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2021-06-08 10:40:05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我为群众办实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走进田间地头、大棚,为居民解决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 (路静 摄)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让广大党员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也要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过上高品质幸福生活。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学习实践同步推进,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通过推出一批惠民便民举措、实施一批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增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知责思进,高位推动,全面吹响“集结号”
“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基本着力点。
知责思进,高位推动。我市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全面吹响“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集结号”。
“要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委书记唐毅对我市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具体要求,指明了工作方向。
善弈者谋势。我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重大政治任务,强力有序推动。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后,我市第一时间起草《“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率先提出“立足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工作职责办实事,立足党员干部本职岗位职责办实事,立足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办实事,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办实事”“四个立足”办实事原则,提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效。
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市领导以上率下,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小情,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听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情况汇报,现场调研推进民生实事办理。其他市领导深入包联的重大项目现场,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区各单位领导班子成立调研组,深入党建联系点、包联社区、基层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及时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研究提出对策措施。
我市开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三问”活动,在市属各类新闻媒体发布关于开展“三问”活动公告,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设立留言板等渠道,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各区各部门各单位采取开设网站留言专栏和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关于开展“三问”活动公告、设置“三问”留言板等方式,充分听取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
海勃湾区通过设置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征集箱等方式,设立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定期开门接待群众,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乌达区将每周五设置为区长接待日,专门解决优化营商环境中企业遇到的问题,搭建起了政府与企业零距离、面对面沟通和解决困难与问题的平台,畅通了沟通渠道,加快了问题解决的速度。
海南区全方位谋划项目,先后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务网站等平台公开征集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以“微实事”撬动“大民生”,以“强普惠”助推“学党史”。
截至目前,全市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受理“三问”问题2416个,已办结1587个。同时,不断完善社情民意处置工作流程,定期对各责任单位办理情况进行通报,并纳入市委督查检查范围,确保有效推动解决一批实际问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市区协同联动,部门及时跟进,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全市掀起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热潮。
市委、市政府率先制定“四个清单”“四个计划”,明确“四个时限”,确定了13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海勃湾区公布了“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林荫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加快推动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推进,启动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力促嘉豪、蒙西阳光丽舍幼儿园建成,持续提高普惠性幼儿园入园率”等14个项目;乌达区公布了“投资1.3亿元,加快金祥佳苑、永昌佳苑等3个棚改小区配套设施建设”“投资1900万元,完成现代教育提升一期工程”等13个项目;海南区公布了“启动实施运煤通道两侧地质灾害治理、自然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哈布其干沟大气污染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等15个项目;市民政局公布了“市老年养护服务中心年内投入使用”“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等17项工作清单……各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上下联动,公布“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推动民生项目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戴党徽、亮身份、办实事、树形象”活动。目前,全市党员干部共公开“承诺践诺”事项7527件,已办结3770件。
开展“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建设服务站点、深入组织动员、深化岗位建功凝聚社会力量,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弘扬志愿精神。
把时间花在基层,把百姓装在心里。各级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带着感情下去解决问题,做问题的“终点站”,不做矛盾的“中转站”,让群众感受到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带来的可喜变化。
