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军
儿子每次回家,我都会准备很多他爱吃的菜,而他也总是毫不例外地钦点那道大锅菜,大快朵颐一番。
儿子的口味随我,我的母亲也擅长做大锅菜,那是至今令我们难以忘怀的美食。大锅菜,顾名思义,是用大铁锅炖煮的,食材一定要丰富,糯糯的大白菜、软乎乎的粉条、油亮的五花肉、白嫩的豆腐,其余的根据个人喜好随意添加。制作方法也简单,锅中倒油先炒五花肉,加入葱姜八角等调料,再加入酱油调色,翻炒均匀后,放入耐煮的大白菜、土豆等菜肴,加入适量清水,七八分熟时,放进豆腐、泡软的粉丝和木耳,小火慢炖,待所有食材熟透、汤汁略微黏稠,放入盐,就可以出锅了。
热气腾腾的大锅菜一上桌,让人忍不住凑过去闻一闻,尤其在天气变凉时,有股暖暖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碗吃下,身子变暖,四肢也都舒展开来。
大锅菜是一道极其普通的家常菜,制作简单,食材易得且价格亲民,几乎人人都会做,如果硬要加入山珍海味,失去了原有的本真味道,反而会显得不伦不类。俗话说“百菜白菜美,诸肉猪肉香”,有了这两样打底,大锅菜基本就成功了。
此外,大锅菜对火候的要求并不高,多炖一会儿即可,把白菜熬软,豆腐炖软,粉条煮软,在熬炖过程中各种菜相互借味,杂而不乱,多而不碎。
我从母亲那里学会了大锅菜的做法,只是我没有母亲那样的大灶,严格来讲我现在做的是小锅菜。我会提前把肉做好,切成小块,肉汤也放入小盒内,然后放入冰箱冷冻,想吃的时候随时拿出来。
大锅菜是一种充满温情和家庭味道的菜肴,一定要与最亲近的人在一起,才能吃出随意自在感,请客吃饭是万万不能吃的。有时家里没有新鲜蔬菜,我就做一道大锅菜,有肉有菜,热乎乎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有人爱吃肉,有人爱吃大白菜,而我爱吃粉。粉条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最能起到填补的作用,当菜、肉够多的时候,粉条适当少放一点,反之就多放。
吃大锅菜的时候不需要讲究吃相,也不必在意仪表和风度,如果非要像绅士一样吃大锅菜,不仅会少了韵味,还缺了底气。我发现每次吃大锅菜,米饭都会剩下很多,因为大锅菜不咸不淡的口感,不知不觉就占据了大部分的胃部空间,留给米饭的位置实在有限。奇怪的是,剩下的大锅菜比那些新鲜的炒菜更受欢迎,第二顿热透了吃,往往会被一扫而光,反倒是各色新鲜时蔬会被剩下。
过去生活条件不好,母亲很少见到那些精美的食物,更别提享用了,五花肉都不是想吃就吃的。母亲就少放一点五花肉,用猪油代替一部分油脂,凭借着爱心、用心和苦心,投入精力,成就了一道大锅菜,让我们记住了这独特的母亲的味道。母亲也在这一菜一饭的时光里,看着儿女们渐行渐远,去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去经历另一个母亲的轮回。
世上美食千万种,有精致的、家常的、高雅的、通俗的。哪位母亲没有自己的拿手菜呢,儿女们饱嗝连连、心满意足的样子,就是对母亲厨艺的最高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