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这些小事,你做到了吗?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1-10-12 09:41:01

资料图

资料图

资料图

资料图

你我文明一小步,社会文明一大步。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儿,看似十分微小,却实实在在反映了城市的文明指数。这些小事或许是就餐时浪费的一点粮食,或许是公共场所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又或是生活中未曾留意的某种习惯,但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造成不良的影响。

须知,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人民城市人民爱,让我们从留意身边的小事开始。

镜头一: 

别让餐饮浪费抬头

餐饮浪费是否在悄然抬头呢?记者日前走访了我市多个餐饮场所后发现,尽管所有餐厅仍然将“光盘行动”的相关宣传标语张贴或者摆放在醒目位置,但部分餐厅餐桌上的剩菜现象却悄悄增多。

浪费现象又在“回潮”是何因?记者走访后发现,这里面的问题可真不少。有的餐厅悄悄取消了“半份菜”,有的餐厅服务人员不再提醒“适量点餐”,有的则开始给打包盒加价……当然,除了这些原因外,消费者长时间养成的不良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7日傍晚,记者在某主打西北菜的中档餐厅看到,大厅和包厢内餐客络绎不绝。某一桌只有5位餐客,却凉菜带热点了10道菜,记者旁观察发现,服务员并没有提醒适量点餐,反而一直在鼓励客人当餐的金额可以参加店里的充值活动。

在隔壁另一家餐厅,某桌食客正在结账,但桌面上还剩了许多菜品,包括没有动过的米饭等主食。见客人已经离桌,服务员立刻动手清理。记者提醒食客可能会回来打包,服务员毫不在意道:“不会的,绝对不要了,这种情况我见多了。”

记者采访多个餐馆的服务人员,不少服务员都告诉记者,的确浪费现象有所“故态重现”。“之前主动打包的客人很多,最近一段时间的确少了。”某餐厅服务员小芳说:“就拿我今天中午服务的3个包厢为例,每个包厢都剩了很多菜,但都没有要求打包,有一桌我都把没有吃完的酥饼装进塑料袋了,结果回头发现客人把它丢弃在电梯口的垃圾桶上。”

大一新生孙小龙刚刚结束了假期工,他告诉记者,以后再也不会到餐厅打工了,因为实在适应不了那种浪费。“有的顾客点的菜可能不合胃口,整盘几乎没动,也不打包,撤台的时候倒掉吧觉得非常不忍,想留下给流浪的小动物吃吧,主管又不同意,心里特别难受。”他说。

孙小龙的母亲张女士也是这家餐厅的员工。她告诉记者,小龙经历过的“心理斗争”她都经历过:“我刚干服务员的时候,看到客人桌上的米饭都没动过,没舍得扔,顺手拿回后厨,结果被经理狠狠骂了一顿,还罚了款。我一方面知道她骂得对,餐桌上剩下的绝对不能再回厨房,一方面又觉得真是造孽,好好的粮食就这样进了泔水桶。”她说。

餐饮浪费有所抬头,除了食客们长久以来养成的不适量点餐、不爱打包等积习一时无法改正外,还有哪些原因呢?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

在某火锅店,服务员小林悄悄告诉记者,老板在去年初就取消了菜单上的“半份菜”,有时候客人问为什么不能拼盘了,她们也很尴尬,只能按照老板嘱咐的“话术”回答,是因为换了菜单或者是价格降低了。

“事实上并没有换菜单,大多数的菜价也只调低了一两块钱,基本没区别。主要原因还是去年以来店里生意不好,老板觉得有压力,所以才不再卖拼盘。”小林说。

在另一家餐厅,经营者刘女士也坦承,已经将之前很火爆的“小份菜”下架了。“主要原因是考虑成本。”刘女士叹气说,“以前客流量大,小份菜一锅出七八份,现在客流小,总出小份菜就容易积单,上菜一慢,客人就退单了。”

