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17项便民举措 群众办事更便捷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5-12 09:39:06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进行时】

市民服务中心公安综合窗口。

民警进企业座谈。

日前,市公安局结合工作实际,以“迎接二十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将与百姓关系最密切、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政务服务作为聚焦点,推出预约办、容缺办、代帮办等17项便民利企政策举措,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户办证、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优化好营商环境。

市公安局民警云燕说:“这17项便民利企政策举措中,便民服务类5项、车驾管服务类3项、执法办案类9项。”

“指尖办事”不跑腿

“我在乌海24小时警局微信公众号咨询了企业开工需要准备的材料,平台民警告诉我可以到市民服务中心办理,还告知了办事流程。我到市民服务中心,在一个窗口就办理完了全部业务,特别方便。”近日,刚在市民服务中心办理完企业开工手续的某企业员工刘磊说。

刘磊便捷的办事体验,得益于乌海24小时警局“互联网+警务”工作模式的开启。

据介绍,群众关注“乌海24小时警局”微信公众号后,可以进入警局入口并登录网上政务,通过认证后,只需点击“我要提问”按钮,就可咨询交管、户政、出入境等业务办理问题。

目前,乌海24小时警局可以自助办理85项户政业务,派出所业务自受理之日起2日内会向咨询群众回复短信,群众接到短信后便可到派出所一次办理完结业务。

“全市所有警种及各基层单位全部入驻乌海24小时警局,并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民警入驻相关版块,在线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关注的热点。值班民警接到帖子后,会根据警情将群众咨询的问题分派给所属业务部门,由各部门及时回复,做到警务工作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让群众享受到办理业务‘一次也不用跑’的公安政务服务。”市公安局政治部民警齐越说。

凡是能通过网络共享的材料,不需反复提交,凡是能进行网络核验的信息,不用重复提供,凡是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业务,不需现场办理……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以“信息通”代替“群众跑”,不断推出各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服务,通过提升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数据开放水平,加大便民利企服务措施,通过“键对键”实时沟通,有效解决了企业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咨询难、排队难、来回跑、不方便等问题,零距离为民服务。同时,我市还通过“警民之家”“乌海户政”“乌海公安”等公众号平台,及时发布各户籍派出所值班电话和各项业务办理所需材料,并提供全时段预约服务,让群众在“指尖”体验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车辆管理所办事大厅,运用智能化设备办理完毕的事项不在少数。去年,车辆管理所在大厅西侧开辟了“交管12123”网办服务区,进一步推行车驾管业务“网上办”服务。

“网办服务区工作人员会‘手把手’教群众通过互联网办理补换领驾驶证、申领和补领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学法减分、交通违法处理等简单车驾管业务,并讲解具体操作流程,许多群众下次办理业务时不用再跑腿,直接在手机上就能完成操作。”市交警支队设施管理大队教导员贾慧说。

近年来,车辆管理所陆续添置了自助机设备,如ARM自助办税终端、自助体检机、自助选号机等,这些自助设备操作简单,大厅还引进了1家邮政、7家驾校、1家体检机构进驻,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就能办结所需业务。

快捷办理“一次结”

近日,在车辆管理所检车区,某企业运输货车经过外观查验以及发动机查验后,很快就完成了全部查验手续。

几年前,一套机动车检验流程再加上等候的时间,没有半天是完不成的。为保障大中型车属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车辆管理所特推出大中型车属企业“预约办、集中办、上门办”的定制化服务,企业在提交集中业务办理预约申请后,车辆管理所将根据业务类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周末假日集中办理、特设窗口集中办理、专班上门集中办理等定制化服务。

此外,对于参与驾考的考生,如需取消考试预约、申领驾驶证退办业务,因不可抗力等原因无法到车管所办理的,可委托代理人携带考生身份证原件和委托书,并通过“视频”确认后予以办理。税务、保险、邮政、驾校、体检机构等相关单位进驻车辆管理所业务大厅开展集中办公,新车注册、核发年检标志、机动车车牌邮寄等业务,可实现集成办理。

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公安局以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满足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落脚点,推出“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上门快办”等服务。市区两级公安政务服务大厅整合户籍、交警等业务窗口,改为综合服务窗口,群众只需排一次队就可在任意一个综合窗口办理所需业务。大厅完善“代办帮办”工作,细化“代办帮办”服务范围、职责与流程,公布“代办帮办”事项清单,由代办员配合协调解决业务问题。每个办事窗口规范办事流程、时限、要件、收费标准、咨询电话等内容,制作了公安政务一次性告知单,避免群众办事多跑腿。同时,各派出所户籍大厅提供节假日户籍受理预约办理服务,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民警提供上门服务。

针对企业员工和集体用工单位集中办理居住证的情况,由企业和集体用工单位向派出所提交一次性证明的办理方式,由民警上门集中采集照片,一次性办理居住证,为群众办事“提速”。

“居住证关系到居民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各类事项的办理,我们通过预约查询、证件材料寄送、在线支付等方式,开通了‘绿色通道’,实现相关业务优先受理、证件优先制发。”五虎山派出所民警刘金良说。

护航企业发展

为给企业提供更优质、公平的营商环境,公安机关还建立了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实施办法,各业务警种主动开展开门纳谏,广泛征集企业意见建议,围绕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制定出台相关业务的政策措施。

我市公安机关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落实对主观上没有违法故意、客观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政策;对侵害民营企业犯罪线索做到应受尽受,在法定时限内尽可能压缩办案、办事时间,快办快结;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对涉案的民营企业经营者,应当充分考虑涉嫌犯罪的性质、犯罪情节的轻重、有无继续犯罪和逃避或者妨碍侦查的可能性,依法准确适用强制性措施。

(作者:曹艺;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