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夏日生活 ② 多彩消夏 “点燃”百姓生活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7-14 09:47:58

乌海湖畔休闲钓 。(杨成 摄)

农业园里的无花果进入丰收季。(韩建慧 摄)

马戏表演吸引了众多观看者。(韩建慧 摄)

红红火火的夜市烧烤摊儿。 (韩建慧 摄)

乌海湖也是帆板爱好者的天堂。(杨成 摄)

夏日多美妙,看看咱老百姓的生活就知道。炎炎夏日带来的不仅有高温的炙烤,还有各式各样的“消夏”活动。

夜市上的啤酒摊儿、烧烤摊儿,围满了夏夜不想早睡的人们;露天广场里的交流会、啤酒节、马戏团让年轻人和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小区广场上的露天电影、二人转让老年人的消夏方式有了一些选择;苦菜沟里的岩画、二道坎儿的烽火台,让被疫情困在家里不能远足的“背包客”得到了旅行放松的愉悦……

夏日炎炎,如何快乐“消夏”,看咱老百姓都怎么说。

啤酒烤串小龙虾,热闹消夏少不了

如果说炎炎夏日,有哪些“夏日限定”必不可少,空调、冷饮、西瓜、啤酒、烤串、小龙虾肯定要排在前列。

市民王景告诉记者,自从孩子中考结束后,他们一家三口的晚餐几乎都是在各个夜市上解决的。为了满足孩子品尝八方美食的心愿,王景经常带着妻儿到处“打卡”,依林夜市的羊肉串、乌海夜话美食街的牛肉饼、维邦夜市的鲜酿啤酒和老酸奶,让全家人赞不绝口。

同王景一样,市民周岗也非常喜欢在夜市上撸点小串、喝点啤酒放松一下身心。夏天家里太热,夜市上晚风凉爽,极适合一家几口或者是朋友们小坐散心。兴致起来,大家还会三五成群,呼朋唤友到兰亭广场亲自体验烧烤的乐趣。

随着我市夜间品质消费的不断升级,消费场景多元化,夜市布局品质化,人们的消夏夜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遍布三区到处开花的各种夜市,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祖籍江苏,已经在乌海定居20多年的孙涛,不久前在海勃湾某夜市上居然看到了新鲜现做的无锡小吃——马蹄酥。做小吃的老板是他的老乡。老乡也是今年第一次将这种地道纯粹的南方小吃带到了乌海,这让孙涛又惊又喜,直呼乌海现在变成了“多元化的大城市”。

夜市生意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八方美食汇聚人间烟火,市民吃吃逛逛,炎热的暑气就被驱散了不少,再加上我市如今夜间景观建设越来越好,美丽夜景结合饮食文化,构成了极有魅力的夜市文化,也让夜间经济发展呈现出红红火火的新格局。

游山戏水看岩画,清凉旅途好消夏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市民已经很久没能出远门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了。

尽管不能出门旅行,但家门口的风景还是要看一看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钟爱周边游和乡村游,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带动了本地旅游的热度。

市民何雅原是位“旅游达人”。在疫情出现之前,她几乎游览过半个中国,每年都要找时间旅游三到四次。但疫情开始后,何雅的行旅生活被迫中断,虽然国内疫情形势控制得当,但她还是不敢轻易出门,就怕万一中招,影响到自己和家人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前不久,何雅被身边的户外爱好者推荐了新鲜的出游方式——游山。在此之前,何雅从来不知道,乌海遍布沟沟坎坎的大山居然那么有趣,几乎每一条沟里都有不同的风景。

“这段时间几乎一有闲暇大家就组织着去游山,在有经验的‘老乌海人’的带领下,我们经常到山里游玩,山沟里空气清新凉爽舒适,是最好的消夏场所。”她说。

市民郭彩霞也告诉记者,前不久,她跟随几位朋友一起去领略了桌子山岩画的魅力。“苦菜沟的峭壁上,惟妙惟肖的岩画让我惊叹不已,很难想象,历经这么多年的风雨洗礼,新石器时代留下的先民印记居然还能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她说。

神秘的无字天书不但让郭彩霞折服,还让准大学生陈凯沉迷不已。陈凯的父亲是位经验丰富的驴友,以前孩子上学没时间,高考后正好带着一起去领略本地的历史文化。除了岩画,父子两个还去近距离参观了二道坎烽火台、东红烽火台等历史遗迹。