知难勇进,精准发力,切实聚焦“办实事”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力之所至。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找准工作切入点,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大事小情,大力推动解决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这段时间,在海勃湾区团结小区,施工人员正在加紧施工,确保按时完成小区改造任务。小区改造内容主要有硬化小区内道路、更换小区内外网排水管道、安装照明设备和监控设备、新建门房、增设门禁系统等基础便民公共服务设施。
“这个小区1987年建成,距今已34年了,管网老旧,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小区环境也越来越差。希望改造后,小区生活环境面子上、里子上都有改善。”居民仲伟民说。
今年,包括团结小区在内共有16个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其中,海勃湾区9个、乌达区6个、海南区1个,改造总面积35万平方米,涉及4000多户居民。“改造前,住建部门和社区网格员广泛征求了居民对改造的意见和建议,从居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居住问题出发,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了改造内容,在改造期间争取加快进度,力争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16个小区的改造。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住建局物业科物管中心主任敖登格日乐说。
“启动1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3个重点民生实事之一。目前,13个民生实事项目已全部启动。老旧小区开工率100%,全区排名第一;棚户区改造、滨河二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2个项目正办理前期手续;市老年养护中心已完成工程质量验收,对发现的问题正在进行整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组织消防验收;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住宿楼、市人民医院门诊楼2个项目主体已封顶,进入装修阶段;九龙国际广场项目外部装修和内部设施安装已基本完成,整体进入收尾验收阶段,商业体的整体业态布局已经初步确定,正在进一步调整完善,招商工作已经启动,部分项目和品牌已经签约或达成入驻意向;分步实施市属普通高中寄宿制改造项目,乌海六中全寄宿制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已编制完成,市一中正在完善可研报告,市十中已完成初步选址;全市148个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小区,已完成首次登记139个,完成率93.9%;市客运枢纽站正加紧与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邮政管理局、环通公司、市公交公司四家单位协商搬迁入驻事宜;省道217线海勃湾绕城段路已完成总投资的71%,完成桥梁、路及挡土墙工程80%以上,路基土方工程约50%;文明社区(小区)创建工作正有序推进,细化完善了《文明社区(小区)创建细则》,集中开展包联共建小区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先后印发了《乌海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乌海市企业优化提升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6个子方案,积极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全市15个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已基本完工,51个项目正在建设。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助推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跑出“加速度”。
日前,在市民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市民李艾扫描了不动产登记一次性告知单上的二维码,要交什么材料、走哪些流程、去哪个窗口办理,一目了然。对照上面的服务指南,很快准备好了所需要的材料,拿给志愿者服务岗的工作人员帮忙初步检查后,很快就办理好了不动产转移登记业务。
这是该中心简化流程、优化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为的就是让老百姓少跑路,更方便快捷地办事情。
我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坚决抓好自治区党委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高规格成立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建立会商研判、政企沟通等工作机制。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出台“十项举措”,在政务服务方面做到“五减三最”,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等方面打出组合拳,87.5%的事项实现“网上办”,1203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 75 个工作日以内,“主辅流程并联跑、掌上监管全公开”典型做法在全自治区推广。通过一系列措施,持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努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一流营商环境。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将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当头等事来做,采取过硬举措,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办实事“项目清单”,确保细处着力、落地见效,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市人社局在解决群众需求上做“加法”,建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推行承诺践诺活动,每名党员承诺办好1件为民实事,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认领1件民生事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建立为民服务事项清单,跟踪推进落实情况,推动每一项为民服务举措落实落地。在经办流程上做“减法”,扎实推动人社服务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服务“一卡通”。在政策落实做“乘法”,开展“政策找企”“政策找人”活动,落实稳岗返还政策,充分发挥新开工及重点企业定期调查机制、农民工“点对点”服务机制等5个机制作用,切实解决求职者“就业难”、失业者“生活难”、企业“用工难”。在消除难点痛点上做“除法”,针对社会保险欠费企业实际困难,量身定制欠费补缴方案,提出稳定人员队伍的合理化建议,为企业纾忧解难;为宜和老年公寓老人开展养老保险资格认证,保证老年人养老保险待遇的及时足额发放……努力打通优化营商环境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搭建了“乌海市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微信群”,为企业提供沟通协调、代办帮办、预约服务等保障服务。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主题特色服务,在自治区政务服务网乌海门户和乌海市民网上办事大厅上线46项主题服务,逐步实现一件事“一表申请”“一次办好”。对行政审批事项不断进行时限、要件、流程的压缩、精简和优化,办理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了78.5%,办事要件在原有基础上精简31%,办理环节由5个优化为3个。
