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5-12 09:47:18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记者调研行】
海勃湾区新华街道康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里,护理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王超 摄)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转型的实践起点,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作为城市转型的有力抓手和民生工作的重要载体,今年,我市着力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在摸清现状,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科学布局服务设施及配套资源,改善人居环境、补齐社区短板、提升服务品质,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居住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
科学谋划设计打造暖心港湾
“有了这样的普惠托育中心,真是解决了我们的一大烦心事。”家住火车站附近的王亚冰每天上班前都将她的3个孩子送到离家不远的东方红托育中心,到了下午下班后再顺路把孩子接回去,托育中心的保障切实为王亚冰夫妻俩解决了后顾之忧。
今年以来,市卫健委以建设一刻钟社区生活圈试点为契机,编制了《乌海市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办法》,为推进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托育服务提供政策保障,并通过行业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积极探索幼儿园延伸、社区办点、家庭“邻托”等多样化的托育服务模式,解决了像王亚冰一样因为各种原因无暇照顾学龄前子女的难题。目前,我市有6家普惠性托育机构,共有托位585个。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2021年,商务部等11部门发文确定了全国首批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
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不仅成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促进城市繁荣,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
立足我市地域面积小、人口基数小、城镇化率高的地区实际,以及市民对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的美好生活需要,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我市具备基础条件。
上级有部署,群众有需求,基础条件足。在今年1月8日举行的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市正式提出了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的目标。
一刻钟社区生活圈,这个“圈”用来干啥?就是要在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满足城乡居民全生命周期工作与生活等各类需求的基本单元,融合“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多元功能,引领面向未来,健康低碳的美好生活方式。而这个“圈”需要解决的是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健全、公共活动空间不足、居民自我管理职能发挥不够、经济微循环不完整和“一老一小”等社会问题。
“推进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落实我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动城市转型的有力抓手,关系民生福祉和群众的切实利益,关系我市推进高品质生活的质量和成色。”今年2月25日,市委书记唐毅在推进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专题会议上,强调了推进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市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加快构建方向一致、步调一致、重点一致的工作格局,全力以赴推动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市直各牵头部门也积极同步开展相关工作。市民政局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智慧养老平台即将投入使用,实现“幸福居”养老服务发展模式。市发改委储备了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70多个项目,正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不断改善社区养老托育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广电局联合开展打造了“一刻钟生活圈”公共文化体育进社区活动,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延伸。市商务局按照国家商务部《试点便民生活圈建设情况调查表》内容深入海区3个试点指导社区一对一梳理服务要素,科学规划试点范围。与邮政公司合作,加大同城配送快递队伍建设和业务拓展,在试点范围内已建立2个社区便民点。市人社局依托试点社区党群中心,统一配备标准化硬件设备,社区设置服务窗口,建立“人社服务工作站”,安排专人受理办理下沉的人社公共服务事项,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家门口办事。市住建局将城市更新行动同“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有机融合、统筹推进,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结合所属社区现状,适当配建“圈内”缺少的服务设施,加强对配套服务设施的同步规划建设、同步验收交付;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解决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失管失修等问题,并根据小区实际情况补齐停车场、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功能;搭建并运营市物业服务五级监管平台,鼓励和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家政、保洁、养老等有偿服务;采取新改扩建、“微改造”等方式推进棚改。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向海区长青社区、乌达区康乐社区和海南区华苑社区等5个试点社区发放373件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设备,在阅遇书吧,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办事处、滨河街道办事处滨河社区、林荫街道办事处,乌达区新达街道办事处爱民佳苑,海南区祥苑社区设立6个鸿雁书房,与市、区图书馆建成通借通还总分馆体系。市卫健委推动乌达区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人民医院及市蒙中医院、乌达区中心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定期由专家坐诊。市市场监管局依托社区建立消费维权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消费维权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开展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消费维权工作。
与此同时,我市还不断强化政策保障,支持利用周边闲置的土地、旧厂房、仓库、商业综合体以及违法建筑拆后空地等建设便民设施,对开展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单位、团体,在品牌引进、统一承租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落实配套政策,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社区建设。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对承接养老服务、应急保供、社区服务中心等企业,创新消费信贷服务,为社区提供专业、便捷、贴心的金融服务。
精准对接需求加码幸福生活
乌达区新达街道办事处新达佳苑社区所辖面积0.23平方公里,共有居民1万余人,辖区内有多所幼儿园、学校,还有两个卫生服务站(所)以及大型购物商超和多处文体设施,百姓可以就近看病、养老、购物、娱乐、就学,该社区是我市今年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的试点社区。
“感觉社区生活越来越好,工作生活十分方便。社区就有养老和医疗服务中心,看病走几步就能到。”已在此居住多年的谷新红表示,辖区内完善的基础设施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截至目前,我市三区已建立了5个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试点,其中海勃湾区3个、乌达区1个、海南区1个。同时,我市同步开展社区业态建设情况摸排工作,确保试点社区空间规划布局、辖区人口年龄构成、居民需求等情况得到及时掌握,助推一刻钟社区生活圈试点工作顺利展开。
在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推进中,我市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面推开”的原则,突出便民利民惠民导向,通过三年建设(2022年—2024年),着力打造“舒适安居圈,便民消费圈,社区文化圈,优教普惠圈,养老服务圈,健康医疗圈,城市颜值圈,服务响应圈”为一体的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合理配置涵盖社区服务、住房改善、日常出行、生态休闲、公共安全、就业引导六方面内容的服务要素,并分阶段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逐步实现全市社区服务体系便捷化、配套功能设施完善化、业态服务品质多样化、治理模式智慧高效化,实实在在增进民生福祉,彻彻底底畅通经济微循环,方方面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打造“舒适安居圈”方面,我市将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新项目开发等工作,保障社区公共卫生、安全韧性,配建无障碍、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充电、停车等设施。在“便民消费圈”方面,科学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因地制宜配齐社区商业设施短板。在“社区文化圈”方面,通过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服务。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在打造“优教普惠圈”“养老服务圈”“健康医疗圈”“城市颜值圈”“服务响应圈”方面多点发力,进一步均衡布局教育资源配置。开展“老年友好型社会”创建,优化医疗机构规划布局,规范医疗资源管理,建立高覆盖、高品质、全方位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高标准建设公厕、社区智能安防、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环卫、垃圾分类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2345”市民服务“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机制,打造“一格一长一警”的网格化综合服务团队,不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我市的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内,居民不仅能方便快捷地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还能轻松办理医疗社保、养老服务等民生刚需业务,更能在生活圈内找到休闲、文化、艺术、体育等配套设施,不仅生活内容多姿多彩,生活品质也会节节攀升。
(作者:强建国;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2-05-12 09:47:18
乌海日报社 | 2022-05-11 09:57:54
乌海日报社 | 2022-05-09 09:45:06
乌海日报社 | 2022-05-07 09: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