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8-19 09:43:00
学生在校园图书室内阅读。
本报记者 姜瑜 文/图
“书,随手可得。”崔满迪是海勃湾区滨河小学一名即将上六年级的学生,假期里最让他想念的就是学校里那棵“长满书的大树”,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它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教室里、校园里……那些随处可见的不同种类与形式的书籍,让他和同学们拥有了一个随手可得的书香世界,这浓郁厚重的书香氛围正陪伴着我市十余万青少年茁壮成长。
如今,不只在校园,书香还萦绕在家庭、社区、公园、街角……近年来,我市持续健全协同推进、校园常态阅读、品牌活动打造、优质资源共享、行走阅读等五个机制,以“乌海市全民阅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推动构建普惠阅读服务体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实施青少年读书行动,以教师读书引领学生读书、学生读书带动家庭读书,家庭读书辐射全民读书,进而在全社会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大力引导青少年将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
让阅读触手可及
让书香浸润校园
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书香的校园里浸润。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汲取到阅读的营养,我市将阅读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连续8年开展“丁香读书节”活动,持续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工程。同时,阅读还与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日常教育、课堂教学变革相结合,已建成“摆渡船”“诗画校园”“书香诗韵”等富有吸引力、影响力的阅读项目。
不管走进哪一所学校,都仿佛走进一个书香的世界。各中小学、幼儿园均设立走廊书柜、楼梯间开放书架、班级图书角、林荫道阅读椅、“门厅书吧”、智能共享书柜等多元场景的阅读空间。“我喜欢读书,尤其是在校园里读书。”范之谦是海勃湾区第八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他告诉记者,学校里有阅览室,班级里有图书角,这些都是“开放阅读区”,他可以随时随地来这些地方读书、借书。在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服务中心,一排智能共享书柜格外醒目,这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地方,因为这里能让阅读触手可及。
从2017年开始,各所学校都会举办“丁香读书节”。作为我市优质的品牌阅读活动,广泛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与参与。“每届都积极探索新形式、搭建新载体,通过设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中华好家风等不同主题,开展名家进校园、经典诵读、演讲比赛、图书漂流、课本剧展演等多种形式的读书实践活动1850余场,推荐好书2000余本,覆盖全市师生8.1万余人。”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市正在通过多种途径让阅读赋能成长,让书香浸润校园。
另外,我市还积极鼓励学校、老师创设多学科融合、多场景融合的阅读课程,制定阅读课精细化管理方案,以主题阅读、深度阅读、整本书阅读等课程带动课内外阅读。打造“悦言”系列校本课程、历史大讲坛之中华传统文化等一批阅读“示范课”,拓宽学生阅读视野。走进校园,那些与阅读主题相关的手抄报、古诗配画等特色阅读活动最为抢眼,校园戏剧周、课本剧大赛、心理剧展演等特色活动更是成为学生最感兴趣,最喜爱的阅读课程。
丰富城市借阅资源
满足青少年阅读需求
一座城市,有了书香的浸润、文化的滋养,最受益的莫过于青少年。因为,对于青少年而言,阅读是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对人生、对未来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我儿子每天阅读半小时,为了让阅读氛围更浓厚,我和孩子爸爸也加入到阅读中,每天阅读也成了习惯。”家住海勃湾区陶然雅居小区的张慧告诉记者,“书香飘万家”家庭阅读活动让她们全家爱上了阅读,也让她切实感受到身边日益丰富的借阅资源。“整座城市都在鼓励我们阅读,尽力满足每个人的阅读需求。”张慧说,市、区图书馆、社区书屋、学校图书室成了她和儿子的阅读资源。
暑假期间,乌海市图书馆的浓浓书香氛围吸引了众多爱阅读的青少年。
说起读书之乐,10岁的张智胜总会露出开心的笑容。他说,每次走进图书馆读自己喜欢的童书,都会让他在书中的世界体会到快乐。“在这个电子产品过剩的时代,阅读变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于孩子。”妈妈王静说,她鼓励孩子阅读经典名著,培养张智胜在字里行间完成一场文字之旅,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今,我市统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民阅读活动持续深化,爱书读书蔚然成风,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草原书屋,让每个青少年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书香世界。
