,一周内不能喝酒、喝咖啡、喝茶,不能吃海鲜、牛肉等。

真相:接种疫苗与饮食没有直接的关系,无论接种前还是接种后,都可正常饮食。但要听从医护人员建议,避免饮酒。    (作者:苏如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