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4 18:26:19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黄河之水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依托沿黄经济带,发展生态高效农业。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数千年来始终在造福沿线省份全流域的人民。
乌海地处黄河中上游,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流经内蒙古的第一站,一直以来备受黄河母亲的温润滋养。借黄河之水浸润灌溉,以黄河文化繁荣哺育,乌海今日的生态好景、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滔滔黄河水积淀的成色与底色。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作好新时代的大合唱”,乌海人正努力拨响绿色的琴弦,奏出时代的节拍,唱出黄河之滨的“乌海好声音”。
看河湖如笔描绘美丽乌海
仲夏时节的黄河岸畔,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翠色地毯上,鲜花织出了五彩的“锦缎”,一条市民游客爱极了的滨河绿道在欢声笑语中美丽呈现。无论何时,青草的芬芳、湖水的幽香都会扑面而来,让人不禁生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之感。
2013年,蓄水面积达118公里的乌海湖借黄河之势应运而生。乌海湖位于黄河内蒙古乌海段的主河道上,由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蓄水形成。湖水顺势流入乌兰布和沙漠,形成众多各具特色、千姿百态的沙岛,这些沙岛镶嵌在一碧万顷的开阔湖面上,似黄金浸润在碧玉之中,金光闪闪,柔情脉脉。
“黄河好啊,给了我们乌海湖,给了我们两岸美好的风光,给了我们乌海山清水秀的好生态!”在乌海生活了五十年的老矿工王长喜是乌海湖生态旅游区的常客,如今闲来无事便过上了观海听涛、赏花逐绿的日子,让他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在乌海湖东岸千亩花海“种花弄草”的张立平也颇有此感。作为一名从事了二十余年绿化工作的园林人,他深知在乌海种活一棵树、种成一片林有多么不易,感受着亲自参与“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的获得感,他更明白黄河水灌溉对园林绿化工作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拿主城区来说,远到东山之巅、甘德尔山,再到林荫大道满目苍翠、星罗棋布的城中公园,引黄灌溉工程惠及东西南北各处区域,黄河水参与了也见证着乌海的绿色变迁。但我们不能也不会浪费一滴黄河水,大面积启用智能灌溉系统就是要做到精确、节约使用黄河水,绿化灌溉的同时呵护我们的母亲河。”站在芬芳四溢的花田,张立平望着面前奔流而过的黄河水,脑中时常会出现多年以前沙地荒凉的画面。
助新农区实现绿色发展
九曲黄河在我市一路北上,从海南区赛汗乌素村蜿蜒而过,宁静悠长。自古以来,黄河兴则农业兴,黄河赋予了乌海生态建设的不竭动力,也带动了城市生态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
赛汗乌素村下设7个自然村,拥有超过万亩的葡萄园,葡萄品种近50种。盛夏,浓绿似风中海浪,令人心旷神怡;金秋,一串串葡萄如珠似宝,让人垂涎欲滴;而酿酒葡萄经过清洗、榨汁、发酵等工序,变为芳香馥郁的沙漠葡萄酒,化作酒杯中的红色精灵,于人们唇齿间留香……
在黄河水的滋养下,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政策理念推动下,“生态+农业”在如今的新农区深度融合,葡萄基地和防护林交错种植,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不但给农区环境带来了令人欣喜的变化,更推动产业发展。
“过去大片灰秃秃的黄土滩变成了一亩亩绿盈盈的葡萄田,村里有了沿河景观带,路边种上了彩色的行道树,整个村落像一个景色优美的大公园,连商机也变得越来越多了。”去年,在外务工多年的年轻人武良回村创业了,租了70多亩果园,发展采摘和林下经济,利用好生态给游客、也给自己带来好福利。
海勃湾区高效农业园区的一公司鲜食葡萄采摘园内,晶莹剔透的葡萄已挂满了枝头,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再过几天,这里的葡萄就将错峰上市,与喜爱乌海葡萄的市民游客见面。
“依托乌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我们正大力发挥沿黄经济优势,丰富沿黄经济内涵,努力发展葡萄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打造特色农业小镇,逐步把乌海的葡萄产业和沿黄生态治理结合起来,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打造我们乌海‘葡萄之乡’的金字招牌。”公司负责人说。
