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2-26 09:51:50
“打卡”围炉煮茶,人美茶香氛围浓。
别具一格的火锅店。
本报记者 张靖爽 文/图
不知从何时起,“氛围感”这个词蔚然成风,从服饰妆容到电子产品,从旅游景点到街边门铺,从居家布置到工位点缀……这股潮流不仅没有停歇,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氛围感究竟是什么?置身山林,听雨追风,是徒步野营的氛围感;切一块西瓜,吹着空调喝冷饮,是夏日的氛围感;给家里或工位换上“新装”,也能带来氛围感……它既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商品,也可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氛和情绪。
说到底,氛围感就是一种生活的韵味。当然,这并非现代人独有的新鲜玩意儿,古人也是拿捏氛围感的高手:李白月下独酌,对影共举杯;王维独坐深林里,弹琴复长啸……好的氛围感可以给人带来情绪价值,提供除了商品本身使用价值以外的新体验。
如今,消费者不断追求沉浸、立体的氛围感,商家也是大胆创新,搭建各种情境空间,在供给与需求的合力推动下,“氛围感经济”不断解锁各种新的消费场景。
氛围感催生消费新赛道
近年来,年轻人也开始加入喝茶、品茶的行列。尤其在冬日,四方小院里摆着木质的小桌和藤椅,桌上放着一只炭火小炉,茶壶在上面“咕噜咕噜”地吐着热气,红薯、板栗等坚果依偎在一旁慢慢烘烤,再配小碟点心和茶杯。一炉两盏、三五好友围桌而坐,一边品茗、一边闲聊,享受悠闲的午后时光,既温馨又风雅。
“一壶一炉,杯中有热茶,盘中有零食,既有诗意又有暖意。比起传统的泡茶,围炉煮茶更像是传统下午茶演变而来,自己动手的过程更有仪式感。”“90后”白舒婷说,围炉煮茶之所以能够吸引年轻人,更多是商家别出心裁的装修配置。或是新中式的庭院里,铺满小石子的路上,苍翠松树耸立院中,树下四五张木桌,坐下后便可喝茶聊天;又或是古朴装修的店里,随性张扬的书法作品挂在角落,展现着新式茶室独有的年轻风格,再播放一些轻音乐,一个安静舒适的喝茶氛围立马赢得年轻人的喜爱。这样的环境下,不仅满足了休闲放松的精神需求,随手一拍,暖意满满的氛围感扑面而来。
花钱买体验而非产品,是围炉煮茶的一大特色。这样的仪式感,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在忙碌与平静间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在静候食物烤熟、与好友共度闲暇时光的过程中,暂时远离了喧嚣都市,回到慢节奏的生活中。煮的不只是茶,还有情绪以及慢生活中的松弛感。”海勃湾区某茶馆店主蔡纯娟告诉记者,“很多年轻人都是冲着拍照打卡到店消费体验的。”
如今,不仅茶馆,一家家独具市井风格的火锅店也在传统火锅店中脱颖而出。店家将装修风格去繁存简,生动还原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街道、商铺,裸露的水泥、脱落的瓷砖、生锈的铁栅栏、年代感满满的老物件……让顾客瞬间找回回忆,与之共情,随之而来的是新鲜感与亲切感交织的复合体验。如此怀旧的市井风火锅,先不说味道如何,仅凭环境就吸引无数人前来拍照打卡。这是很多人小时候记忆中的模样,这波“回忆杀”的杀伤力来势汹汹。
“前几天我和朋友去了海勃湾区黄河街上新开的一家火锅店,钢筋、水泥裸露在外,一只只红色的水桶和板凳悬挂在房顶,红彤彤的天花板背景,拍照确实很好看。”食客常艳说。
“现在的餐饮已经不能停留在饱腹这一基本需求上,好吃、好看、好玩才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这些氛围感消费现象的背后,是顾客对情绪价值的需求。能够带来氛围感、松弛感、温暖且美好的产品,就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火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店主张先生说。
家不仅是我们的栖身之地,也是我们梦想的栖息空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寻更具氛围感的居家环境,为自己打造一方舒适又悦己的小天地。
