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精彩 闯出新路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2-22 12:13:49

图为内蒙古和利化学纤维(集团)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PAN原丝和10万吨PAN基高端碳纤维项目生产车间一景。                           (高瑞鹏 摄)

■落实六个行动 聚力十项重点工作

本报记者 赵晖

编者按

看乌海如何“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上求突破作示范”系列报道之一

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要按照“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弘扬蒙古马精神、闯新路进中游”的工作要求,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干字当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上求突破、作示范,不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

为全面展现全市各级各部门努力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反映我市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进展举措和成果亮点,即日起,本报推出“看乌海如何‘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上求突破作示范’”系列报道,组织记者深入生产生活一线,挖掘鲜活素材,讲好乌海转型故事,凝聚全市力量,共同推动我市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上取得更大进展。

拼经济、稳增长。蛇年初春,乌海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工业企业着力提质增效、招商引资步履铿锵,为新一年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这个春天,围绕“努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上求突破、作示范”的奋斗目标,我市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和全市两会精神,围绕十项重点工作,坚定拼搏奋进的信心和决心,鼓足干劲、加力加压,干字当头、承压奋进,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开创乌海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项目建设:开足马力全力推进

新春伊始,我市企业纷纷按下开复工“快进键”,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当前已全面复工。

2月18日,记者来到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房,看到工人们干劲十足,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安装、焊接、调试设备……大家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加紧赶工,确保企业能够尽快投产。

“目前,我们企业的2万吨固态电池专用锰酸锂正极材料产线正在联调联试中,预计3月底试生产,并给集团电池厂供货,预计6月后逐步实现量产爬坡。2025年全年将实现8000余吨正极材料的产出,预估全年产值3.2亿元。”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赵强军说。

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忙碌的场景,正是我市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生动缩影。重大项目是稳增长的“压舱石”,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今年,我市将实施重点项目233个。发展改革委作为投资主管部门,将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提质效,以更优质的项目服务保障推动全市重点项目抢工期、赶进度,确保招商项目早落地、新建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快投资、竣工项目快投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邵炜表示。

一方面,组织开展好重大项目谋划行动,依据政策谋项目、依据需求谋项目,抓住“十五五”规划编制窗口期,谋划一批标志性、牵引性的重大项目,确保完成2025年投资增长10%的目标。另一方面,围绕233个重点项目,“一个项目一张路线图”倒排项目建设工期,全过程跟踪服务,力争一季度开复工率达到90%以上、上半年全部开工,确保年内完成投资180亿元,竣工投产项目100个以上。截至2月7日,我市计划实施的109个新建项目涉及主要前期手续共1308项,已办结968项,手续办结率74%。

招商引资:持续提质提速提效

经济持续向好离不开招商引资的强力驱动。岁末年初,在全市招商“冬忙”态势下,已形成拟开工项目41个、投资金额213.9亿元,拟落地项目22个、投资金额145.3亿元,重点对接项目29个、投资金额276.5亿元。这些将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对招商引资作出部署,明确要确保引进到位资金146亿元。“我们将在实现年度引进国内到位资金目标任务基础上,力争年度新签约项目金额达到800亿元、立项手续办结率不低于70%、形象开工率不低于50%,新入统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不少于50个。”市区域经济合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虎军表示。

当前,市区域经济合作局已制定了《乌海市2025年大抓招商促投资行动方案》,谋划实施“五大行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一是实施招商机制完善行动,强化“主帅出征”,坚持“管行业就要管招商”;凝聚“雁阵”力量,压紧压实招商引资小分队责任,锻造招商“先锋队”“主力军”;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建立健全“飞地经济”、项目首谈首签报备等工作机制,加快构建统一高效、规范有序、协同联动的全市“一盘棋”工作格局。二是实施招商基础强化行动,立足我市重点产业链基础优势及发展布局,进一步明确招商主攻方向,按照“一个产业、一张地图、一个指引、一群企业”目标作战机制,优化更新产业链招商图谱,实现按图索骥、靶向招引。三是实施产业链招商攻坚行动,聚焦主导产业深耕细作,围绕重点产业链,定位招商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瞄准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旗帜鲜明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军,着力引进一批强龙头、延链条、补短板、拓赛道的优质项目,为全市拼经济、稳增长贡献力量。四是实施招商渠道拓展行动,通过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平台招商等方式,全面整合、组织调动各方力量资源“牵线搭桥”、出谋划策,不断拓宽织密招商网络。五是实施项目建设提速行动。与发展改革部门联动做好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按照“一个项目、一个责任主体、一张路线图”模式对全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全流程跟踪服务,推动项目早落地、快开工、早见效。

服务企业: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春节期间,我市众多企业生产车间依然一派繁忙景象,“赶订单”“忙生产”成了他们的新春关键词。

“春节不停产,是我们对客户的承诺,也是公司发展的需要。”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斌告诉记者,“当前,各生产线都在高效运转,工人有序轮班,保持满负荷生产。目前,公司日产烧碱900吨、PVC1000吨、电石1900吨,湿电子级盐酸产品预计年产量将达到2000吨。”

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有69户生产企业,春节期间,满负荷生产企业39户、停工停产企业30户,停工停产企业春节假期后有序复工复产。

“春节假期,我们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安排值班人员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与停工停产企业保持联系,了解复工复产计划,靠前服务、精准施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为企服务‘不停歇’、真心守护‘不断档’。”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包岩说。

稳经济关键是稳企业,企业有活力,经济才有动力。今年,自治区组织开展“助企行动”,我市也明确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市相关部门对标新要求新目标,全面推动各项助企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

市工信局持续推行领导班子分片包联帮扶机制,按计划分批次分类别主动深入下沉至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帮扶措施,针对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协调相关部门限时解决,促使企业尽快复产达产增产。

市发展改革委统筹实施好助企行动,落实落细8个方面32条举措,建立“一家企业一个服务管家”机制,服务全市242家重点企业。重点做好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要“应付快付,应付尽付”;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全年力争贷款余额增长10%,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保持在5%以上;持续规范涉企执法,大力推行柔性执法,压缩检查频次,提升检查质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