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1-08-19 09:25:52
李秀玉的旅行日志。
在长征纪念地合影。
庆祝仪式上合影留念。
途经地的邮戳。
途经危险地段。
退休之后,该怎样安度晚年?是含饴弄孙,还是与文艺相伴?抑或其他方式。相信,每个人的选择不尽相同。而对于王岭、李秀玉夫妇来说,他们的选择有些“另类”。今年3月份,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他们决定以单车骑行的方式重走红军长征路,而这一骑就是万里之遥。一颗赤子之心,两辆单车,166天,途径14个省区……这对骑行伉俪用坚韧、执着完成了一次看似不可能的“壮举”,完成了一次“红色之旅”,一次向革命先辈致敬之旅。
王岭出生于1963年,2012年开始骑行。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王岭做出了影响一生的决定。当时,网名“不老人生”,真名王锡康的江苏盐城籍骑友骑行经过乌海,王岭等乌海骑友设宴款待“不老人生”。席间,王岭得知,“不老人生”堪称骑行界的传奇,曾成功骑完“长征路”。此番,他志在利用几个月时间实现沿黄河、长江骑行的目标。
志趣相投,“不老人生”与乌海骑友相谈甚欢,大家互相留下了QQ等联系方式。彼时,王岭萌生了“长征行”的想法。2018年,王岭开始筹备远行,查找资料,规划路线,置办装备……“骑行路线的设置完全还原了红军长征的路线,乌海到南昌一段,我自己设计,南昌到延安一段,依据的是‘不老人生’当年的线路资料,我是从他的QQ空间查到的。”王岭说,“‘做功课’是个辛苦活儿,光笔记我就抄了两本,密密麻麻的文字见证了我的努力及期许。”
当然,还有体能储备。为了保持充沛的体能和良好的骑行状态,王岭自2018年便投入紧张艰苦的训练中,每天坚持骑车四五十公里,一年到头,风雨无阻,除了大年初一休息一天,基本上全年无休。不仅自己兢兢业业,王岭还拉上自己的妻子李秀玉一起训练。
2019年,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王岭本想借此主题走一下“长征路”,可是,1966年出生的李秀玉尚未到退休年龄,同时,她又不放心王岭一个人出远门,出行计划只能搁浅。时间来到今年年初,李秀玉终于退休了,“庆祝建党100周年 我爱红军走过的路”骑行活动也进入倒计时。
今年3月1日,雪后的乌海寒气逼人,但王岭、李秀玉的心中燃烧着一团火。因为,梦想即将远航,他们就要“骑走长征”喽!当天,市自行车运动联合会组织骑友前来为二人饯行。令人感动的是,5名骑友在送行仪式后开展短途护行,其中,3人护送至蒙宁界,两人护送至西安。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在西安,骑行伉俪与乌海骑友分别,踏上征途。从西安到南昌这一段,并非红军长征路线,可王岭认为,必须去一些代表性的红色景点转一转才算不虚此行。所以,河南新县的许世友将军故居、墓地,湖南的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故居以及江西的井冈山、安源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的起点,亦是骑行伉俪骑行“长征路”的起点。前路漫漫,山水遥遥,想当年,红军长征是何其艰难,如今,情况又会如何呢?采访中,王岭说,当时心里真的没底,只能做好迎接“风雨”的准备。
果不其然,对骑行伉俪而言,接下来的考验一个接一个。贵州素以山高路远闻名,一天,王岭和李秀玉早上8点出发,历经近12个小时的爬坡过岗最终骑行完成一段80公里的国道,就在距离枫香镇约6公里处,意外发生:下坡时,李秀玉一个急刹车导致人、车摔倒,她的下巴、左腿等处受了轻伤。恰逢此时,一辆车突然停在了李秀玉前面,一个小伙子下车询问了她的伤势,见无大碍,才驾车离去。“那个小伙子的举动让我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温暖,如今想起,依然觉得很感动。”李秀玉说。
经由毛儿盖大草原,川西北糟糕的路况着实给王岭夫妇上了一课:这是一段长达88公里的乡村公路,年久失修导致先前的硬化路面已“恶化”成了砂石路。用李秀玉的话说,一眼望去,全是大坑,俨然是“炮弹路”。李秀玉的状况稍好,依靠电动助力吃力地骑到了终点。王岭则不然,李秀玉左等右等也不见人,心急之际,王岭坐着一位藏族年轻人的摩托车赶了上来。不远处,另一位藏族年轻人正推着王岭的自行车上坡。原来,又是遇到助人为乐的好心人。
西南地区地势起伏,骑行之难,可想而知。那一回,在云南境内,王岭和李秀玉寻找巧渡金沙江战役遗址纪念馆未果,遂进入四川。听一水果小贩说,附近有一处当年毛主席山洞指挥所的复制品,就想去参观。时间紧,条件有限,他们连中午饭也没顾上吃,只啃了点儿水果,坚持骑过长长的隧道,向指挥所进发。岂料,爬坡路段再次成为“拦路虎”。咋办?关键时刻,“救星”来了,三个驾驶农用车的当地人停下车,热心地载着王岭、李秀玉上了坡,中途,还给他们买了水。“要不是当地人帮忙,我们恐怕要骑到后半夜。看来,还是好心人多。”事后,王岭感慨地说。