烟波浩渺的乌海湖也是休闲钓和帆板爱好者的天堂。今年夏季温度较高,水边凉爽宜人,不少市民都喜欢用水上运动来消暑。张晶去年刚刚学会了“跑帆”,深深地被这项充满新奇性、探险性的运动吸引,没事儿就去乌海湖西岸同大家一起练习。

前几天,她还学会了划皮划艇和开水上摩托,这些游玩项目乌海湖旅游景区都能提供。除此之外,还有水上自行车等10多项水上游乐项目,让人们“戏水”有了更多的乐趣。

但张晶提醒,尽管在乌海湖玩沙戏水非常“解暑”,但“野泳”却不可行。乌海湖风大浪高,湖底情况较为复杂,天气再炎热也不能随便下湖游泳。尤其是最近正逢中小学校陆续进入暑假,家长们更要提高警惕,带孩子们戏水时要玩一些安全有保障的游戏。

露天电影大马戏,消夏方式有乐趣

家住乌达区神华佳苑小区的张长喜告诉记者,年轻人吃烧烤喝啤酒逛夜市,老年人也有自己的消夏乐趣。前不久,社区在小区附近的小广场放露天电影,他一连看了两场,分别是《金刚川》和《地道战》,看得意犹未尽。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农村,每年到了夏天,就会有放电影的人来村里放电影,大家搬着小板凳,摇着蒲扇去抢位置。现在人们的文娱休闲活动多,露天电影不稀罕了,但偶尔放两场还是能找见以前的乐趣。”他说。

今年67岁的温鹏宇也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休闲方式,是在小区里看一群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二人转。“白天大家在公园里唱,晚上吃了晚饭在小区里唱一会儿,虽然围观捧场的都是老年人,但还是很热闹。”他说。

前几天,在乌达区兰亭广场,暑假欢乐季·兰亭大马戏活动精彩上演,威风凛凛的大狮子变身萌宠,憨态十足;小狗熊也能灵活乖巧地跳障碍、玩双杠,这些平时在本地不常见的马戏表演,让孩子们得以一饱眼福。

7月11日,在兰亭广场,记者注意到,前来消夏游玩的市民车辆排成了长队,马戏表演馆人头攒动,各种娱乐设施前也有不少人在排队。夏天昼长,趁着夕阳下山来逛一逛,也是一种消夏方式嘛。不少受访者如是说。

休闲采摘逛酒庄,亲近自然更健康

这两天,我市各农区的瓜果蔬菜都成熟了。口感甘甜的西红柿、软糯香甜的无花果、鲜甜脆爽的无子吊瓜等纷纷迎来了采摘客。

7月10日,在海勃湾区团结新村,来采摘新鲜蔬菜的孙静带着父母和孩子,将10多公斤普罗旺斯西红柿、四五公斤刚刚从地里摘下来的黄瓜和小油菜搬进了汽车后备厢。在他们身边,还有许多“城里”来的客人,都是趁着周末来采摘的。

“我是采摘园里的常客。”孙静笑着说,“草莓下来采草莓,吊瓜熟了摘吊瓜,葡萄熟了摘葡萄。水果采摘完了还想吃新鲜有机蔬菜,所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往田间地头跑一跑。”

孙静每次出来,都要带着孩子和父母,年近八旬的父母对土地的热情非常高,每次都要亲自进棚采摘。前不久,她还带着父母到地里去买玉米,农户怕玉米叶子划伤老人,提出代劳,老人还不愿意。“我们都是好庄稼把式,掰个玉米咋能划伤呢。”老人不服输地说。

“没事儿看看田园风光,到农区来亲近一下大自然,比老老小小窝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好得多吧,感觉多出来跑跑,父母和孩子的身体更健康了。”孙静说。

记者注意到,用休闲采摘,亲近自然等方式来消夏的市民可真不少。前不久,市妇联曾组织直播团队到乌达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的蔬菜大棚里现场直播,这可为基地拉来不少人气。许多在镜头前看过主播掰柿子、吃黄瓜的观众迫不及待地跑到大棚里来采购,本地的农产品成了大家夏日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在海南区的阳光田宇生态文明旅游景区,夏日的周末也是最红火的时候。田间地头瓜果都熟了,葡萄也马上进入丰产期,携家带口来体验田间慢生活的市民们一边逛酒庄品味红酒文化,一边大湖泛舟或采摘蔬果,玩得不亦乐乎。

美好的夏日,需要更多美好的消夏方式来度过。无论是在广场夜市、还是在山中水边,或者在田间地头,老百姓们总能找到悠然度夏的最佳方法。似乎在这些快乐的生活方式映衬下,燥热的暑意也褪去了不少。

(作者:韩建慧;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