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3-03-06 12:38:52
人工授粉。
观察大棚温度。
近年来,乌达区结合地区实际,加强党建引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突出科技创新、带动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培育龙头农企
2月27日,记者来到绿农永胜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见一眼望不到边的温室大棚被道路整齐地分割开来,道路干净整洁、四通八达。农业工人对新到的秧苗插秧育苗,大棚内暖意融融,挂果的樱桃长势正旺,怒放的桃花芳菲烂漫,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与生产经营相关的技术信息服务。作为我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不少农区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企业现有109栋温室大棚,主要种植葡萄、草莓、吊瓜、油桃、西红柿等农产品,丰富我市居民的“菜篮子”,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乌达区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汇区域,是葡萄种植的理想之地。合作社主打葡萄种植,每年种植葡萄13.33公顷以上,涉及阳光玫瑰、蓝宝石等40多个葡萄品种。“合作社成立之初,温室大棚选址时,我们就很中意这片土地,日照时间长、早晚温差大、糖分积累多,葡萄的口感非常好。合作社每年利用温室大棚和大棚外的空地种植的葡萄在13.33公顷以上。”合作社负责人郭永刚说。葡萄种植一茬,每个大棚可收获800公斤左右,初上市的葡萄每公斤在60元左右,正常上市的葡萄每公斤在40元左右。
每年,合作社都会种植9个大棚的樱桃。日常食用的普罗旺斯西红柿口感好,很受市场欢迎,合作社种植的西红柿每年可种植2茬,每个大棚可收获1万公斤左右,每公斤市场价在5元至6元左右。合作社通过“线上+线下+采摘”多渠道销售,供应我市三区蔬菜水果市场,满足居民对农副产品的消费需求。“合作社的产品市场反响很好,供不应求,很多时候都需要预约购买。节假日前来游玩采摘的游客非常多。高峰时期,一天可接待游客两三千人,工作人员都没有时间吃饭。”郭永刚说。今年,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回暖,价格和销量都比去年好一些,农旅融合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
近年来,乌达区实施建设了现代生态园,整理土地113.33公顷,建成温室大棚近400栋且全部运营,现已有7家农业龙头企业进驻园区。
带动就业创业
平时在合作社工作的农业工人有二三十人,插秧育苗、产品销售等高峰期还会临时雇用一批农业工人,每月的收入在4000元以上。招募的农业工人基本为就近的农区居民和库区搬迁居民,实现了居民们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乌达区通过公司化运营,吸纳周边农区居民与搬迁居民就业,促进居民增收,采用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模式,实现了企业效益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双赢,实现了农民工人化、生产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农区居民利益的有效联结。
合作社温室蔬菜基地以承包的方式吸纳库区移民从事蔬菜种植,由合作社前期垫付育苗、棚膜、肥料等费用,待种植户有销售收入后再结算,解决了种植户缺资金、缺技术的难题。乌达区也积极探索观光采摘、农业旅游等新路,努力把设施农业发展成为设施农业与休闲观光“两条腿”走路的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居民增收致富、农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截至目前,入驻生态园的7家农业龙头企业已带动15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
加强科技创新
合作社工作人员通过遥控可以自主设定大棚温度。自动进行棉被卷放,采用滴灌技术,节水效果明显,水肥配比和使用通过机器操作,农业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
光热是发展蔬菜大棚种植的重要条件。以前,种植户冬季种植蔬菜多通过烧火炉保证大棚温度。现在,储热温室大棚白天通过后墙吸热,晚上通过地下管网释放热量,提高了蔬菜的单产。“我们在每个大棚都配备了温度计,实时观察大棚温度,确保蔬菜瓜果在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之内,同时铺设了二氧化碳气废管,促进蔬菜瓜果的光合作用,促进作物增产。”绿农永胜合作社技术人员张波说。
乌达区发展设施农业,突出科技引领作用,积极抓好科技惠农惠企服务。目前,龙头农企和区内外多所农业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新技术、新品种培训。我市基层科技站为农业企业提供病虫害检测、植物营养配比、食品检测等服务,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保证产品可追溯,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菜。
去年底,由合作社建立的“内蒙古乌海葡萄科技小院”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认定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填补了我市科技小院的空白。
合作社是“乌海葡萄”地理标志生产示范基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葡萄科技小院作为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的有力抓手,为不少农户提供了学习合作社最新引进的葡萄架下套种羊肚菌新技术的机会,为支持、帮助、引导、带领广大农区居民走上致富路作出了贡献。
科技小院为合作社搭建“政产学研用”平台,服务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带动和支撑农技协组织建设,提升农技协组织发展活力,促进农区居民科学素质提升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引领支撑作用。
(作者:李浩;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3-03-06 12:38:52
乌海日报社 | 2023-03-02 10:01:34
乌海日报社 | 2023-03-01 10:07:11
乌海日报社 | 2023-02-27 09: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