日前,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看到,氛围灯、香薰、音箱等“氛围感好物”均销量较高。在氛围灯的商品评论区,网友纷纷留言:“摆在家里真的很好看,感觉立刻温馨了不少。”“开灯前和开灯后我的家就像是两个地方,开灯后真的氛围感十足,拍照都很好看。”“绝美氛围灯,有了它家里又多了一分色彩。”“果然氛围感很治愈,每天回到家打开氛围灯,再点上一支香薰蜡烛,看个电影,太惬意了。”
今年32岁的张希茜春节前给家里添置了不少氛围灯和春节元素物品。“网上都说家里摆放一些饰品会令人心情愉悦,我以前不信,自从去过一次氛围感很浓的餐厅,才感觉营造出一个鲜活多彩、有活力的氛围,确实可以给自己带来许多快乐和幸福感。”张希茜说,“现在不仅我喜欢布置家里,孩子也喜欢上了布置她的小卧室,精致手办、星空灯、好看的音响都是她为自己准备的‘氛围感好物’。”
“营造氛围感是需要花不少真金白银的,我母亲常说‘买的都是没用的东西’,但我认为,现代社会并不缺物质,更稀缺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在外奋斗一天,回到家看到自己喜欢的场景和饰物,能在这样舒适的场景中休闲,放松身体和精神,工作的疲惫就感觉不到了。我认为这样的花销是值得的。”同样热衷布置氛围感家庭的曹桢说。
“把公司当成家”,在不少上班族那里有了新的解释:把工位装饰成家的模样。从自掏腰包购买人体工学椅、竖屏显示器等科技硬装,到点缀花草绿植、公仔手办等休闲软装,再到配置养生壶、便携茶具等生活好物……氛围感催生“工位经济”,网络上“同事说我的工位像三室一厅”“让人不想下班的神仙工位”等讨论话题阅读量过亿。
一个两三平方米的格子间,占据了上班族超过一半的非睡眠时间。当生活与工作的界限日渐模糊,工位上的方寸之地便成了家以外的另一个栖息之所,潜移默化影响职场人的工作状态。
“同事见到我精心布置过的工位,打趣我是花式哄自己上班。”白领杜鹃笑着说道,“其实这就是我在生活与工作之间给自己找的微妙平衡点,带着一点向往美好生活的执着,又暗含了对工作时长的些许妥协。毕竟,成年人的情绪价值都是自己给的,不妨为工位这片自留地注入一点生活的烟火气。”
小小一方工位,既是拼搏奋斗的工作台,也是疗愈心情的小角落。以兴趣来隔绝负面情绪,这种苦中作乐的“工位精装修”,如同年轻人对生活“撒的一个小娇”。
“相较于七零八落的便利贴、高高垒起的文件夹传递出的‘工作饱和’信号,我和同事都更喜欢看到办公桌上新奇有趣的小物件。”杜鹃的同事白娜说,“这正是,小工位大世界,心向诗与远方。”
氛围感为市场注入活力
近年来,以露营为代表的户外旅游方式备受追捧,在各个社交媒体上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如果没有诗和远方,就用露营完成一场和大自然的亲近也不错。”支起折叠桌,缠着小串灯,撑起复古天幕,三五好友在帐篷里喝茶、聊天,以一种放松、自在、舒适的方式享受生活,这也是当下年轻人喜欢的度假方式。
春天来临,不少市民选择近郊游,在自然之中、山野之间寻找生活的仪式感。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的一家露营地里,既能支起帐篷、餐桌,煮茶品茗,享受美食野趣,欣赏落日余晖,也能在夜幕降临时,静卧夜话,享受夜晚露营的惬意。
“我们这里可以为游客提供装备、场地租赁服务,这几年游客量不断增加。顾客来这里大多喜欢烧烤,我们准备的食材有牛肉、五花肉、虾、生蚝等,都非常新鲜。”营地负责人魏通坦言,事实上顾客中真正能称得上“露营发烧友”的只占少数,大部分人还是为亲近大自然以及拍照打卡而来,“希望营地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放松的环境,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平和。”
“我平时工作比较忙,休息时就想找个舒服的地方亲近大自然,露营基地自然成了不二之选。这样的环境让我心情舒畅,而且离市区也不远,十分方便。”市民陈潇潇说。
随着露营风的兴起,露营元素也逐渐融入了餐饮业,丰富着大众的用餐体验。在海勃湾区和平街的一家露营风烧烤店里,散发着暖意的彩灯串、轻便舒适的露营椅、轻缓的音乐,让坐在店里“露营”的氛围感满满。烧烤店店主黄峰说,“露营+餐饮”的装修风格,让顾客在就餐时就能体验露营氛围,拍照也特别“出片”。
通过亲近自然追寻内心的宁静氛围,是近年来人们在工作之余追求精神治愈的一种方式。城市里的公园、家门口的草坪、近郊的露营基地,都成为人们亲近自然的场地。
