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3-03-06 12:40:52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工作人员操作机器设备。
近年来,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持不懈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循环产业链,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近日,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内蒙古金科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传来喜讯,公司生物可降解树脂PBAT合成及其薄膜制品研发示范产品项目主要产品PBAT薄膜顺利进入中试阶段,企业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再次迈上一个新台阶。2月28日,记者走进公司降解塑料研发中心,了解产品中试背后的故事。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落地实施,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引导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理念已成为社会大众的普遍共识,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场前景广阔。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前瞻布局可降解塑料,2015年,注册成立内蒙古金科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塑料制品、塑料包装、化工原料与化工新材料和环保材料研发生产。
为研发可降解塑料产品,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降解塑料绿色农膜改性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生物降解聚酯PBAT合成技术影响规律,筛选环境友好的PBAT助剂体系,不断优化产品聚集态结构和最终性能,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保证将最好的可降解塑料产品奉献给消费者。今年1月,公司项目研发示范基地筹建工作启动,项目日产2吨完全生物可降解材料农膜生产线已建成,工作人员开展现场试验工作,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中试阶段。
走进企业研发中心,只见工作人员紧盯工艺流程,设备信号灯闪烁不停,原料经过投料、加热等环节,产品顺利下线,全流程自动化。据了解,公司中试生产的PBAT薄膜产品绿色环保,价格接近传统的PVC薄膜产品市场价格,以后随着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产品价格还会逐步降低。“薄膜产品主要为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种植提供配套,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180天内可实现完全生物降解。”内蒙古金科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郑文强说。据了解,在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支持下,项目进展顺利,可自主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品化、产业化,相比传统的PVC薄膜产品,PBAT薄膜产品自然条件下完全生物可降解,可有效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
同时,得益于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协调助力,公司项目中试产品同步在巴彦淖尔市666.66公顷农田进行PBAT地膜产业化试验。“公司已接到巴彦淖尔市可降解塑料地膜订单,我们预计在3月完成交付。同时,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再生产规模,让更多的绿色产品服务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产业绿色转型。”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庆和说。
PBAT薄膜产品仅仅是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延伸产业链条、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的缩影。去年11月24日,公司全资子公司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8万吨BDO项目投料开车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东源科技以年产38万吨BDO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BDO一体化生产基地。去年12月3日,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γ-丁内酯(GBL)一期10万吨项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顺利产出电子级γ-丁内酯(GBL)产品,产品纯度达到创行业记录的99.96%,标志着东源科技在延长1,4-丁二醇(BDO)一体化产业链、实现BDO就地向更高附加值产品转化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公司持续补链、延链、强链,持续高强度科技投入,加快构建“煤—电—石灰石—电石—BDO—可降解塑料—可降解聚酯产品”完整产业链,实现“由料变材,由材成器”的循环产业模式,达到可降解聚酯全产业链闭合,为实现把我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可降解聚酯全产业链生产基地目标发挥领军作用。
乌达区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乌达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走访调研了解企业诉求,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深入落实“科技兴蒙”行动,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助力企业长远发展。“乌达区抢跑新材料赛道,积极培育地区产业转型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可降解塑料、有机硅新材料优势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全区可降解塑料、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可分别实现产值465亿元和195亿元,赋能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乌达区经济和工信科技局局长罗波说。
(作者:李浩;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3-03-06 12:40:52
乌海日报社 | 2023-02-27 09:55:12
乌海日报社 | 2023-02-15 09:40:36
乌海日报社 | 2023-01-30 09: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