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8-22 09:41:46
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新时代内蒙古发展的期望和要求。
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主线,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导向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乌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转型升级赋新能
8月19日,2022乌海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与应用峰会在我市盛大启幕。相关科研院校专家、教授,可降解塑料行业协会、重点企业代表云集我市,共同探讨行业趋势、分享前沿技术、展望发展远景。
“乌海着力打造以可降解塑料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新材料全产业链基地,加速培育了一大批以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主导的战略新兴产业,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扭转了‘一煤独大’的发展格局,绿色发展风生水起,综合成效十分显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对我市发展可降解塑料产业给予了肯定。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乌海奋力书写新答卷,一张亮丽的成绩单跃然纸上。
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全面起势,可降解塑料、有机硅、光伏全产业链等重点产业集群提速成势;
引进实施东源、华恒、三维、君正、广锦等5个可降解塑料产业项目,总投资560亿元,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可降解塑料生产基地;
兴发科技有机硅项目开工建设,恒业成55万吨有机硅及三个配套产业链加快推进,预计到2025年占全国总产能近20%,形成具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引进实施风光氢储用一体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25个、总投资520亿元,新能源产业已破题起势……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我市正在开展全产业链统筹布局,吸引和集聚上下游企业组团投资、集群发展,推动企业串珠成链,加快构建高端高质高效、集聚集群集约、专业专注专长的产业生态循环体系。
数据显示,仅去年以来,我市引进实施新能源链项目25个、总装机容量386.3万千瓦,可降解塑料产业项目5个、总产能296万吨,有机硅项目2个、总产能95万吨,这让我市的产业转型迈出了新步伐。
今年,我市计划实施重大项目186个,总投资1325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90亿元以上,新开工的新能源等产业升级类项目占到项目总数的80%以上。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市将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树牢“以亩产论英雄”导向,强化单位面积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率,锻造产业链长板,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传统动能”家底不能丢。我市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强上下游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推进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等传统产业整合重组、提档升级:煤炭就地转化率由建市初期的不足20%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精细化工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1%,5G智能化矿井项目顺利推进,数字化应用工业企业达到790家,“登云”企业数量突破3000家。
同时,香港摩尔城、小肥羊、星巴克、海底捞、胡桃里、额尔敦等56家首店入驻,“乌海有礼”公共品牌持续打响,“乌海夜话”、乌达维邦等8个夜经济点位扩容复市,飞狮工业互联网、海易通智慧物流电商平台、西北化学网投入运行……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壮大,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蓬勃发展,我市经济转型活力、动力、潜力、张力持续增强。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现代农业蓄势突破。
按照“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的都市型农牧业发展思路,我市打好“特色牌”,初步形成了以葡萄产业为主导,粮食、蔬菜、畜牧养殖业为基础的农牧业发展格局。
围绕葡萄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建强“一产”、壮大“二产”、做靓“三产”,全面推进葡萄产业提质升级,助力农业现代化。全市葡萄保有面积2.25万亩,产量650万公斤。葡萄酒加工企业4家,葡萄酒年生产加工能力14300余吨。2021年,我市葡萄全产业链产值约6亿元,带动90%以上的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城市蝶变展新姿
乌达区新达街道新达佳苑社区所辖面积0.23平方公里,共有居民1万余人,辖区内有多所幼儿园、学校,还有两个卫生服务站(所)以及大型购物商超和多处文体设施,百姓可以就近看病、养老、购物、娱乐、就学。这个社区是我市今年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的试点社区。
“感觉社区生活越来越好,工作生活十分方便。社区就有养老和医疗服务中心,看病走几分钟就能到。”已在此居住多年的居民谷新红表示。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转型的实践起点,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我市将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作为加快推动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乘着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的有利契机,通过打造“舒适安居圈,便民消费圈,社区文化圈,优教普惠圈,养老服务圈,健康医疗圈,城市颜值圈,服务响应圈”为一体的一刻钟社区生活圈,逐步实现全市社区服务体系便捷化、配套功能设施完善化、业态服务品质多样化、治理模式智慧高效化,实实在在增进民生福祉,方方面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截至目前,我市三区已建立了5个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试点,其中海勃湾区3个、乌达区1个、海南区1个。同时,我市同步开展社区业态建设情况摸排工作,确保试点社区空间规划布局、辖区人口年龄构成、居民需求等情况得到及时掌握,助推一刻钟社区生活圈试点工作顺利展开。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是发展所需更是群众所盼。
