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会“思考” 治理更高效——“互联网+”助推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4-14 09:41:20

【打造平安乌海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市市域社会治理平台。 (段维娜 摄)

市公安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专班研究工作实施方案。 (曹艺 摄)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事无巨细,我市以“云”为媒,利用“互联网+”赋能城市治理,使城市更善“感知”,进一步提高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今年是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验收之年。作为自治区首先接受中央验收的城市,我市将在全面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智治”支撑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法、巩固和深化平安乌海建设,推动五级社会治理智能化应用平台进入实战,实现“一屏观全城、一网管治理”,倾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乌海样本”。

市域大脑一朵云

夯实基层治理“智慧底座”

海勃湾区盛世社区所负责的片区位于城区核心地段,老旧平房及商业街区并存,人员流动性大,过去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在日常巡查及管理过程中如遇到问题,会花费很多时间协调相关部门处理解决。

随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深入,如今,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可以利用市域社会治理“网格通”手机应用终端,第一时间上传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处理、解决。“有了市域社会治理‘网格通’,我们发现问题后能第一时间上报给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由他们协调各部门解决相关案件,很多问题都能快速解决,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盛世社区网格员齐齐格说。

在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每天都能接到大量由12345热线服务平台收集到的群众诉求,以及基层网格员提交的线索,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将这些案卷转至相关单位进行处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通过12345热线接收群众反映的问题,再将这些问题立案、派遣,转至相关单位尽快办理。如办理单位办理缓慢,我们会及时督促,办理完成后也会第一时间将办理结果反馈给群众。”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指挥调度科工作人员杭舟说。

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打造了诉求回应解决的最强“总客服”,整合全市27个行政事业单位及14个公用事业单位的热线电话,拓宽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全要素回应群众期盼,努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忧心事、烦心事。杭舟说:“我们建设了贯通市、区、镇(街道)、村(社区),权责明晰、高效联动、运转灵活的市域社会治理指挥体系,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构建起强大的‘智慧大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我市紧抓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有利契机,以“智慧治理+精准服务”为导向,依托“科技赋能+全域感知”,打造市域社会治理云平台,构建市域大脑一朵云、全域安全一屏查、矛盾纠纷一站调、基层治理一网管、市民服务一号通、社会治理一图看的“六个一”治理新格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优先级提升智治引擎,全力服务保障民生和防控化解风险,努力构建社会治理同心圆、织密风险防控安全网、筑牢平安建设压舱石。”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综合保障和监督考评科工作人员高嘉雪说。

一根针连千条线

打造智慧警务“乌海样本”

“您好,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您最近有没有接到陌生电话、短信、微信。”

“我们收到了预警,您有可能接触到了虚假网络投资理财信息。”

……

4月5日,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的民警正通过电话预警方式,对可能遭遇到电信网络诈骗的群众展开耐心劝阻。为严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2020年,市公安局成立反诈中心,借助智慧化手段开展精准劝阻,有效降低了我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案率,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成立以来,我们积极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各项工作。通过96110电话劝阻、见面劝阻等方式,加大防范宣传力度。中心成立至今,共劝阻可能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00余起,减少群众损失5000余万元,对守护群众‘钱袋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负责人王智说。

着眼于服务和保障民生、防控化解风险,我市在广泛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治理全过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同时,强化智治引擎,为高效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诉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乌海不懈努力。

在我市人流量较大的路口,一批智慧警车每日开展巡查工作。民警介绍,该智慧警车为纯电动新能源车辆,全车装备9个高清摄像头,配备车辆识别等前端设备,可动态化、自动化采集分析路面车辆、图像等信息,做到“人留影、车留痕”,在提升我市交通管理能力,精准打击、精准防控、精准服务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有了智慧警车,民警可以通过车载摄像头实时识别路面车辆和人员信息,在接收到警情时第一时间进行处置。据了解,智慧警车装备了智能一体化采集系统,能够及时分析查看道路拥堵和人员聚集等情况,便于随时为有需要的路段调派增援警车。作为移动卡口设备,智慧警车有效辐射了全市车辆和人像卡点死角,提升了我市治安防控和应急处突的实战效能。

近年来,市公安局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加强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新“警力跟着警情走”的等级化勤务模式和“警务工作站+智慧警车”零距离警务工作模式,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如何延伸警务工作触角,让民警下得去、群众找得见?

去年11月,乌达区公安分局主导开发了“社区警务助手”App,采用“传统+科技”的方法,解决了社区民警下社区难的问题。“‘社区警务助手’App具有用户管理、区域管理、指令下达、工作日志等功能。软件可以通过线上派单的方式,将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的时间、任务具体化,由分局治安部门全流程监控,形成社区警务工作闭环管理模式,提升社区警务队的服务效能。”乌达区治安大队大队长祁翔说。

据介绍,“社区警务助手”App中可以显示每名社区民警的对应工作区域图,包括路线、到访点等信息,民警只有在所负责区域工作时,系统才会显示其活动轨迹。软件还具有时间统计功能,如果民警中途离开岗位,系统将不再计时。同时,分局治安部门、派出所所长还会通过软件向民警下达指令,以线上派单的形式灵活科学用警。“直接在App线上下达指令,减少了会议频次,并且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突发状况,让民警与群众走得更近了。”祁翔说。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增进民生福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优的智慧治理可以推动部门协同、提供民生服务。近年来,市公安局陆续开展实施了反诈中心建设、道路交通安全管控提升建设、常态化扫黑除恶等工作;今年,又成立了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专班,进一步增强对全市公安机关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我们聚焦公安主业,创新工作举措、细化责任分工,不断提升公安机关依法治理、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控制网上网下各类风险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升级‘24小时警局’,通过对智能化的应用做优便民服务各项举措。同时,我们依托智慧公安建设,创新‘情指勤舆一体化’工作模式,用公安‘最强大脑’提升警务效能。”市公安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专班工作人员马健说。

未来,市公安局将不断以“现代化”的要求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方法、拓展警务职能,推动建设更智能、更高效、更便捷的智慧公安“特色亮点工程”,为我市实现高效能治理贡献公安力量。

(作者:曹艺;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