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2021-01-22 10:53:0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市十八中校园内醒目的位置,除设有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文化栏,还设有蒙汉双语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营造出了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各民族师生团结一心、互帮互学、亲如一家。
2020年,学校制定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学校工作方案》,以“一二三四五”为创建目标,即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四个认同: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在创建目标指导下,学校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严格落实三进要求
学校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学部门严格按照三进要求(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 执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让各族学生了解统一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各民族的基本特点,深刻认识到各族人民应当平等相待、和谐相处,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学校专门向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部署了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工作,力争在课堂中渗透民族常识、民族理论常识、民族政策常识和民族团结教育,要求其他教职员工要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己任,当做日常工作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将民族团结知识细小化、碎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大力开展教育活动
除了课堂,学校还以主题班会、道德讲堂、主题党日、主题研学、专题讲座等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2020年5月25日,学校组织各班级开展了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生动活泼的“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活动,大家凝聚了共识,深刻认识到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同日,学校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由蒙古族教师岩树、回族教师马香莲和深入藏族地区支教的副校长张红为大家讲述了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的重要性。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学校将民族团结融入教学、德育的同时,也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文体活动中。学校有诸多博雅课程,极具民族特色的射箭课程也在其中。专业的射箭教师将民族知识融入博雅课程中,为学生讲述射箭的来历、培训射箭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了解民族传统文化。
在2020年12月学校举办的“民族团结”专题音乐会上,师生展示了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等,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学校图书馆还征订了民族团结报刊、书籍,并设置了专门的区域供师生阅读、分享,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落实统编教材工作
在贯彻落实自治区统编教材工作方面,学校与少数民族师生以座谈会的形式对相关政策进行了系统解读,并对有疑惑的师生进行了疏导解答;利用教职工大会、大课间等对落实统编教材工作进行了部署。通过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学校无一例民族矛盾事件。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小手拉大手”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带动家长共同学习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同时转发了民族团结进步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全国统编教材应知应会知识。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营造民族团结和谐进步的良好氛围。
实现校园团结稳定
学校在思政课堂、主题班会、升旗仪式上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使大家全面深刻地了解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切实保障了少数民族师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的14名少数民族教师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或重用。除此之外,教师深入少数民族学生家庭,了解实际情况,提供人文关怀,并且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实际帮助;为贫困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生活物资、书本及学习上的辅导帮助,让少数民族学生得到更多关怀。
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举措,将“一条道路”“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根植在师生心里,增强了各族师生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坚定性,将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才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与祖国繁荣富强相结合,激励其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
2020年12月,市十八中被评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副校长张红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校园内形成民族团结稳定的局面,进一步打造和谐校园、文明校园。” (郭秀莲)
乌海日报社 | 2021-01-22 10:53:09
乌海日报社 | 2021-01-15 10:41:09
乌海日报社 | 2021-01-08 11:33:54
乌海日报社 | 2021-01-01 09: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