依然是毛儿盖,从黑水到毛儿盖90公里,路况复杂,险象环生,泥石流遗留的碎石随处可见,一条窄窄且泥泞的路伸向远方,一侧是悬崖峭壁,一侧是湍急的河水,本不结实的路面已被河水掏空,李秀玉不由得心惊胆战,不敢骑车,亦不敢停车拍照。
“长征路”,骑行伉俪多数时间“在路上”,骑行之余,访名胜、览风景、尝美食等点缀着他们的生活。尽管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倒也落个逍遥自在。休闲之外,李秀玉注意收集各地的邮戳,还将每天写旅行日志的习惯进行到底。她说:“每天即便再累,我也要写日志,力争做到当天事当天毕,有时写着写着就睡着了,那就第二天一早接着写,反正不能欠账。有人不解我的行为,我想说的是,日志是我们‘新长征’的记录册,记录着我们的生活点滴,记录着我们的真情实感,喜怒哀乐。”
翻阅李秀玉的旅行日志,有几篇格外令人动容:
5月7日,我们骑车到“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参观。
新圩阻击战中,红军战地救护所收治的100多名重伤员被托付给当地群众照看。红军部队撤离后,这些伤员不幸落入地主反动武装的手中。凶残的敌人,用绳子把伤员五花大绑,全部推入井中……这是当时的历史背景。
殉难的红军战士有的只不过是十几岁的孩子,可是,却被敌人残忍杀害,舍身成仁。伫立于纪念园内的酒海井红军烈士殉难处前,我心情极其沉重,不免泪雨滂沱。
5月8日,星期六,今天一天的参观内容都是“湘江战役”。展出的内容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长征”,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付出惨重代价。中国共产党历经千辛万苦、生死磨难,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伟大历程,震撼人心!
今天一楼大厅“英雄群雕”前,有人唱了《湘江渡》:“十年莫食湘江鱼,江底尽埋英烈骨……”听得人直掉泪。
参观完“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界首渡口”纪念石,我们骑车来到“红军长征突破湘江光华铺阻击战遗址”,遗址右手边是一个广场,广场上面就是烈士墓。在祭拜革命先烈时,苦于找不到售花之处。一位导游姑娘听说我们从内蒙古骑行而来,非常钦佩,慷慨地送给我们两枝花,一解我们的燃眉之急。感谢广西人民!
7月22日,今天依旧阳光灿烂,若尔盖的早晨比较清冷。骑行15公里后,我们到达“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这是红军过草地后,已经看到了“胜利曙光”,700多名红军战士因冻、饿、累、病全部牺牲在班佑河畔。这个故事我已经听过很多次了,但每次都会热泪涌动。
之后,我们又骑车往“金色鱼钩”和“七根火柴”红军烈士雕塑处参观祭拜。《金色的鱼钩》是小学语文课文里的一篇文章。红军过草地时,老班长为照顾因病掉队的3名小战士而饿死在草地上的悲壮故事。
我当过老师,曾经,我就给学生讲过这篇课文,当时,我几度哽咽。这个故事将感动我的一生。
“七根火柴”里的那位牺牲在草地上的无名战士,跟老班长一样,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无私无畏,勇于牺牲,他们都是党的忠诚战士。
8月5日,王岭与李秀玉到达延安市吴起县,瞻仰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和纪念碑,和历史“胜利会师”。
8月13日,王岭与李秀玉终于回到乌海,这也标志着“庆祝建党100周年 我爱红军走过的路”骑行活动圆满结束。166天,日均骑车80公里左右,骑行12612公里,途经14个省区,走遍了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等19个中央红军长征重要会议旧址,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等9个重要战役旧址去了8个……
回首骑行的“长征路”,王岭与李秀玉感慨万千,认为收获满满。李秀玉总结说:“以平凡之身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后辈留下了精神财富;深切感受到了党的伟大、革命先烈的忠诚担当。”
(作者:董巍巍;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1-08-19 09:25:52
乌海日报社 | 2021-08-12 09:32:59
乌海日报社 | 2021-08-05 09:22:43
乌海日报社 | 2021-07-30 09: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