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乌海
本报记者 刘洋
近年来,海勃湾区人民医院将学科建设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紧紧围绕专科能力提升、医联体协作深化以及民生服务延伸等关键领域,全力做强特色专科、优化服务链条,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成功走出了一条“强专科、优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区域医疗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特色专科扎根基层
精准治疗福泽四方
近日,海勃湾区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诊室内是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海勃湾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朱玉杰全神贯注,正为患者闫伟实施超声引导下的银质针治疗。在超声影像的精准引导下,针尖准确无误地抵达病灶部位,整个治疗过程平稳顺畅。
“这腿疼的毛病都困扰我好几年了,之前也去外地看过,可就是没治好。听人说朱院长的银质针技术效果特别好,我就专门赶过来治疗。没想到,这才做完一次,疼痛就明显减轻了。关键是再也不用大老远地奔波外地,省心又省力。”闫伟感慨地说。
这项深受患者认可与赞誉的技术,已然成为海勃湾区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的核心品牌。自1997年朱玉杰创建该科室以来,它便如同一颗种子逐渐生根发芽。从最初朱玉杰一人坚守的“小诊室”,到如今已发展为拥有20名专业医务人员的“强专科”,科室服务范围也不断拓展,从海勃湾区逐步延伸至巴彦淖尔、呼和浩特等地区。其中,超声引导下银质针治疗已完成上千部位的诊治,有效率高达90%,并在市科技局成功立项,成为海勃湾区人民医院“补短板、强优势”的学科典范,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我们开展学科建设,始终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放在首位。从成立银质针工作室到积极探索超声引导下针刺治疗鼻炎,每一步都紧密围绕患者需求展开。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优质的服务深深扎根基层,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朱玉杰说。
重点专科集群发力
完善肿瘤诊疗链条
以中医康复科为成功范例,海勃湾区人民医院持续聚焦区域医疗的薄弱环节,加快推进重点专科集群建设。今年,乌海市乳腺疾病诊疗中心在该医院落地生根,已完成超声高频探头、乳腺核磁线圈等关键设备的采购并投入临床使用。截至目前,乌海市乳腺疾病诊疗中心已为近百位患者提供了专业、精准的诊疗服务,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与此同时,海勃湾区人民医院同步开设的PICC门诊,为肿瘤患者提供了全方位、一站式的优质服务。从输液港及PICC置管到后续的维护,每一个环节都严谨细致。目前,PICC门诊已成功开展数例置管维护和输液港置入手术,进一步完善了乳腺肿瘤患者的全程诊疗链条,为患者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
服务延伸至末梢
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海勃湾区人民医院的创伤疼痛中心是我市唯一一家开展手足显微外科技术、PRP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技术的专业科室,在我市率先开展足底筋膜炎冲击波联合肌骨超声精准定位诊疗等技术。该中心在治疗膝关节损伤、半月板撕裂等疾病方面疗效显著,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2022年,该中心成功完成自治区级科研项目立项。
海勃湾区人民医院在托管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林荫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实行人、财、物“三统一”管理,构建起紧密的协作关系。同时,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上转患者可享受“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贴心服务,下转患者则能获得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这一系列举措真正实现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格局,让患者就医更加便捷、高效。
此外,该医院积极搭建多层次合作网络,与北京、内蒙古、宁夏等地的多家知名医院构建医联体合作。同时,还设有普外、肿瘤博士工作站,为科研成果与临床应用的深度融合搭建专业平台。
“我们将继续深化‘小综合、强专科’的发展路径,聚焦重点专科建设,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不断深化与上级医院的协作交流,推动优质服务进一步下沉社区。同时,同步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全力打造‘让群众暖心、诊疗放心’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为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更多力量。”朱玉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