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12-05 09:34:39

“好邻居”互助团成员商讨巡查遇到问题解决措施。(资料图)

新达佳苑社区工作人员排查风险隐患。(资料图)

2020年,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乌达区根据试点要求,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基层治理提效力,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努力形成平安共建、成果共享、智治支撑的社会治理新局面,绘就乌达区基层治理新画卷,奋力谱写市域社会治理新篇章。

“好邻居”互助团

银发老人促和谐

每日闲暇时光,乌达区新达佳苑社区的一些老人都会聚集起来,做好个人防护,进行小区巡查。他们和小区居民聊天谈心,了解居民诉求、收集民情民意,将居民的意愿诉求汇总到社区,配合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排忧解难。同时,他们积极开展矛盾调解、打扫卫生、排查隐患等志愿服务,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新达佳苑社区成立于2010年,下辖5个小区,现有居民4800余户,总人口12000余人,老年人口占辖区总人口21%,属于深度老龄化社区。社区居民主要以棚户区改造搬迁、矿区搬迁居民为主。

2018年,新达佳苑社区的一些老人自发组织起来,进行矛盾调解、排查隐患等各类志愿服务。这些老人中间,很多都是老党员,在居民中的威信很高,居民有了烦心事愿意和他们倾诉,是社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新达佳苑社区党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发挥这些老人的余热。2021年,社区党委将辖区的热心老人组织起来,命名为“好邻居”互助团。

现年71岁的刘连栓有着书法绘画的功底,他一直希望将自己所学传承下去。社区党委为他提供场地和教学用具,老人免费教授学生绘画理论技巧。社区的标语、墙绘制作现场总可以看到他和学生的身影。社区党委根据互助团老人的特长喜好,鼓励他们担任楼栋长、单元长,配合小区日常管理、环境卫生监督等行动。

76岁的互助团老人郭俊琴是首批参加“好邻居”互助团的成员,日常生活中,他进行走访入户、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这些已成为她的日常。她说:“我们每天走访入户,和邻居聊天谈心,了解他们的诉求,为居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光锻炼了身体,生活还过得充实。”

“老街坊”“老娘舅” 发挥大作用

近日,三道坎街道胡杨社区“老娘舅说事拉理”成员钱新莲为社区两位邻居调解矛盾,两位邻居因为一些生活琐事产生了纠纷,经过她的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这样的调解已是“老娘舅说事拉理”成员的日常,他们走街入户,进行矛盾调解,将很多纠纷矛盾化解在基层,有效弥补了社区工作人员不足的缺陷,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胡杨社区由3个社区合并而来,辖区老年人口多、外来人口多、搬迁任务重,产业处于转型期。“群众诉求多是社区的显著特点,为更好解决群众的矛盾纠纷,实现社区经济产业的转型发展,社区党委组织有威信、能力强的居民成立‘老街坊议事厅’‘老娘舅说事拉理’2支队伍,开展邻里纠纷调解、化解拆迁矛盾、传播农业技术等志愿服务,助力社区的长远发展。”胡杨社区党委书记鲁锦强说。

胡杨社区搬迁任务重,居民矛盾不少,“老娘舅说事拉理”组织了“搬迁志愿队”,走进搬迁户家中了解他们的诉求,及时汇总解决问题。“我们来到搬迁户家中向他们宣传国家的搬迁政策,找他们谈心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换位思考,互相体谅,帮助他们联系搬家公司、运输车辆等,许多事情经过我们做工作,当事人明白了,矛盾就及时化解了。”“老娘舅说事拉理”成员钱新莲说。

钱新莲是胡杨社区原书记、居委会主任,由于熟悉情况,经验丰富,被选为“老娘舅说事拉理”成员。“我先后调解过小夫妻闹离婚,供水费用纠纷等许多琐事,我们几个成员每天走街串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觉得挺充实的。”钱新莲说。

“好邻居”互助团和“老娘舅说事拉理”仅仅是乌达区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乌达区广泛激发社会组织治理活动,充分整合社区公益性社会资源,规范性注册登记社会组织24个,指导建立草根类社会组织53个,精心打造了一批符合区情、具有特色的基层自治品牌。“6070和事佬”“邻里理事长”“老奶奶帮帮团”等民间组织,成为市域治理的重要力量,“公益诉讼基地”“红柳轻骑队”等品牌家喻户晓,在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同时,乌达区按照“一格一长一警一专多兼”的原则,配齐网格长118名、网格民警37名、专职网格员199名和兼职网格员800余名,做到了“两亮三活四清五到家”,逐步实现网格“四个转变”。今年以来,网格员上报各类服务信息45000余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00余件,完成为民办实事2200余件。

(作者:李浩;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