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1-08-26 09:37:12
鲁婷(右一)为游客讲述黄河石上彩绘的故事。 (王颖 摄)
游客为黄河石彩绘拍照留念。 (王颖 摄)
秋日,约三两好友或带着家人,不用远行,谈笑间,就可来到位于赛汗乌素村的西行客栈。
看罢了如诗如画之美景,观罢了黄河水西流之婀娜,听罢了时轻时急之水声,领略了风从河边起之清爽,就这样带着一身花草香,来到一个必“到此一游”之处——黄河彩绘石工作室。
走进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形态各异、大小各异的黄河石。
这些黄河石不是奇石,只是些平平常常粗糙而质朴的石头。
“这些我们腌菜时常用来压菜的石头,没想到在‘能人’手上,变成了艺术品,而且让石头有了生命。”游客李更花感叹。
老太太戴着老花镜沉醉在编织的快乐中,手里红蓝白相间的织物正渐渐变长。虽然,她的额头已被岁月勾勒出深深的皱纹,但她脸上的微笑和头上那一簇各色的小花却映出了幸福;守护在老太太身旁的老爷子,一脸宠溺地看着老伴。虽然他的头发已稀少、牙齿也“不在岗”,但目光却爱意仍浓。他的脖子上围着老伴织的厚厚围巾,脸上荡漾着微笑,仿佛是在对老伴说:“有你在,便是晴天,一切安好!”
怀中的孩子已安睡,母亲小心地呵护,似怕他凉着,又似怕他热着,眼中满是关爱。而孩子戴着虎头小帽,更显出圆润可爱。
曦对轻风巧梳妆。晨风微凉,身穿红袄的姑娘已打开窗,和着花草香气梳妆。也许在她心头,有爱情的萌动;也许在她心头,有赛过村中所有姑娘的好强;也许在她心头,只有青春的无惧和热情。轻轻落笔处,是姑娘梳妆完成,插于头上的几株小花。青春的靓丽和娇羞的美就这样印刻在被黄河水冲刷了无数岁月的石头上。
……
彩绘虽画于普通的黄河石上,却让人有着无尽的遐想。每一块石头,都绘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与幸福。
“黄河母亲般的形象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这些黄河石,虽然普通,不是什么名贵的奇石,但有一天我与它们相遇时,像是得到了它们的召唤一般,想把它们看到的、听到的美好印刻在上面,通过绘画将黄河母亲的恩泽表达出来。”黄河石彩绘创作者鲁婷说。
在黄河岸畔,发生着许多幸福和美好的改变,这些故事是藏在黄河石中的故事,也是黄河记忆中流淌的美丽印记。
西行客栈的前身是头道坎和农牧场村民小组。2014年前,头道坎村民小组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各式各样的农家房屋分散在村庄各处,几条土路弯弯曲曲地通向村民的家门口,东一块西一块的玉米地、果树林散落分布。而农牧场村民小组虽然房屋成排,但因为房屋大多是老房,院墙和房屋并不能达到整齐划一。条件好的村民屋舍新一些好一些,条件不好的村民家的房屋连遮风挡雨的要求都达不到,院墙更可用“残垣断壁”来形容。两个村更是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民出门进门全是土路,人过沾小土,车过起大尘。而且猪圈、羊圈守在村民的家门口,人还没进村,臭味已经先扑面了。过年过节,杀猪宰羊想请亲戚朋友吃顿杀猪菜、喝口羊杂汤,刚进村,猪圈、羊圈里的臭味就能把客人熏得没胃口,吃饭时轰不走的苍蝇更是让村民尴尬。
2014年,海南区将头道坎和农牧场村进行整合,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村脱贫工程——依托黄河在内蒙古境内唯一一段西行的区位优势,采取“企业开发+政府补贴+群众自筹”的模式,按照旅游地产开发项目的理念,大力打造观光旅游农业;坚持产业兴村、企业带村、特色立村的思路,引导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西行客栈已成为知名的旅游村。
“在黄河边捡到黄河石时,我并不能立即下笔,而是先要和它们对话,‘听’它们诉说看到的、听到的故事。有时,我要和这些黄河石相处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才能落笔。有时,落笔后却又忽然迷茫了,要洗掉后重新下笔。我感到,这里石头上的每一幅画,是它们向我‘讲述’的发生在黄河岸畔普通人家的幸福故事,也是乡村振兴发展中发生的动人故事。”鲁婷说。
农业兴旺、乡村美丽、农户富裕……幸福的故事,讲也讲不完。而讲述母亲河故事的人——鲁婷,也将在和黄河石不断地“对话”中,用彩绘记录下美好、记录下幸福,更记录下发生在黄河畔点点滴滴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让沉睡千年的石头变得鲜活而灵动,让亘古悠远的黄河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作者:王颖;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1-08-26 09:37:12
乌海日报社 | 2021-08-26 09:35:34
乌海日报社 | 2021-08-25 10:06:01
乌海日报社 | 2021-08-23 1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