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 赋能绿色发展 ——内蒙古源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12-19 10:46:38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员工讨论公司新能源产业项目进展。

公司员工检测项目四期生产产品。

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密集型工业。12月13日,记者走进内蒙古源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只见厂区环境干净整洁、道路四通八达,技术人员进行化验分析,工人们紧张生产,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内蒙古源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来自浙江台州,2014年落户乌达产业园,是产业园落户的首个医药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研发企业。建厂前,公司对乌达区的营商环境和产业链进行了详细考察,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园内完善的化工产业链最终让企业下定决心到乌达区投资兴业。

公司最早以生产抗生素药物为主,产品经济效益好,但产业链短,产品单一,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公司转型升级愿望迫切。经市场调研,公司确定了延伸产业链、优化产品种类和产品结构的发展思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公司将目光瞄准了市场前景广阔的抗菌类、心脑血管类等医药中间体项目。经过连续3期项目的建设,企业转型升级取得成功。

转型升级后,公司的产品结构得到优化,产业链得到延伸,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抗风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企业投资建设的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品距离成品非常接近,经药厂直接加工即可上市销售。

“今年以来,企业一直满负荷生产,主要生产丙硫菌唑、左氧氟羧酸等21种产品,产品供不应求。今年前11个月,公司已完成销售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内蒙古源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祁书贵说。

2021年,公司投资2.2亿元进行四期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两栋甲类厂房及配套、公辅设施、综合办公楼和中控室。

记者来到公司今年投产的四期项目,只见生产车间满负荷生产。经过投料、生产、反应等过程,产品便出现在眼前。在公司研发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对四期项目生产的产品进行化验,保障产品质量。

“公司四期项目为年产2000吨DPA项目。我现在化验的这个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热敏燃料、农药和农药中间体等领域。同时,这个新产品也是我们公司另外一个产品的重要原材料,保障了下游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充足,进一步优化了公司产品结构,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内蒙古源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成品理化组组长赵丹说。

公司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企业研发中心配备气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国内外先进的检测和研发设备,并与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等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先后开发了氧氟羧酸、左氧氟环合脂、加替沙星等系列产品,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2016年,公司氧氟沙星中间体的研发被自治区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填补了自治区在该产业的空白。同年12月,公司研发中心获批“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2018年,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企业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

随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迅速发展,今年以来,公司发力热敏性材料、锂电池添加剂等领域,开始了企业的又一次转型。这些新能源和新材料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企业将会获得更大发展。

2021年11月,内蒙古宏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该公司系内蒙古源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化工产品销售、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剂销售和新材料技术研发等。公司总投资5亿元,主要进行年产5000吨新型锂盐LIFSI、年产5000吨新材料801、年产10000吨新材料1501、年产10000吨对苯二酚、年产2000吨对苯醌产品及年产500吨邻甲基对苯二酚、年产5000吨硫酸锰等产品项目建设。新型锂盐LIFSI、新材料801和1501产品均为锂电池的电解液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节能降碳的同时,可有力地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着力发展新能源板块,将以现有的产品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新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电解液与锂电池正极方向的新能源产品的研发生产。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设计、能评、环评,水土保持报告已编制完成,土地的前期手续已开始办理。项目预计明年3月15日以后开工,利用9个月的时间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公司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15亿元,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内蒙古源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森说。

(作者:李浩;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