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我们启窗见星河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3-20 08:50:33

本报记者 韩建慧

对于很多读者来说,阅读是一种陪伴,也是人生中一段难忘的旅程。我们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寻找方向、滋养精神,然后构建认知的经纬网,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

你曾在阅读中获得哪些好处,阅读在你的生命中曾承担着怎样的使命,在这个阳春三月,记者采访了几位热爱读书的普通阅读者,听他们给您讲一讲。

阅读帮我构建知识的经纬网

孟凡宇是一名在读高中生。从上小学开始,他就在父亲的影响下大量读书。在最初与阅读相伴的日子里,孟凡宇说,自己并没有固定的阅读方向,“爸爸的书柜里有什么我就看什么,看不懂的就放回去。”

就这样,在读高中之前,孟凡宇就阅读了大量的图书,普通文学类书目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阅读欲望,他开始读哲学和历史类的书籍,这让他发现,广泛的阅读的确对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记得刚开始读《史记》的时候完全读不懂,只把它当作是对古代社会的对照理解,喜欢从影视剧、历史小说里找对应,丝毫没发现,这个过程就是我了解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过程。”孟凡宇说。

孟凡宇还记得自己读的第一本哲学类书籍叫《苏菲的世界》,作者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名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过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将哲学知识巧妙融入故事情节中,让他第一次近距离地触摸到了哲学世界,“没有我想象中那样难以理解,”他说,“对培养我的批判性思维很有帮助。”

阅读培养我独立思考的能力

喜欢读书的刘思瑶觉得,阅读对她最大的帮助,就是帮她养成了“敢于思辨”的思维模式。

刘思瑶记得自己初中的时候读鲁迅先生的《读书杂谈》,里面有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那时候年纪小,她觉得变成书橱也不错,至少看了很多书,等年龄长了、眼界宽了,她才领悟到这句话的奥义:“做书橱的价值只能照本宣科,锻炼自己独立的思维才是阅读的本质。”

刘思瑶的职业是一名家装设计师。她有一种很神奇的“能力”,就是推荐给客户的家装设计总能“返古又潮流”,搭配出意想不到的效果,经常受到客户的称赞。不过她自己觉得这根本不算是“工作能力”:“我只是擅于思考罢了。家装设计行业跟其他行业没啥不同,都会被流行趋势裹挟。你翻翻现在的装修App或者年轻人喜欢的社交平台,就会发现,很多案例都是按照流行趋势来的,流行极简风就全都是极简风,并不考虑是否适合业主的需要和家庭环境。我只是擅于独立思考,能在掌握流行趋势的情况下尽量找到契合客户需要的点而已。”她说。

阅读让我找到精神桃花源

受访者张梦琪是一名语文教师,几乎每带一届学生,她都会给他们推荐自己最喜欢的《小王子》。在张梦琪看来,《小王子》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童话书,更是一座蕴含着丰富精神宝藏的花园。

书中以小王子的视角,带领读者游历了不同的星球,遇到了各种各样性格迥异的人物。这些看似简单的故事,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如,小王子遇到的那位只在乎权力的国王,象征着现实生活中那些追逐权力却忽略了生活本质的人;而那位只知道数星星的商人,代表着被物质欲望所束缚的一类人。张梦琪一一给孩子们分析这些人物形象,希望通过这些生动的形象,让青少年们可以学会审视自己的内心,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从而避免在成长过程中迷失于世俗的追求。

作为一名班主任,张梦琪也常常需要处理孩子们懵懂青春期的感情问题。“小王子与玫瑰之间纯真而又略带遗憾的爱情故事,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爱与责任的重量,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她说。

“我们阅读的本质不就是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吗?”张梦琪说,“如果能通过阅读让孩子们在感到疲惫、迷茫或者困惑时汲取力量,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温暖,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那我这个老师劝读的作用就真正发挥出来了。”她说。

的确如此,杨绛先生曾说,“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在文字构筑的平行时空里,青春将获得超越现实的辽阔。

从此刻开始,让书包代替挎包成为日常标配,用读书笔记置换朋友圈的碎片呓语。当我们在《瓦尔登湖》中找到心灵的锚点,在《全球通史》里获得认知的望远镜,那些书页间流转的智慧星光,终将照亮属于阅读者的浩瀚征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