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苗苗” 护“苗苗”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3-02-28 10:14:37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的过程中,会不断受到各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扰,导致机体内环境失去平衡,从而患上疾病。而接种疫苗能有效帮助宝宝建立屏障,通过“种苗苗”的方式让身体产生抗体,抵御细菌或者病毒侵入体内,达到保护“苗苗”健康成长的目的。

怎样识别是否患上甲型流感

随着我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开学,我市各大医院儿科门诊的就诊量明显增多。据了解,多是发热、咳嗽等患有甲型流感的患儿前来医院就诊。

对此,家长和孩子该如何识别和治疗呢?

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部长伊占玉介绍说,儿童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属于临床比较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由于儿童身体抵抗力较低、聚集性强,因此发病率较高。上周该医院儿科门诊每天的接待量都超过200人次。他强调,甲流是流感中危害较强、传染性较高的一种。与其他类型的病原体不同,甲流具有超高的变异性和传染性,容易导致某个场所或地区呈集体性爆发。

那么,家长如何判断孩子得了甲流呢?根据临床上甲流患儿的症状来看,一般轻症的甲流患儿与普通感冒症状大致相同,都会表现出发热、咽痛、咳嗽、流鼻涕、肌肉酸痛、浑身无力等不适症状。但是甲流的传染性更强,大多呈现聚集性的发病,例如多数幼儿园或小区玩伴都出现相同的急性发热以及咽痛、咳嗽症状。一般会出现持续性(2—5天)39度以上的高热,可能出现怕冷、寒战、手脚冰凉、头痛等,有的还有肠胃道不适的症状。越小的孩子越不会表述,可能只是烦躁、哭闹等,还可出现高热惊厥。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症状严重时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疾病加重。

儿童应如何预防甲型流感?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个人物品注意及时清洗、晾晒。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到公共场所最好佩戴口罩等。在家时要勤开窗通风,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少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家中如有流感样症状人员,注意尽可能隔离,佩戴口罩降低感染风险。

另外,接种流感疫苗是非常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建议儿童可在每年的9月、10月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因为我市的流感季是从每年的10月开始,接种疫苗到产生抗体需要10—20天时间,所以这个时间段接种是最佳时期。”伊占玉建议道。

“种苗苗”后发热了该如何处理

“我家孩子在6个月的时候接种疫苗后发热,体温37度多,孩子看上去也不精神,我一直犹豫要不要吃退烧药或者去医院?喝退烧药会不会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虽然孩子后来退烧了,但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我到底该怎么做?”家住海勃湾滨河花园的王佳告诉记者。

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银福回答:接种疫苗后出现单纯发热通常属于正常反应,是否使用退热药要根据发热程度决定,使用退热药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孩子接种疫苗后发热,通常在接种疫苗后1—2天后可自行消退。孩子出现发热是否需要退烧药,应该根据孩子发热的程度区别对待。

对于没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如果发热体温低于38.5度,可以先观察或通过物理方法帮助他降温,让孩子多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少做剧烈运动,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如果发热体温超过38.5度,需要口服退热药,常见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对于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发热体温达到38度时,就要口服退热药降温,防止再次热性惊厥。这些措施都不会影响疫苗效果。

孩子接种后出现发热的时间通常不超过48小时,如果出现发热超过48小时且持续不退,或有体温逐渐增高的趋势,可能偶合了其他感染,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疾病救治的最佳时机。

多种疫苗能否同时接种?

“同时接种多种疫苗会发生相斥反应吗?我有一次错过了接种时间,等再去的时候医生说可以两针同时接种,我有点担心这么做会对宝宝有影响,另外,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有啥区别呀?”家住海勃湾陶然雅居的李璐问道,多种疫苗是否能同时接种。

银福回答:只要满足条件,两种或多种疫苗可以同时接种;有些疫苗则要在一定的间隔时间后才能接种。如果同时接种,需要在不同部位进行。另外,还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进而进行合理的安排。

按照疫苗的性质,可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杀死,使其失去致病力,保留抗原性的疫苗。接种灭活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其抗原的免疫应答,从而预防该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如乙肝疫苗、脊灰灭活疫苗、白破疫苗、A群流脑疫苗等。

减毒活疫苗是指病原体经过各种处理后,发生变异,毒性减弱,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如卡介苗、口服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等。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延迟打疫苗,尽可以相信医生的建议做出合理的安排,在规定间隔时间内完成接种。

宝宝生病了,还能“种苗苗”吗?

“到了接种疫苗的时间了,可宝宝生病了,还能接种疫苗吗?”家住海南区神华小区的新手妈妈刘佳提出这个很多宝妈都想知道的问题。

银福回答:正在发烧,体温超过37.5度,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宝宝不宜进行疫苗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因为有些宝宝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体温升高的反应,不仅会加重发烧的病情,还会使病情变得复杂,给医生诊断带来困难。同时,疫苗中的抗原成分与致病的细菌可互相干扰,影响免疫力的生成。

另外,鼻塞、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状,可根据病情,暂缓接种疫苗。因为宝宝感冒时,即使没有发烧、腹泻等症状,但此时宝宝抵抗力比较差,最好等病痊愈了再接种疫苗。

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宝宝不宜接种疫苗。

当宝宝腹泻,尤其是每天拉粑粑的次数超过4次的宝宝,不可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属于糖丸),需要待宝宝恢复两周后,才可接种疫苗。因为腹泻可以把糖丸疫苗很快排泄掉失去作用,另外腹泻若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会干扰疫苗产生免疫力。

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宝宝不宜接种疫苗。

具体宝宝出疹情况,还是要到接种门诊,让医生确认才好。

患有疾病的宝宝体质往往较差,对接种疫苗引起的轻度反应难免会承受不住,甚至会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

对此,家长在带宝宝接种疫苗时,一定要将宝宝当时的身体状况如实详细反映给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可接种疫苗;另外,疫苗针对不同的人,接种后都有可能产生不适的反应,若是症状自行消退则不用担心,如果越来越严重,则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种完疫苗注意啥

新生儿对于外界的抵抗能力是非常低的,因此当孩子出生之后,就需要接种各种各样的疫苗,来帮助宝宝免受相关疾病的侵害。那么,家长带孩子接种疫苗,在打完疫苗之后应该注意什么呢?

待孩子打完疫苗后不要马上回家,应该在医院留观30分钟,观察宝宝接种完疫苗后是否会出现不适。

接种完疫苗后要让宝宝多休息、多喝水,要做好宝宝的保暖措施,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

接种疫苗后的宝宝在6—24小时会出现体温升高现象,因为接种的疫苗不同,发热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因此家长要记住医生叮嘱,做好后续处理,防止因发热引起继发感染。

除了要注意宝宝打完疫苗的注意事项外,在此之前,很多家长往往会容易走进一些新生儿接种疫苗的误区。

1岁以内的宝宝需要接种很多疫苗,很多家长认为宝宝接种疫苗不需要太局限于时间上,等有空了才带孩子去接种疫苗。其实,有一些很重要的疫苗是有规定时间的,例如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脊灰疫苗),就要从2月龄开始接种。

不少家长认为国家规定免费的一类疫苗很重要必须打,而对于自费的二类疫苗则认为是可打可不打没那么重要。其实二类疫苗也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一类疫苗的补充,能够帮宝宝预防多种常见疾病。

(姜瑜/文 齐艳芳/绘图;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