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3-04-20 09:34:58
书名:《切割高原的河》 作者:李子白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李子白的中短篇小说集《切割高原的河》,结集了作者37年间的25篇中短篇小说。作品选材广泛,内容丰富,既包括农村和城市,又有厂矿和机关,还涉及文化艺术领域。李子白的每一部作品都寓意深长,紧扣主题且颇具文学色彩。或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或坚冰平静,暗涌波涛;或百折不挠,执守信念。小说呈现和指向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的深广意蕴,小中见大,悠远饱满,读来真实、生动、可信,洋溢着一种隽永的人性美、人情美、人格美。
《切割高原的河》拥有时代适应性和社会现实性的根底。作者饱蘸笔墨描述了一幕幕情感真挚的动人篇章,在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情感轨迹与生活脉络的精细描摹中,艺术地表现出了传统文化的根脉与精神力量,以深沉的慈悲和耐心呈现出那些埋藏在灵魂深处的人性光辉,为朴实深厚的生活现实打上了一抹令人惊喜的生命色彩。《水存》中的“我”决定去千里之外参加同学聚会,是因为召集人中有少年好友——水存。当时,水存是被同学们看好的大学苗子和未来的专家。然而,初三最后一个学期,水存因母亲生病辍学了。“我”听说后,托人捎去全部的积蓄七元钱,接着又去水存家里看了一次。后来,“我”考上市重点中学,与水存偶有书信往来,“我”考上大学后便与水存中断了联系。那次同学聚会,直到晚宴快要开始之时水存才出现,他穿着一身起泡的西装,端盘子递碗忙个不停。这时,我才似乎明白,水存当召集人原来是为大家服务。饭局散后,水存才跟“我”聊了分别二十多年的境遇与眼下的家境。同学聚会结束后,“我”和妻子商量去水存的单位看看。当时水存正在烧锅炉,脸黑得像包公,双手沾满灰土。“我”掏出五百块钱,让水存买件像样的衣服,他说什么也不收,任“我”放下钱,也没吭声。“我”走出大门,妻子才想起手包忘在了锅炉房桌上。返回时,水存正牤牛般号啕,那五百块钱大票抛撒在地。“我”弯腰捡起钱,塞进水存的手里,然后同妻落荒而逃。来到街上,“我”的心顿生无限悲凉,哽咽饮泣……李子白写作是建立在他对生活认真观察和深切体悟之上的,他作品中的小人物生活色彩浓郁,满身都是现实的烟火气。在人物的处理上,也不避重就轻,既宣扬美好品质与高尚情操,也描写其低沉和忧虑的一面。在这里,“我”的泪,既是为了水存,也是为了故乡,为了众多凄苦的人生。李子白通过描写他所熟悉的城市和乡村底层小人物,然后逐步发散到社会的其他阶层和人群,写社会不同阶层的生存状态,写人生的悲欢离合,写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从而勾画出一幅错落有致的世间百姓群像图。
李子白已经出版了六本书,《切割高原的河》是他的第二部中短篇小说集,故事里集聚着各式各样谋生活的人,也集聚着各式各样五味杂陈的人生,就像一条游走的大船,有的人上船,有的人下船,或远或近地与“我们”发生着联系。小说中涉及的每一个人物,社会生活赋予他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变换与冲击,因此命运归途也是迥异的,但由这些人物命运折射出来的闪光点却组成了点缀一方地域的一片星河。诚然,每一个故事里都充斥着喜怒哀乐与阴晴圆缺,但是作为作者,却让我们在尘泥里看到了绽放的人性光芒。古人说:“文者,贯道之器也。”文学,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阅读李子白小说的意义在于,我们在关注社会不断加速的进程中,澄怀沉思,在凝望隐入尘烟里的乡土与驻足留恋的时光中,进一步加深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叩问情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
阅读《切割高原的河》,我们不仅深切感受到了纷繁变幻的时代图景和城乡变化的斑斓画卷,也更切实地体会到了血肉丰满的人物群像。读得越是深入,一种奇异的感觉越是会抓住我们的眼睛甚至思维,引导我们与小说中的人物同甘苦、共喜悲。
(转载自《西安日报》)
(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3-02-28 10:14:37
乌海日报社 | 2023-02-09 10:35:38
乌海日报社 | 2023-02-02 09:02:46
乌海日报社 | 2023-01-26 11: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