除了涉及成本,记者认为,也有一些商家的“小动作”需要为餐饮浪费“回潮”买单。

市民魏彬向记者吐槽说,现在打包真是太贵了。打包怎么会贵?魏彬说,有的商家把餐盒分为大中小3种规格,标价也不同。“以前一个一块钱的餐盒就够用,现在售价1块钱的餐盒,根本装不了多少东西,想要以前那种,就得多花1块。大号的餐盒以前只要两三块,现在却变成了5块。更有甚至,连打包袋都要收费,美其名曰提供的是食品专用打包袋,5毛钱一个。”魏彬说,“投诉吧,人家也没强迫你买,这也不是霸王条款,不投诉又觉得心里不得劲,有时候剩的东西少,就算了,干脆不打包了。”

餐饮浪费抬头是极不该出现的现象,因为举国上下为推行“光盘行动”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让陋习卷土重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镜头二:

让一让,帮帮“盲”

盲道是为盲人提供交通方便和安全保障的必要设施,也是全社会关爱盲人群体的重要表现。无障碍设施规范运行不但体现了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爱,还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包容精神。

几年前,我市曾大规模对城区内盲道进行了重新铺设和更换,基本解决了市区街路上盲道损毁和因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无法使用的问题。由于宣传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广大机动车主和非机动车主注意了停车不压盲道,大大便利了视力障碍者出行。

但随着宣传力度有所下降,记者发现,占用盲道的现象又有所抬头。

10日晚,记者在海勃湾人民路某大型商场门前注意到,傍晚时分,许多摆摊的小贩为了占住人来人往的“中心地带”,丝毫不顾及摆在了哪里,是否压到了盲道。也有沿街商户为了避免自家店门入口被车辆遮挡,便用各种杂物或横停电动车、自行车等占用公共车位,占位的同时也“堵死”了盲道。

这些现象是偶然还是常见?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市民高银霞告诉记者,她居住的陶然雅居小区周围这样的现象很常见,原因是周围有许多非常火爆的餐馆,到了晚间就餐高峰期,停车非常难,占用出口的现象都不鲜见,更别说占用盲道。

盲道总是被占用,会给残疾人带来多少烦恼?有视力障碍的王艳芳告诉记者,她早就习惯了尽量不出门的生活。“夏天晚上家里热得待不住,别人都去广场上纳凉,我连楼都出不了,单元门口都被各种车停满了,更别说外面大街了。所以没人带着,我根本不敢出门。”她说。

除此之外,备受人们诟病的还有宠物在盲道上随处排便的问题。

家住乌达区神华佳苑的郭志平告诉记者,她患有严重的白内障,日常看人看物都是一个“轮廓”,本来早就该做手术,但又因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让她失去了做手术的机会。

由于视力不好,郭志平日常出门非常依赖盲道,但让她烦恼的是,经常走几步就会踩到宠物排泄物。“眼神好的人都绕过去了,眼神不好就只能中招,真是又气又无奈。”她说。

城市文明靠的是大家的“帮忙”。停车时观察一下是否占用了盲道,宠物出门带个集便器及时清理,看到有占用盲道的行为及时提醒……大多时候,只要您愿意帮帮忙,也就“帮了盲”。

镜头三:

休让小广告成大烦恼

市民李平这几天非常烦恼,因为他的爱车车门里掉进去了好几张小卡片。这些小卡片都是被塞在车窗玻璃上的。

“有一次我正在等红绿灯,忽然有人往我车窗塞了一张卡片,我打算降下玻璃拿进来看看,结果一降窗,卡片就溜进去了。”李平说,“还有一次,我上车前看到车窗上卡了卡片,但手一滑,没捏住就掉进去了。”他说。

这样,前前后后至少有三到五张卡片掉进了爱车的车门里,虽然卡片轻薄不会影响安全,但一想起来总是不舒服,于是李平到4S店欲取出来。可维修师傅的一席话让他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师傅说,取卡片的成本比较高,因为需要把车内的内饰板全部拆下来,会产生工时费。另外不仅仅是花钱的问题,内饰板大部分都是靠塑料卡子固定,拆开时都需要大力拆,暴力拆卸完有可能不会像原装的牢靠了,时间长了万一产生异响或震动便没法解决了。”他说。

