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3-27 09:11:06
赛汗乌素村村民察看新安装的农作物晾晒筒仓。
本报记者 鲁 吟 文/图
3月23日,记者走进海南区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只见民房错落有致、巷道干净整洁、广场静谧祥和……与往日不同,家家户户门前多了一个造型美观的农作物晾晒筒仓,成为村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这些晾晒筒仓采用金属材料焊接搭建,呈笼网状结构,不仅坚固耐用,外表还喷绘着充满田园风情的图案,筒仓内装满了金黄的玉米颗粒,洋溢着丰收的气息。记者实地测量,筒仓长3.5米、宽1.5米、高2.2米,一侧设有仓门和粮食出仓管道,设计十分人性化,方便存取粮食。
看着家门口崭新的晾晒筒仓,村民陈二平满脸笑意,难掩喜悦地告诉记者:“村里可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这个晾晒筒仓,既能存粮又能晒粮,太实用了。以前收割完玉米,只能堆在院子里,不仅容易发霉,还得时不时去翻动,费时费力。现在有了这筒仓,玉米能一直保持饱满新鲜,而且存储和搬运的时候,能用现代化机械设备,轻松多了,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村民白凤翔也感慨道:“这晾晒筒仓架得高,离地面有一段距离,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粮食被泡了。去年10月收玉米的时候,雨又大又频繁,我家的玉米被泡得够呛,损失不小。今年村委会提前给我们发了晾晒筒仓,这下心里可踏实多了,有备无患啊!”
据赛汗乌素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每个农作物晾晒筒仓价值5381元,可储存粮食6000公斤。村民只需与村委会签订使用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再交纳500元押金,就能使用。
为了确保农作物晾晒筒仓发放工作有序推进,村委会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签订协议时,工作人员逐字逐句为村民解读协议条款,耐心答疑解惑,确保村民对晾晒筒仓的使用方法、维护要点以及相关权利责任都一清二楚。
协议签订完成后,村委会迅速组织工作人员将晾晒筒仓配送到村民家中。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运输,有的负责现场安装调试,力求将每一个晾晒筒仓精准放置在最适宜的位置,最大程度地方便村民。面对部分村民在安装选址上的疑问,工作人员总是耐心解答、积极协调,直到村民满意为止。
农作物晾晒筒仓的安装与发放,切实解决了赛汗乌素村村民长期以来在粮食存储方面的难题,为粮食安全存放、减少损耗提供了有力保障,守护了村民的辛勤劳动成果。不仅如此,这一举措还进一步增强了村民对村集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各项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乌海日报社 | 2025-03-27 09:11:06
乌海日报社 | 2025-03-26 09:11:28
乌海日报社 | 2025-03-26 09:05:37
乌海日报社 | 2025-03-26 09: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