今年以来,市一中新校区、市二中滨河校区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投入4.8亿元完善滨河二期配套设施,滨河二期加速建设;全市59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全部开工,2110套棚户区改造任务已开工1140套,开工率居自治区第二位;以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16个建筑被确定为历史建筑;建成5G基站145个,实现市域城区全覆盖;凤凰山山地体育公园等一批口袋公园建设和公园提质改造项目顺利实施,累计新建改造排水管网4.9公里,完成改造燃气管网8.2公里……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管理也更加精细化智能化。
我市已建成“乌海市市域社会治理3.0+云平台”,让全市3个区、20个镇(街道)、83个村(社区)、289家行政事业单位,共享一片“云”。
实行12345民情民意受理平台和110报警平台“两线”联动,市民只需拨打12345或110就能获得全方位帮助。
全市各区、镇(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力打造矛盾纠纷在线调解平台,矛盾纠纷化解率始终保持在96.8%以上。
全市整合划分为786个线上线下统一的网格,实行“一格一长一警一专多兼”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我市全面应用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成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行人社业务社区综合柜员制,开通社保网上大厅、App等多种服务渠道,将业务下沉到社区,开创“平台在社区、服务在基层、经办在家门”的全新服务模式;率先在自治区实现居民电子健康码“扫码就医”服务全覆盖,实现在线挂号、就诊、取药和健康管理等“一码通”……
颜值更靓丽、功能更齐全、管理更精细的宜居乌海正在精彩蝶变。
逐绿前行绘新景
天朗气清,抬头,是醉人的“天空蓝”;碧水泛波,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生活更美好了。”这是越来越多乌海人的切身感受。
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更好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市把“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工作遵循,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统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有力打出“治矿、治企、治水、治车、治路、治气、治场”组合拳,推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向纵深发展。
作为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座城市,我市坚决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坚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统筹实施黄河乌海段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产业转型升级、水资源节约集约、区域协同一体、黄河文化保护六项工程,乌海用责任担当保护好“母亲河”。
让黄河长治久清,管理是关键。我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建立了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湖长体系,编制实施了全市26条河流“一河一策”实施方案,为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建立全面推行河长制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和“河长+检察长”联动协作长效机制,全市每一条河流都有人管、有人护。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市不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建设,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提升。
曾经缺绿,所以盼绿。我市始终将生态建设作为一项硬指标,万众一心,一株株、一片片播撒着绿色希望。今年,我市高标准建设滨河二期三大公园,高品质进行节点绿化美化,实施了多项绿化景观提质工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的园林城市愿景逐步成为现实。目前,我市林地面积3.3万公顷,公园绿地占城市绿地的比重达36.88%,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77.18%,全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
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满目绿色,丛叶舞动,令人心旷神怡;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水鸟啁啾,芦苇摇曳,充满了诗情画意;公园街道,绿树掩映,花香鸟鸣,绽放城市无限生机。如今,“五分钟休闲绿地”和“十分钟休闲圈”让市民乐享“绿色福利”。“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更成了市民诗意生活的标配。
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每逢旅游季节,沙漠、平湖、芦苇、飞鸟,吸引着八方来客。
前不久,“台青黄河游记”主题采访活动内蒙古行走进我市。台湾青年和两岸媒体人实地走访我市各旅游景区,穿行乌兰布和沙漠,畅游乌海湖,领略沙、海、山、城交相辉映的景观,了解特色文化。
“这里的自然资源独特, 沙漠、湖泊、城市浑然一体,让人感到震撼。葡萄酒也非常甘醇香甜,书法文化氛围浓厚,真是难以想象在沙漠中有这样一片绿洲。乌海是一座让人留恋的城市,这真是一段难忘的旅程。我们将所见所闻记录了下来,并制作新媒体产品,让更多的人走进乌海、了解乌海,感受乌海独特的魅力。”台湾青年黄恺嘉说。
站在转型发展的新起点,我市将继续砥砺前行、实干争先,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
(作者:赵晖;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2-08-22 09:41:46
乌海日报社 | 2022-08-21 10:14:59
乌海日报社 | 2022-08-21 10:08:09
乌海日报社 | 2022-08-19 09: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