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1-11-08 09:46:33
工作人员对照图纸查看彩绘设计效果。
立交桥桥身彩绘的采煤图景。
“每天上下班,我都会途径这个地方,铁路西立交桥美化后,更美观了,看着这些彩绘,心情也是特别好。”市民刘明亮说。
今年10月以来,乌达区铁路西立交桥虽依旧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但桥洞却悄然发生了变化。桥洞两侧的泥垢不见了,往日光秃秃的水泥桥洞被一面面彩绘文化墙所取代,经过改造后的桥洞让人赏心悦目。
铁路西立交桥因铁路经过而得名,这里是列车每日途径之地,最早这里是没有立交桥的,列车经过地段也是人员流动的密集区域,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很严重,各种车辆交织在一起,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本世纪初,乌达区政府修建了铁路西立交桥,缓解了交通压力,消除了安全隐患。
铁路西立交桥方便了居民出行,但桥洞还是光秃秃的钢筋水泥,让人感觉生硬压抑,如何让桥洞成为展示城市风貌、城市历史的窗口,相关单位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为打造和谐美丽的城市形象,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乌达区于9月下旬对铁路西立交桥进行变“靓”改造,以工业发展、城市建设两大主题对立交桥进行美化,精心选择了10多幅展示乌达区发展历史和展望未来的图片对桥洞进行彩绘,去往五虎山矿区方向彩绘了6幅乌达矿区从人工采煤到今天的现代化开采的图案,以此表现乌达区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去往乌达城区方向选用“绿色发展”“双碳”“乡村振兴”“大数据时代”等内容为图案主题,描绘了乌达区现代化发展的宏伟蓝图。
铁路西立交桥桥洞两侧图景提炼了乌达区半个多世纪以来煤炭发展重大转折点和当前发展规划的主旋律,仿佛穿越于乌达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凝结了乌达区各个时期的缩影,描绘了乌达区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居民胡文耀说:“我年轻的时候,在煤矿工作过,下井挖煤的样子和这些彩绘的图景一样,每次看到这些彩绘,就回忆起当时的生活,看着现在采煤的样子,时代真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个文化墙画得挺好,把环保、煤矿都体现出来了。我每天从这里遛弯,把这些图景拍给我的家人们看。家里人都说,这些彩绘把这里描绘得像大城市一样,真的挺好看的。”市民闫翠英说。
乌达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孙艺说:“铁路西立交桥美化既有传统矿区文化的滋养,又有现代城市文明的哺育,通过一幅幅作品回望了乌达区的奋斗历史,也集中展示了乌达区以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让桥洞文化成为城市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下一步,乌达区将结合地区发展实际,继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紧跟时代需求,对桥洞进行美化,更好彰显乌达区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内涵,让桥洞文化墙成为展示地区经济发展、风土人情的一扇窗口。
(作者:李浩;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1-11-08 09:46:33
乌海日报社 | 2021-11-08 09:44:35
乌海日报社 | 2021-11-08 09:43:22
乌海日报社 | 2021-11-04 09: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