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勃湾区:奏响春耕备耕曲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3-03-15 09:05:49

育苗。 (段维娜 摄)

种植柿子苗。 (陈洋 摄)

铺设滴灌管。 (陈洋 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时节催农人。在海勃湾区春耕备耕的序曲已悄然奏响,技术人员专业指导、提前储备农资、农户育苗播种……一幅生机勃勃、人勤春来早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物资到位“保”春耕

随着天气不断回暖,春耕工作陆续提上日程。海区相关部门及时成立春耕备耕领导小组,早谋划、早安排,积极协调各类农用物资,为春耕生产做足准备。建立了海区农资保障供应微信群,了解掌握海勃湾区生产企业和农区居民在生产需求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等,并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高秋丽在海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经营着一家农资店,主要为周边种植户提供各类籽种和化肥等农资。今年,为更好地满足种植户的需求,她积极调整种子品种,提前备货,赶在春耕高峰期前将种子、化肥等农资调配到位。

“我们根据往年农户的种植口碑,保留了一些产量高、品质好的种子品种,同时与种子的生产商及时沟通,引进更优质的品种,为农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并积极备货,保证各类农资储备充足,确保不耽误农时。”农资店经营者高秋丽说。

在海区金裕市场,海区乡村建设服务中心组织工作人员,对农资店内销售的种子、化肥等农资进行专项检查,督促农资经营户完善农资进销台账,对售卖的种子及时进行备案。目前,各类农资进货渠道畅通,春耕所需的各类农资陆续到位。

区乡村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陈静说:“ 我们重点检查了农资的进销台账是否完善,是否存在过期、伪劣的农资,询问农资储备、进货的情况。后续,我们将进一步配合相关单位开展农资打假行动,确保广大种植户用上放心、安全的农资。”

经统计,2023年,海区预计需玉米种子24吨,小麦种子30吨、化肥1340吨、农药10吨、农膜10吨。

目前,海区农资种子经营点16家,其中:9家经销包括农药在内的所有生资、7家只经营种子;有机肥生产厂1家。经对接,各经销点正在抓紧储备籽种、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物资,完全可以满足春耕备耕生产需求。

技术到位“助”春耕

组织番茄潜叶蛾病虫害防治科普讲座,邀请农业专家、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传经送宝”,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为实现海勃湾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区乡村振兴建设服务中心抢抓有利时机,于近日在团结新村召开春耕备耕知识宣讲暨番茄潜叶蛾病虫害防治科普讲座,做到生产计划早安排,技术推广早部署,增产措施早落实,技术服务早行动,确保春耕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讲座中,技术专家白静华宣传各项惠农政策,提醒农户购买农资时需注意的事项,鼓励种植优质品种,指导种植户合理开展对番茄潜叶蛾病虫害的防治,为参会农户发放了番茄潜叶蛾诱捕器等防治物资。

之后,技术专家实地查看了团结新村以西红柿为主要种植作物的农户家庭,对他们种植的西红柿情况进行技术指导。技术人员在查看了西红柿的生长情况后,针对他们各自的生产情况对田间水肥管理方面、病虫害防治方面,特别是对怎样防治西红柿溃疡病、危害比较严重的番茄潜叶蛾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通过技术人员与农户面对面地交流,提高了种植户的科学种植意识,确保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控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进一步增强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育苗播种“忙”春耕

来到中河源社区领恒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工人正在铺设滴灌管和黑白相间地膜,为种植做准备。在另一栋温室,工人们正在种植柿子苗。

“黑白相间地膜具有显著的抑制杂草生长及增产作用,与普通透明膜相比,有明显地降低地温作用。”技术员杨淑珍说,“今年合作社种植了草莓西红柿,这种柿子味道好,产量高。”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海区中河源社区充分利用毗邻黄河、城区近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独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利用辖区内70亩闲置土地资源,联合领恒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投资300万元,成立中河源花卉基地建设项目,今年基地新引进种植草莓西红柿。

据悉,基地建设项目以“两委+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运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合作社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也为中河源社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农户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贡献了力量。此外,中河源社区将30亩闲置土地打造成共享农场,分块租赁给单位或个人种植蔬菜瓜果,带动城郊采摘、农家乐消费,为村集体增收约13万元的同时,鼓励农区居民兼职共享农场代管员,助农增收。

眼下,海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的村民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呈现出一派人勤春早的忙碌图景。走进团结新村村民杜二兰家,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规范整齐的温室大棚,一进大棚,满眼的嫩绿扑面而来,一排排育苗盘上,绿油油的菜苗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气息。

夫妻二人正在蔬菜育苗棚里有条不紊地忙着配制营养土、装穴盘、点种等,随后将一盘盘已经下种的菜苗摆放整齐。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一批苗”关乎着“一季菜”。幼苗的生长期在四五十天,湿度、温度和水肥都要精确把控,才能确保秧苗的质量。

“今年春天,我们准备点籽3000盘,预计能产出3万株秧苗。”杜二兰夫妻俩对今年的增收充满信心。

为扎实做好今年春耕备耕工作,保障农业稳定发展。海区千里山镇副镇长廉军说:“千里山镇的粮食种植面积预计在12000多亩,粮食产量在9200多吨,保障群众的‘米袋子’;蔬菜种植面积预计在2700余亩,产量是5400吨,稳定群众的‘菜篮子’;种植西瓜、网纹瓜、草莓等特色水果370余亩,丰富群众的‘果盘子’。”

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耕备耕生产,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不负春光,播种希望。海区春耕大幕已拉开,大家用汗水耕耘着春天的田野,为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同时,推动产业振兴,让村集体经济“活”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村民的小日子更“美”起来。 

(作者:陈洋;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