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战而行 锻造钢铁队伍 ——我市消防救援队伍提升作战服务能力纪实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11-18 09:19:08

【平安乌海】

沙漠救援消防演练。

重点场所消防安全检查。

今年,我市消防救援部门紧紧围绕“夯基础、强弱项、保稳定、促转型、上台阶”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管党治队制度化、作战指挥现代化、执法服务融合化、队伍建设正规化”四大体系建设,圆满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消防安保任务和灭火救援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紧贴实战 提本领

“乌海湖中央有一艘渡船突发大火,船上人员跳水逃生。”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电话,指挥部立即调派灭火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处置。水上救生机器人和摩托艇最先到达现场,相互配合对落水者实施营救。水上机器人也投放至事故区域,迅速航行至落水人员身边,落水者双手抓住机器人后快速驶向岸边安全地带。随后,无人机编队携带灭火弹向起火渡船投弹灭火,火灾得到有效控制……

这是市消防救援支队承办的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北疆蓝光”跨区域水域救援实战演练的现场。该演练设置舟艇编队侦查、立体联合搜救、抗洪排险、综合救援等9个环节22个演练科目。自治区各盟市迅速调集10支水域救援专业队共计300余人、44艘舟艇、1万余件(套)装备器材参与演练。该演练全面展示了消防救援队伍开展水域救援的新装备、新技术、新战法,进一步提升了消防救援队伍的作战指挥、战斗编成、协同配合、战勤保障、应急宣传水平。

今年,我市消防救援部门坚持紧贴实战,全面提升队伍的综合应急救援本领。科学制定训练计划,落实科目训全、人员训到、时间训足、技能训精,不断提升综合素质。锻造专业救援队伍。全区首支沙漠救援专业力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沙漠专业救援大队在我市揭牌成立;率先将民兵队伍纳入全市应急救援体系。筑牢作战训练安全“底线”。落实“三必”工作模式(党委必议安全、工作必谈安全、督导必查安全),形成警情全程评估、提示、联动的风险防控机制,全市队伍安全施救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共接警出动936起,火灾532起,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404起,开展疫情消毒消杀167起,消杀面积23.7万余平方米,抢救被困人员234人,疏散被困人员126人,保护财产价值1.1亿元。

保障先行 强装备

为全力做好执勤备战和灭火救援准备工作,全面提升执勤车辆装备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今年我市购置11辆消防车及3套防爆灭火侦察机器人,并将其配发至全市基层消防救援站。

“此次消防车辆配发,是近年来我市配发数量最多、种类最全、性能最优的车辆装备,实现了我市救援装备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支队将强化培训,科学编成,迅速形成有效战斗力,实现人与装备最佳结合,科学高效处置各类急难险重任务,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打下坚实基础。”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李俊杰说。

今年,我市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海区投入2000万元用于商业核心消防站建设,年底前完成营房主体建设,2023年投入使用;海南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即将投入使用,低碳产业园特勤站完成项目选址和初步设计;支队战勤保障基地迁建工作稳步推进,10月底完成土地划拨,2023年投入使用。装备建设持续加强,市本级和三区财政共拨付装备购置经费2120万元,专业队器材装备6600余件套。应急保障更加有力,采取内部挖潜和对外招录专职队员的方式,招收保障车辆驾驶员5名,有效填补撤编后战勤保障基地力量空白。今年以来,支队荣获总队“北疆蓝匠”后勤岗位业务技能竞赛团体第五名,2名参赛队员获得财务理论知识竞赛第二名,7名指战员纳入总队装备及采购领域人才库。

筑牢防线 更安全

11月14日,海南区消防救援大队深入辖区重点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检查人员重点对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消防器材完好有效、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运行、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在岗在位等进行了检查,并对辖区重点单位员工消防安全知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情况进行抽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海南区消防救援大队现场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相关单位立即整改。

今年,我市消防救援部门进一步筑牢防控体系,持续净化社会消防安全环境。建立“检消协作”“消地协作”“电气联合监管”机制,联合教育、住建、市场监管、卫健等12个部门对全市重大危险源、金属夹芯板房、新兴业态、自建房等18个领域开展“专家式”“地毯式”专项综合治理37次,共检查单位374家,发现隐患632处,发送工作提示函5份。强化基层末端治理,召开全市“三长”包保“一队一中心”管理推进会暨社区物业标准化示范观摩会,授予20个镇、街道“消防安全服务中心”牌匾,为社区配发73辆微型消防车。截至目前,全市共检查单位1300家,发现火灾隐患1259处,整改1333处,责令“三停”5家,罚款93.41万元。

(作者:张楚研;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