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2021-05-07 09:33:50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德晟杯”文学作品大赛】
1980年,海勃湾新华街与海河路(今人民路)交会处。 (资料图)
61年前,我乘火车来到海勃湾,踏上这片土地就是从这一条路开始的。这条路是从火车站通向市区的唯一一条道路,俗称车站路。那时,海勃湾尚未建市,桌子山矿区党政机关从拉僧庙迁到这里刚一年。后来,在路的南侧建起了新华书店,这条路被正式命名为新华街。按照城市建设规划,新华街与跃进路(后改为海河路,今人民路)交会处被确定为城区建设的中心坐标,新华街是城区建设方格网式布局中东西走向的主骨架。从中心坐标向东至市一中,叫新华东街;向西至火车站,叫新华西街。
新华街原是一条土路。从新华书店往西,路两侧是连绵起伏的沙丘,上面长满了沙棘、沙蒿、梭梭、沙冬青等耐旱植物。1960年秋天我刚来的时候,在路南面不远处的沙滩上搭了十几顶帐篷,上面印有“三盛公砂石厂”几个红色大字,工人用筐子把沙子担到火车上运走。他们要把沙子运往何地,当时我不知其所踪。我有两个远房叔伯在那里干活,我因一时不知要去的单位在什么地方,只得在他们的帐篷里住了两个晚上。那时,风特别多,也特别大,刮起大风来,飞沙走石,漫天黄沙,“呜—呜—”吼叫的风声撕心裂肺。人走在路上,鞋里灌满了沙子,脸被打得生疼。大风过后,一个个流动的小沙包出现在路面上,人和车辆难以通行。据我老伴回忆,有一年春天,供水单位招了几十名家属工,在新华西街挖一条输水管道,白天挖好了,可大风刮了一夜就给埋住了,第二天还得重挖。这样的返工,三天两头发生。晚上收工时,他们把铁锹埋在沙堆里,也不会丢失。“飞沙走石满穷塞,万里飕飕西北风”,是对这里风沙天气的真实写照。
新华街两侧的房屋建筑屈指可数。除了几处稀稀落落的平房外,可以称得上“楼”的建筑只有4座半,其中4座都建成于1960年。一座是位于新华东街北侧,由桌子山矿区人民委员会投资兴建的矿区党政机关办公楼,共4层,3000多平方米,是乌海地区第一座机关办公楼,也是当时海勃湾城区的最高建筑,可以称得上是办公楼中的“元老级”了。此楼后为海勃湾市、海勃湾区党政机关办公楼。笔者曾在那座办公楼里工作过8年。第二座是位于新华西街北侧,由桌子山矿区商业局投资建设的两层百货楼,1600平方米,是早年唯一的购物中心。另两座是位于新华东街尽头南侧的桌子山矿务局煤校(后为桌子山矿务局职工子弟中学、海勃湾市第一中学)两层红色砖拱式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4000平方米。以上4座楼的面积加起来总共是8600平方米,只相当于现在一座金盘商厦商用面积的41%。半座楼是位于“元老级”办公楼对面,从1963年开始建设的桌子山矿务局机关办公楼,只建了一层半(二层未封顶),因1965年矿务局下马而停建,人称“矿务局破大楼”。兵团四师医院刚迁来时,曾在那座大楼里办公。我们报道组因人多房小,也在那里找了一间临时办公室。直到1975年,在大楼的基础上建成海勃湾市直属机关办公楼。1976年乌海市成立后,成为市党政机关第一座办公楼。我是第一批进驻那座办公楼的工作人员。
为了改善市容市貌,方便市民出行,1968年,从火车站到跃进路的新华西街铺设了水泥路面,后向东延长至市一中门口。这是乌海地区也是当时伊克昭盟境内第一条城区水泥路面街道。
为了绿化城市,改善环境,在新华街两旁栽植了大量能抗风耐寒、适于沙漠地区生长的沙枣树,同时栽植少量的杨、榆、椿、槐等树。由于当时城区没有铺设供水管道,只能用汽车和毛驴车去黄河边拉水浇树。沙枣树被称为水土保持、防风造林的先锋树种,有“沙漠奇秀”的美誉。不几年,新华街两旁的沙枣树便郁郁葱葱,如林如带,成了大漠新城一道靓丽的景观。到了夏秋季节,满街的沙枣花飘香,沁人肺腑,满树的沙枣果累累,举手可摘。那时我家住在矿务局先锋区,与新华东街近在咫尺,孩子们常到沙枣林里捉迷藏,摘沙枣吃。后来,随着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沙枣树渐渐退出城区,被各种行道树、观赏树所取代。但沙枣树建立的历史功绩,永留史册,有口皆碑。在海勃湾城市供水楼前,即新华东街与公园北路交叉路口,至今仍有一棵已有50多年树龄的老沙枣树,主干上的老皮虽已纹深斑驳,但新枝上的叶片却苍翠碧绿,老干新枝交相辉映,仍雄风不减,神韵犹存。城建部门特立石撰文纪念。那棵老沙枣树像一位历史老人,向人们诉说着世事沧桑,历史巨变。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面实施旧城拆迁改造战略的快速推进,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基础建设日臻完善。分布在新华街两侧那些低矮、陈旧的房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在市区黄金地段、新华东街北侧那座“元老级”办公楼旧址,100来米高的两座通用时代广场大楼并排而立,高耸云天,气势恢宏,还有万联百货、金盘商厦、九鹏鞋业大世界、天亿大厦、太格集团办公楼、亿信国际大酒店等等高大的楼群鳞次栉比,风格各异,充满了现代化建筑的浓厚气息。经过多次拓宽改造,新华街变得更加宽阔、平坦、明亮。位于新华西街顶端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的乌海火车站站前广场,以及耸立在广场中央22米高的“黄河明珠”大型雕塑和平卧在雕塑底座各1.88米高、3.76米长的4只黄铜雄狮雕像,向人们展示了黄河金腰带上这颗明珠的华丽妩媚和勃勃英姿。
我或披着旭日的霞光,或沐浴着落日的余晖,多次伫立在新华街与人民路交会的十字路口,看着人流如织的场景,看着灯火辉煌街景,看着现代化都市的繁华和喧闹。想起过去那个人车稀少、空旷寂寥的小土街,不由得感慨万千。
一条街道是一座城市的缩影。
光阴荏苒,时不我待,60余载,稍纵即逝。如今,我已到垂垂暮年,而我所在的这座城市却变得越来越年轻漂亮,越来越有魅力。 (作者:鲁菏东)
乌海日报社 | 2021-05-07 09:33:50
乌海日报社 | 2021-05-07 09:31:50
乌海日报社 | 2021-04-30 10:55:15
乌海日报社 | 2021-04-28 09: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