无奈,李平只能接受小卡片“长住”车门的烦恼,每次上车前想起来都觉得如鲠在喉。

无独有偶,市民王茜也在被小广告困扰。今年夏天,王茜装修完自家房子后,将公共楼道也重新刮了腻子,邻居们受她的影响,纷纷布置起楼道来,今天这户买两盆花放在转角,明天那家给楼道换新窗纱,总之每天一进单元门,就感到特别温馨舒适。

可最近几天,牛皮癣一样的小广告却让大家头疼不已。雪白的墙壁写上了开锁、疏通下水、换窗纱、修水暖等小广告,邻居们开始还会用砂纸将其清除,但奈何刚弄完没几天又有了,看着楼道里斑斑驳驳的墙壁,王茜别提多心烦了。

王茜的同事马燕也告诉记者,她家新换的防盗门被贴了不干胶小广告,由于胶水质量太差,清除的时候发现损坏了门漆,离近了看不出来,离远了看反而有一大片“斑”,让她颇感无奈。

“有人支招说可以照着小广告打过去,要求对方来清理,但我们打时对方会说不是自己写的,态度还非常强硬,让我去报警。我们又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小广告报警。”王茜无奈地说。

小广告素有城市“牛皮癣”之称,一向为人们深恶痛绝,这些小广告张贴在建筑外墙、公交站牌、居民楼道等各种场所,见缝插针,无孔不入,防不胜防。既影响了城市美观,又成为违法犯罪行为滋生的温床,历来是城市文明创建中的顽疾。

对于这些有顽强“生命力”的小广告,城市管理部门向来对其采取“围追堵截”的清理战术,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清理的速度却始终赶不上张贴的速度,也是颇令人感到无奈。

对此,不少居民小区都推出“堵”与“疏”相结合的方式,一边对进楼道的小广告围追堵截,一边在每个单元楼内设置公共橱窗张贴类似信息,倒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镜头四:

公共场所,别吐痰少“裸喷”

随地吐痰陋习由来已久,屡禁不止。进入秋季,喜欢到市人民公园晨练的任娜就发现,步行道上的痰迹明显多了。早上走一圈,总能看到有晨练者一边大声清嗓子,一边将痰迹留在步行道上。

“这可能跟咱们这里的气候有关系,秋冬季容易上火,咽喉不适,但这也不是随地吐痰的理由。”任娜气愤地说。

市民王乐琪也被小区楼道里的痰迹所扰。“我们小区是个老小区,物业服务是代管的,楼道一周才会打扫一次,天天都看到台阶上有痰,真是要多恶心就有多恶心。”她吐槽说。

如果说随地吐痰是陋习,那么让人猝不及防的打喷嚏往往不是故意的。但如果在公共场毫无遮掩的“裸喷”,不但容易遭人反感,还会给他人的健康埋下隐患。

市民孙莉吐槽说她跟电梯“相克”,只要乘坐早高峰的电梯,十有八九会遇到在电梯里毫无遮挡打喷嚏的人。“猝不及防冲着脸就来了,有的当事人还会道个歉,有的则毫不在乎,好像压根不当回事一样。”她说。

其实,这些容易让周围人群产生反感的问题,也并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大难题。有严重鼻炎的郭娜建议。“大多时候我会戴着口罩出门,既能保护鼻黏膜,也可以防止鼻子敏感打喷嚏。而且我经常随身装纸巾,万一没戴口罩,又有情况也能遮挡一下。”郭娜说。

吐痰也是如此。倘若人们都能注意文明,随身携带纸巾,将痰吐在纸巾上包裹后投入垃圾桶,就既能显出自己的文明素质,也不影响他人的生活。

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的当下,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等行为不但是不文明现象,也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危害。因此注意文明素质,公共场合别吐痰,少“裸喷”非常重要。

综上可知,文明素质的养成其实并不难,就在你我的举手投足之间。只要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告别不文明行为,我们的城市就会越变越美,文明的生活也会越来越舒心。

(作者:韩建慧;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