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3-06 08:08:25
海南区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库全景。
海南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清点摆放应急物资。
本报记者 鲁吟 文/图
去年10月,海南区首座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库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容量、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成为它的标签。3月2日,记者走进这座现代化的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库,了解这项民生工程的各项功能。
去往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库的路上,海南区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永军告诉记者,物资储备库建设总投资3600万元,总建筑面积为7491平方米,建有储备库、特级消防站、综合楼、训练塔等。
走进储备库院子,记者就看到在储备库周围的塑胶跑道和篮球场地上,身穿蓝色训练服的消防救援队队员在进行日常训练,他们有的在进行5公里拉练,有的喊着口号排列队形,还有些队员围成一圈,学习防灾减灾相关器械如何正确使用。
走进院子中间的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控室,大屏幕上分屏显示各个区域物资储备情况。王永军指着屏幕对记者说:“我们已投入296.25万元,专项用于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库的改造升级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此次改造升级,储备库的物资存储能力、调配效率以及信息化管理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能更高效地应对各类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由中控室进入库房,眼前是一片宽阔的空间,中央摆放着十几组高大的蓝色重型货架,王永军告诉记者,每组货架高6米、分4层,每层7格,分门别类摆放防灾减灾物资,包括自然灾害类、社会灾难类、公共卫生类和应急战备类等救援物资和器材。记者看到,各类物资井然有序地摆放着,种类齐全、数量充足。
海南区应急管理局应急中心主任刘海浪和工作人员徐家峰正在库里清点物资。刘海浪边清点边告诉记者不同储备物资的情况,有应急背包的小物品,包括手电筒、口罩、哨子等;有应急用的发电机、灭火器;有大型的水上救生艇、草原灭火车………记者看到,每一类物资上都有标识牌,上面细致地记录着该物资的名称、数量、主要用途和报废时间。刘海浪告诉记者:“目前,储备库内已存储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抗震救灾等5大类11000多件应急救灾物资,可为海南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强力支持。”
虽然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库里温度只有6摄氏度,但记者看着种类繁多、储备充足的物资,想到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的保障和作出的贡献,感受到了暖暖的“民生温度”。
高质量的硬件设施还需要智慧的软件平台来调度,海南区应急指挥中心已完成相关电子设备的配备工作,这些设备涵盖综合应用平台、通信保障及预警指挥等项目,构建起应急准备、预警发布、实战处置一体化的全流程线上应急管理模式,提升了应急处理效率与精准度。为进一步推动应急体系一体化建设向基层延伸,海南区已为基层配备了小鱼系统,实现了应急指挥信息自上而下的高效传递与互联互通,全面打通应急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增强了海南区应急管理工作的整体性与协同性。
下一步,海南区将持续完善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库的物资管理与调配机制,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各项日常管理制度,做好物资信息化管理,提升物资存储质量;加强安全风险排查整治,认真落实防火、防盗、防潮、防霉、防鼠、防虫、防污染等措施,做好巡查工作并记录,消除安全隐患;提升防灾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定期组织应急调运实战演练,建立救灾物资快速配送机制,确保关键时刻物资调得出、运得快、用得上。
乌海日报社 | 2025-03-06 08:08:25
乌海日报社 | 2025-03-05 10:02:18
乌海日报社 | 2025-03-03 09:58:30
乌海日报社 | 2025-03-03 09: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