融黄河文化于旅游生活
生态助推旅游,旅游彰显文化。我市利用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依托“山、海、沙、城”景观优势,推进蒙元文化、书法文化、沙漠葡萄酒主题文化产业园建设;提升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召烧沟岩画遗址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加快环山环湖旅游体系建设,全市A级景区发展到15个。
在阅遇书吧“乌海礼物”展区,无论是萌萌的“太阳神”公仔,还是墨韵砚台、礼致1976笔记本、漠上丝巾,无不彰显着乌海文化和黄河文化特色。内蒙古黄河明珠文化旅游投资公司“乌海礼物”负责人张洋介绍,“乌海礼物”在设计上融入了黄河文化、蒙元文化、移民文化、工业文化以及城市建设、生态发展等元素,通过它们体现乌海的城市特点,推动黄河文化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让黄河文化传承下去。
黄河为媒、生态架桥,依托独具魅力的生态景观和打造“全域游”的新思路,我市把“生态+旅游+体育”作为转型惠民的“源头活水”,积极引进和举办各种赛事及户外活动,在产业深度融合方面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子。
乌海湖景区不断丰富沙水项目,完善基础设施,举办节庆活动,增强景区营运和承接能力,集山水、沙漠、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产业渐成规模;高级别、密集性的体育赛事在乌海举办已成常态,法国PBP·乌海湖国际沙漠不间断骑行挑战赛、环乌海湖国际马拉松赛、2019国际帆板大赛等各项国内外体育赛事纷纷登陆乌海,向世人展示着乌海的壮美风光。
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将地区发展思路统一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上来,结合黄河“几”字湾都市圈协同发展,积极发展以黄河为依托的全域旅游,讲好“黄河故事”,是我市未来努力的方向。而要在黄河“几”字湾开出亮丽的“沙漠之花”,前提是切实做好黄河的保护工作。
眼下正是主汛期,作为海勃湾区中河源社区的村级河长,张建华不但要加大巡河力度,还要及时发现汛期对农田灌溉造成的影响。这几天,张建华在巡河过程中发现,社区扬水中站出现故障,他一边组织人员及时抢修,一边做好上报工作。
“这个站涉及我们村1200亩土地的灌溉。巡河过程中我们发现,附近浮桥堆积了大量淤泥和芦草根,造成中站上不去水。我们已经采取了几套方案,看能不能有效阻挡芦根和污泥,同时已将问题上报给了上级负责部门。”张建华说。
进入新时代,河长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实践。我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谋划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河长制工作平台,不断巩固扩大水生态文明成果。按照“领导挂帅、高位推动”的要求,我市设立了市、区、镇(办)、村(社区)四级河长153人;实行党政领导、部门联动,落实市级责任单位18个、区级责任单位66个。各级河长守河尽责,已开展巡河调研2000多次。
“‘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我市进一步压实责任,每位河长都要履行好包干河流第一责任人职责,经常深入黄河乌海段、都思兔河等河道巡查,了解所管河段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措施,做到情况明、责任清、措施实,对涉河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市水务局河湖和安全运行管理监督科科长王振民说。
按照自治区要求,我市正积极开展新一轮“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为解决河流管护突出问题奠定基础。方案梳理划定千里沟等27条河流管理范围,编制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让规划充分发挥“红绿灯”“高压线”的作用;全面开展黄河岸线利用项目专项整治,做好我市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暨黄河长治久安专项规划编制,抓紧储备一批“十四五”水利重点项目,真正让母亲河成为健康之河、惠民之河、美丽之河。 (颜慧 文/图)
乌海日报社 | 2020-10-28 11:58:08
乌海日报社 | 2020-08-14 18: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