每当夏天,市民钱雅茹拍照时就很注重照片中要有明艳的阳光、清凉的泳池、手中的冷饮,这是女孩们在夏季最看重的仪式感——“夏日氛围”。“现在每个季节都有独属自己的氛围感照片,春天一定要穿鹅黄、嫩绿色的衣服,要搭配身后的绿树、白花,夏天自然就要颜色鲜艳的衣服,配上清爽的饮料,还要戴墨镜;秋天要有落叶、长裙、大衣,手上要拿着与季节相配的烤红薯、糖炒栗子;冬天的背景要有大雪,穿上大衣、戴上围巾……总之,现在不是以前了,傻乎乎地站着拍照是绝对不行的,要用身边现有的‘饰品’搭出氛围感,配上特有的拍照姿势,才能拍出让大家一看就觉得惊艳的照片。”钱雅茹说,“每次拍照还要准备不一样的服饰,大家有个共识,曾经‘出过镜’的衣服就不能再次出现了,拍照时买的食物虽然不一定吃得了,但一定要有。这其实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但看到大家对我拍的照片给予关注和点赞,心灵上的愉悦感可以胜过一切。”
从营造舒适环境户外露营到与自然合影,氛围感消费的背后是人们对情绪价值的关注。情绪价值则是引发感性消费决策的主要原因。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因为心理投射,内心的需要会对外在物质提出要求。以前大家都关注食物的基础价值,追求吃饱饭、穿暖衣。而现代社会物质比较丰富,大家更加追求事与物的特殊价值,比如食品的外形、衣服的风格、家居的色彩等等。事实上,这是社会的极大进步。”海勃湾区某心理工作室心理治疗师张佳说。
近年来,大众消费逐渐呈现出更加在意自我、关注内心世界的特征,氛围感、情绪价值和内心舒适度日渐成为消费体验中的重要指标。“千金难买心头好”,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为“氛围感经济”买单,收获了宝贵的情感体验和情绪价值。
氛围的无可代替,花钱买快乐、精神满足感,这是消费的附加情绪。“氛围感是一种舒适且令人满足的感觉或环境氛围,里面包含了归属感、快乐、温暖、放松这些元素。无论是野外露营烧烤这样的室外体验消费,还是营造舒适家居的室内体验消费,通过氛围感的营造,都使得消费更具有立体感。”张佳说。
氛围感虽好,但不必执着
去餐厅,最重要的是拍照,虽然菜品很贵,但好在朋友圈已出美照;香薰蜡烛、香薰机、扩香石……已经成为白领在家打造氛围感的常用物品,但烧的已经不是蜡烛,而是金钱;氛围灯能在房间内制造出绝美的氛围,但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不少人在追求氛围感的路上,增加了过多的花销,给自己带来经济困扰。
“我和丈夫装修新房时,在各个社交平台上查看了不少资料,对于那种干净、温暖又简约的奶油风非常喜爱,想着装修简单价格应该不会太高,但最后才发现成本并不低。柔和的配色、细腻的纹理、质感鲜明的陈设,装修出来氛围感有了,但钱花得我挺心疼的。”家住海勃湾区金田第三城小区的秦静说。
大学生张甜也有为氛围感买单的经历。“跟同学出去旅游时,她们为了‘出片’总喜欢挑装修很好的酒店,可这样的酒店价格都不便宜,我每次跟她们旅游回来钱包就变得‘空空如也’。”张甜苦笑着说。
其实,追求氛围感的初心是为了感受生活的美好,切忌用力过猛。它无关艳光四射、珠光宝气,也拒绝古板老套、刻意造作,更不必为了氛围感而掏空钱包。
“不想看镜头的时候就仰头大笑吧,动作幅度越大越有感染力”“不经意的抓拍最自然,照片模糊更有感觉”“只开一盏昏黄的小台灯,照片看起来更带感”……在社交媒体平台搜索“氛围感”,与之关联的笔记总数超过一千万篇。在讨论“如何拍出具有氛围感的照片”时,网友们纷纷分享自己的秘诀——怡然自得的真实情绪。
“我认为,决定氛围感的快乐、放松、惬意是无价的。享受氛围感,重要的不在于购买和占有,而在于以自然、舒适、放松的状态,享受平静、惬意、自得的情感。”张佳说,天上地下,万物皆可氛围感;吃穿住行,万事也可追求氛围感。随着氛围感受到热捧,“氛围感经济”应运而生,但如果只是跟风打卡、随波逐流,为这种模式化的行为埋单,踏入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大可不必。
氛围感虽重要,但并非最重要,它可以是为生活添色的滤镜,却不能是遮蔽视线的迷雾。
乌海日报社 | 2025-02-26 09:51:50
乌海日报社 | 2025-02-22 11:54:03
乌海日报社 | 2025-02-07 09:56:56
乌海日报社 | 2025-01-26 0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