市公安局为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户办证和企业干事创业,出台25项办户办证便民利民措施,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充分享受到公安“放管服”改革的成果和红利,同时在广场警务工作站增设交通违法缴纳窗口,方便群众就近办理,节约了办事群众的时间。
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出了速度,办出了力度,更办出了温度。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广泛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放在心上,积极为民排忧解难,真诚为民办实事。
前不久,海南区公安分局拉僧仲派出所民警李妍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辖区96岁高龄的张奶奶身份证早已消磁,其本人长期卧病在床,只有张爷爷一个人照顾,补办身份证成了难题。于是,李妍回到所里将设备装进背包“上门服务”,为老人补办身份证。老人瘫痪在床,给拍照和指纹采集加大了难度,李妍想办法,用白布作人像拍摄背景、用护手霜作指纹润滑剂,终于帮张奶奶领上了新的身份证。
我市启动“万名基层干部下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全市410个包联共建单位深入601个小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依托“我帮你 8+N”特色志愿服务队,推动“红色故事汇聚红色力量”“我帮你·办靓宣传”“我帮你·红嘴鸥”等特色志愿服务常态化推进。
我市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组织动员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党员群众积极投身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列,在各行各业组建“我是公务员·我帮你”“我是教师·我帮你”“我是人大代表·我帮你”“我是政协委员·我帮你”“我是企业职工·我帮你”“我是乌兰牧骑队员·我帮你”等志愿服务队,用自己的善行义举影响他人、带动社会,擦亮‘我帮你’志愿服务品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开展“我是党员我帮你”“我是团员我帮你”圆梦微心愿征集活动,以爱心捐赠、理论宣讲、乌兰牧骑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为群众送关爱。
截至目前,我市通过科普下乡、扶贫济困、政策宣讲、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等形式,开展“我帮你”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次,服务群众10万余人。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群众“急难愁盼”什么,就着力解决什么,为群众排忧解难。
“乌达区巴音赛街与团结路交叉口红绿灯故障。”
“好的,已转派乌达区市政管理所办理。”
“海勃湾区七小路口有自来水管道跑水严重,快来处理一下。”
“好的,我们将迅速和海勃湾区城市供水公司联系,处理结果将及时和您反馈。”
……
第一时间听取群众呼声,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难题。“为确保市民诉求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我们牢固树立‘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的理念,全力打造‘汇民智、解民忧、暖民心’服务平台。”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话务员兰鑫浩说。
我市充分运用“12345”市民服务平台及时解决群众当前急难愁盼问题,截至5月25日,通过热线、微信、微社区等渠道共受理市民反映的民生问题 10583件,已办结7638 件。
我市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维护民利、提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到合理合法诉求解释到位、实际困难帮扶到位、非法缠访依法处理到位。压实市领导带头包案责任,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头包案,每周对化解进度进行调度,并对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围绕土地征拆、问题楼盘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集中攻坚化解,减少信访存量。目前中央巡视组移交我市的191 件民生类信访案件已全部化解。
知重奋进,担当作为,持续树立“风向标”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我市将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把为民办实事贯穿于加快推动建设现代化乌海的全过程,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活动工作成效的标准,确保“十四五”开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海勃湾区将聚焦聚力“五个着力”,即着力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着力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着力从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办实事、着力从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着力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着眼长远解决民生问题,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乌达区将立足当下,聚焦民生领域,解决一批教育、医疗、信访等群众关注度高、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把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基本民生的制度保障能力。
海南区将“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作为落脚点,深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打造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升级版,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各行业各单位将结合实际,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对于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科学精准确定民生项目清单,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集中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切实把办实事解难题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
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乌海大地上,一个个为群众办实事的身影活跃忙碌,一声声为群众办实事的脚步声铿锵有力。一件件实事,办进了万千百姓的生产生活中,也办到了市民的心坎上。
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如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成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强大动力,奋力谱写乌海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作者:强建国)
乌海日报社 | 2021-06-08 10:40:05
乌海日报社 | 2021-06-07 09:36:13
乌海日报社 | 2021-06-07 09:33:34
乌海日报社 | 2021-06-04 09: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