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4-12-13 09:41:14
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和社区文化活动乐不停。
海南区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新旧村貌对比。
■短 评
◇ 张楚研
从一场热闹红火的年猪文化节,到各村(社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再到美丽乡村建设、四通八达的农村路、人文环境发展变化,我市乡村振兴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这些成绩已是过往,我们要做的是继续向前看。
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当下,不少大学生、退伍军人、在外能人响应号召返乡创业,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他们带来新技术、新观念、新管理模式,成为乡村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吸引人才只是开端,留住并用好人才才是长久之策。推出多元化乡村人才发展支持政策,积极搭建乡村人才发展平台,做好乡村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引导支持大学生、创业者等返乡创业,厚植爱农助农情怀,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强磁场”。
乡村振兴,产业特色是亮点。不论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是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多的还是要依靠产业。在我市每个镇、村(社区)都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有的地方农业基础好,有的地方自然人文资源丰富,要立足自身优势,从优势中找特色,从特色中找亮点,走出一条“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亮”的发展道路,在产业振兴的道路上开辟新路径、打造新模式。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乡村独特的文化标识,也承载着人们的文化乡愁。加强保护传承,把乡土特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方能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更好延续乡土文化根脉。
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是出路。农文旅融合,即“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是以农业农村为基础,以乡村文化为纽带,以旅游休闲为形态,将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各自带动、相互融通、共同发展的新业态。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三者之间不可顾此失彼,按照其内在逻辑融合发展。一方面,应深入挖掘和整理乡村文化资源,让乡村文化原汁原味。在此基础上,结合乡村实际,将传统耕作方式、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食品制作方法、民俗文化、民间传说故事等融入文旅发展过程中,让文化发挥吸引人、留住人的功能。此外,拓展旅游样态,如村、乡镇等联动,建设好村史馆,拓展乡村研学游等旅游项目,引导游客通过对乡村文化的了解,有所乐有所获。
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奋进新征程,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共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乌海日报社 | 2024-12-13 09:41:14
乌海日报社 | 2024-12-06 09:43:54
乌海日报社 | 2023-04-21 10:04:34
乌海日报社 | 2023-04-21 1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