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8-13 10:04:17
旭日楼小区改造现场。
凤凰苑小区地面硬化施工。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有效
本报记者 毕晓敏 文/图
在城市发展的脉络中,老旧小区宛如岁月镌刻的独特印记,承载着居民对往昔生活的温暖回忆,然而,时光的磨砺也让它们逐渐显露出诸多问题。道路坑洼积水、地下管网老化、飞线杂乱交织……这些难题不仅阻碍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制约着城市的整体发展步伐。海勃湾区将老旧小区改造列为重点民生工程,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通过党建引领、部门协同、居民参与的多维发力,让9个老旧小区、61栋楼、2001户居民的居住环境实现“逆生长”,一幅宜居宜业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攻坚克难:
直面“老旧病”的民生答卷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三个率先”为引领,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核心任务,计划改造9个小区,涉及面积19.75万平方米。改造内容聚焦基础类与完善类两大方向:基础类项目涵盖供水、排水、供热管网更新,路面硬化、垃圾分类、飞线治理等;完善类项目则包括建筑节能改造、照明更新、充电桩增设、健身器材配套及绿化美化。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正在改造的旭日楼、兴发楼和凤凰苑等小区,深入了解改造工程的最新进展。旭日楼小区曾因道路积水、管网堵塞让居民苦不堪言。“以前下雨天出门得踮着脚走,生怕踩进水坑;冬天暖气不热,老人孩子总感冒。”居民王女士回忆道。这样的场景,是海勃湾区众多老旧小区的缩影。
在旭日楼小区改造现场,蒙西建设集团项目管理人员刘喜龙向记者介绍说:“旭日楼、兴发楼的排水、强弱电、给水主管及暖气管道也已全部完工,凤凰苑1号、2号楼的给水、排水、供暖管网已全线贯通。目前,地面硬化工作正在加速推进,整体进度已完成85%。”从现场可以看到,小区旧貌换新颜指日可待。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更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党建引领:
凝聚改造合力的“红色引擎”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海勃湾区住建局以党建为纽带,构建“党建+民生”的治理模式。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既当政策宣传员,又做矛盾调解员。
在改造过程中,社区网格员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收集居民意见,针对飞线治理、充电桩选址等争议问题,组织居民代表、设计方、施工方召开10余次协调会,最终形成“一区一策”方案。例如,兴发楼小区通过居民投票决定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棚,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满足日常需求。
居民参与:
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转变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是居民归属感的重塑。海勃湾区通过“物业投诉直通车”、24小时热线等渠道,建立“问题受理—整改反馈—居民评价”闭环机制。
今年,海勃湾区开展了整治“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侵占业主利益”专项行动,推动提升物业服务质量;联合街道、社区摸排119个小区的2499部电梯,杜绝“带病运行”;通过行政、法律手段追回开发商代收未缴维修资金1995万元,切实维护居民权益。
“现在楼道干净了,路灯亮了,晚上遛弯儿更安心。”凤凰苑居民感慨。改造中,海勃湾区还加强了住宅小区物业安全防范工作,定期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各街道开展住宅小区安全生产检查,并定期开展自建房安全巡查,对所有危房均已张贴警示牌、告知书,坚决做到“危房不住人”。
展望未来:
以钉钉子精神书写城市新篇
海勃湾区将聚焦三大任务:一是打好9个老旧小区改造“收官战”,确保10月底前全面完工;二是争取城市适老化改造新政策,回应老年群体需求;三是推进一刻钟生活圈品质提升工作,探索“居民自主更新+国企参与投资”模式,推进危旧房屋改造。
此外,海勃湾区还将全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再养护农区公路6.5公里,新建凤凰小镇旅游路1.3公里,进一步畅通城乡“微循环”。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更是发展工程。海勃湾区住建局表示,将以“闯新路、返中游”为目标,持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让居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从坑洼路到平坦道,从“蜘蛛网”到“风景线”,海勃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正以点滴变化汇聚成民生幸福的暖流。这场城市更新的攻坚战,不仅改出了新面貌,更治出了精气神,让居民在“旧家”里收获新幸福。
乌海日报社 | 2025-08-21 09:39:05
乌海日报社 | 2025-08-20 10:49:42
乌海日报社 | 2025-08-14 10:23:27
乌海日报社 | 2025-08-13 1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