走进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的草原书屋,书柜里的图书整齐排列,书籍涵盖种植养殖、文学著作、红色经典、历史人文、儿童绘本等类别。一进入暑假,这里就常常围坐着一群孩子,他们在一起读书,互相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体会。许多孩子还将喜欢的书籍借阅回家,将阅读进行到底。
“这里每天都有很多孩子来看书,童书的种类也多,有科普百科类的,还有人文故事类的,孩子们在这里可以互相学习提升、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农区居民郝占飞说,“草原书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还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了孩子们身边的图书馆。”
近年来,按照全民阅读、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原则,围绕一刻钟全民阅读圈建设目标,我市在社区、学校、银行、医院等268个点位建设阅读区域,免费配送3.6万余种、5.3万册图书,定期与图书馆资源互换共享,实现全市图书全域配送、全域流通、全域循环。另外,还依托市、区图书馆建立中小学图书馆分馆,支持各校开展阅读设施网络化、智能化图书馆改造,不断强化区域图书的流通共享、自动化图书管理的平台共建、为更好服务中小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市、区图书馆在充实馆藏图书文献达近百万册的基础上,还设置微信公众号电子阅读板块,购置电子图书28.8万册,电子期刊4600余种、33.9万余册,报纸430种,名家讲座视频5000余集,有声听书资源2.3万集,不断拓展线上阅读资源。在人流量大的公园广场、校园周边、商场等场所打造有声图书馆422处,打造3路、20路“全民阅读·书香乌海”公交电子图书馆,累计制作投放优质有声电子书籍1.3万余册。购置墨水屏、歌德机、瀑布流、朗读亭、沉浸式VR蛋壳椅等先进阅读设施,带领青少年学生领略科技与阅读融合的奇妙魅力,开启全新阅读体验之旅。在摩尔城、海勃湾区湖东社区等处设立24小时智能借阅书柜,实现查询、借阅、还书、电子资源阅读等一站式借阅功能,满足青少年学生全时段阅读需要。
行走+阅读
拓宽学生阅读空间
阅读不只在书本,更在广阔的天地间。在我市,每一位青少年都上过会行走的阅读课,这种兼具体验感、趣味性、实践性的阅读课颇受师生喜爱。
“我上学期跟着同学老师去过乌达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近距离感受乌海的零碳农业。”海勃湾区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徐毅告诉记者,他和同学很喜爱这种“阅读课”,是让他们终身受益的“阅读”。“就是让孩子们走到生活中,让孩子们去看、去听、去感受家乡的变化、取得的成就、飞速的发展,这些都能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激励作用,也是一种摄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生动形象的阅读,它能够激发孩子们进行传统阅读。”海勃湾区第二小学的教师庄丽娟告诉记者,学校每学期都会为学生上至少一堂“行走的阅读课”。
如今,“走遍乌海”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将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纳入《乌海市学生实践地图册》,以聚焦服务和保障五大任务、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5个成长主题,设计5条主线,组织学生赴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召烧沟岩画遗址博物馆等校外研学实践基地参观学习,打造《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跟着课本去旅行》《美丽乌海湖》《神秘龙游湾》等阅读特色课程,引导学生用行走的方式经历“行中学—行中悟—行中信”的成长过程。
为了拓宽青少年的阅读空间,我市还建成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实践基地、32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8个市级思政教育实践基地、7家研学旅行基地(营地),以共享读书课程、开放读书活动、共用读书场地等方式,不断丰富青少年阅读体验。
除此之外,我市还通过示范带动,不断完善阅读推广机制,定期开展“与阅读相伴 与榜样同行”“教师节主题读书沙龙”等系列阅读活动,积极邀请全民阅读协会、朗诵协会等走进校园,并推动中小学建立学生阅读社团、阅读兴趣小组,带动更多青少年爱上阅读。如今,我市已累计评选190个优秀阅读推广人、书香家庭、书香集体等先进典型,带动师生、家长参加好书推荐、读书交流活动,还在社区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全市少年儿童阅读实践作品征集展览活动,举办“葡萄娃娃讲故事”主题活动82场,形成“培养一个娃、带动一家人、影响一片人”的良好效果。
青少年在阅读中得到滋养,他们在阅读、思考,在一次次与书籍的“邂逅”中遇见自己、遇见城市、遇见未来,最是书香能致远。如今的乌海,书香氛围日益浓厚,阅读活动层次不断提升,阅读方式更加多样丰富,阅读更是成为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也是一道充满书香气息的亮丽风景。
乌海日报社 | 2025-08-21 09:30:37
乌海日报社 | 2025-08-19 09:43:00
乌海日报社 | 2025-08-18 10:22:36
乌海日报社 | 2025-08-14 1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