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绘就城市发展新画卷

乌海日报

2021-01-05 11:05:15

【盘点 2020】

海勃湾区新华街道幸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党建园地。 (蔺丽华 摄)

乌达区巴音赛街道团结社区“6070”居民自主调解协会成员开展日常巡逻。 (曹艺 摄)

海南区拉僧仲街道志愿者在辖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曹艺 摄)

民生事项逐件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市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在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乌海市以党建为引领,绘就城市发展新画卷。

作为自治区西部新兴工业城市,建市40多年来,我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化率达到94.7%。在经济发展方式深刻转变和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我市深刻研判城市基层治理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满足全市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高位推动擘画城市

基层治理“宏伟蓝图”

乌海市因煤而建、依煤而兴,先有矿区后有城区。在工矿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型中,大量工矿棚户区居民搬迁进城,给城市治理带来不少难题。比如,如何让搬迁居民尽快适应和融入城市,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如何加快补齐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短板和历史欠账,让搬迁居民早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等等。实现转型发展的善治,必须用时代的视角来审视城市治理问题,必须用治理的思维来解决面对的各种难题。

为此,我市围绕加强系统建设、整体建设,建立由市委牵头抓总,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齐抓共管的责任落实链条,真正把城市基层党建的“动力主轴”拧紧建强;继续实施城市基层党建“融合行动”,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向开放、联动、融合迈进。2020年3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形成“1+6”制度体系,从顶层设计和推动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依托市、区两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系统谋划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集中解决了社区工作者薪酬递增、社区减负增效、经费保障等重点问题。

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分三个阶段夯实城市基层治理基础。到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以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治理改革,构建起权责明确、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全面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局面基本形成。到2021年底前,城市基层治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取得成效,基本形成以体制理顺、制度健全、力量下沉、组织关系顺畅为主要标志的党建引领治理运行机制,基层治理能力有效增强。到2022年底前,完成城市治理制度改革,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制度机制更加成熟定型,以高质量城市基层党建引领高水平基层治理,初步形成有特色、有亮点、可复制、可推广的乌海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验。

全神贯注勾画治理

体制改革“线条细节”

城市在快速发展,城市治理难度也日益加大。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特色街区打造、社区服务提升等工作,着力让乌海这座祖国边疆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宜居,但巷陌之间的私搭乱建、环境污染以及居民区物业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群众意见较大。市委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上级有关精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通过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强化街道统筹服务功能,激活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到实处。我市聚焦让街道党组织发挥基层治理的枢纽作用,总结2019年在主城区2个街道深入开展的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改革试点经验,全面深化基层治理制度改革。

实施面向街道的扩权赋能,改革后全市街道主要承担加强党的建设、组织公共服务等8项职能;赋予街道重大事项和重要决策建议权等7项权利;进一步明确街道具体职能职责,建立职责清单,厘清政府部门与街道的责权边界,构建职责清晰、简约高效的街道行政管理体制,让街道真正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

实施面向基层的减负增效,规范区街、街社运行规则程序和权责关系,全面清理签订的各类“责任状”,规范对街道的评比达标、示范创建等活动。通过“减上补下”和“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将市、区两级行政事业编制资源下沉街道,推动编制资源向街道倾斜,确保每个街道行政事业编制达到35人。

探索基层执法新模式,推动城管、市场监管、市政、园林等执法力量下沉,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建立健全部门与街道行政执法协调配合机制,建立多部门协同解决事项协调督办机制。下沉部门工作考核和主要负责同志任免听取所在街道意见,真正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基层治理难题,保障了街道党组织更好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改革成效显著。

一网统揽画好

基层治理“点睛之笔”

我市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全面树立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新理念,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全面加强“网格化治理、组团式服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全覆盖设置网格786个,积极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促进治理重心下移、治理效能提升。建立“一格一长一警一专多兼”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统一招录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本地户籍专职网格员,专职网格员按照每人每月3800元落实薪酬待遇。动员楼栋长、老党员、志愿者担任民情员、协调员、巡防员,配备兼职网格员3300余名,全市每个网格专兼职力量达到5人以上。按照“一大脑、五平台、N场景”模式,升级完善网格化治理智能化平台,专职网格员手持终端网格通,建立起高效运作、资源共享的公共管理服务平台。

通过做实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找准了党的工作与群众所思所盼的共鸣点、改革创新的着力点、根本利益的结合点,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取得了“一个突破、两个转变、三个提升”的新成效。一个突破,即实现了城市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新突破;两个转变,即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精准化转变、治理力量由依靠政府主导向共建共治共享转变;三个提升,即广大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得到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得到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感得到提升。

多点发力渲染基层治理

服务“整体色彩”

我市构建“1+3+20+N”四级党群服务中心总体布局,统筹资金6700万元,按照“一厅六区多元”模式建设镇街道、村社区级党群服务中心,严格落实党群服务中心事项准入制度,突出政治引领、为民服务、基层治理三大功能,最大限度把服务窗口下移到镇(街道)、村(社区),承接相应的基层党建工作任务,为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全市规划建设119个党群服务中心,已建成94个,完成率79%,建成覆盖15个街道、69个社区、3个产业园区和城市商圈的党群服务中心联盟,党员和群众不出1公里范围就能享受到各方面的便利服务,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经过连续五年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全市党支部标准化率已由2016年的不到30%提高到95%以上。2020年,着力推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向高质量迈进,集中开展“最强党支部”建设,完善区委和市委各直属党(工)委专题研究支部建设工作机制,建立了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党支部联系点,建立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常态化机制,培育选树示范点100个,全市30%以上党支部达到“最强党支部”标准,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党支部建设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探索实施“红色物业”行动,破解小区物业管理难题,充分发挥物业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物业企业服务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协调发展,在海勃湾区探索推进“红色物业”,推进基层党组织建在物业服务和自治服务组织服务链上,成立区级物管行业协会联合党委,发挥区域兜底和行业指导双向作用抓物业企业组建。同时,为物业企业党组织和业主等治理主体搭建区、街道、社区、小区、网格五级协商议事平台,形成小区治理新模式,及时解决居民需求问题,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王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