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细算“水账” 激活发展“水脉” ——我市实施节水行动综述(上)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11-27 10:54:44

本报记者 曹艺

我市常年干旱少雨,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20%。对于乌海,水是生命线,更是发展命脉。

2025年,自治区将节水行动纳入“六个行动”进行部署,全面打响节水攻坚战。我市结合区域实际,统筹实施节水行动,全领域、多角度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

刚性约束 破解工业“水瓶颈”

水资源“家底薄”一度制约我市发展。如何破解“水瓶颈”?乌海的答案坚定而清晰:开源、节流、挖潜、布水网、建机制,多管齐下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

我市实施“许可+预算+定额”水资源管理机制,科学分析用水需求,对配置水量细化分解、逐月调度、动态调整,引领节水理念、制度、技术、路径、模式创新,为打造节水先行地区提供行动指南。2024年,我市入选全国6个水预算管理市域试点地区,并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2025年,“乌海市加强多水源统一配置,实施水预算管理”获评2024中国节水十大经典案例。

今年,我市工业领域持续释放节水减排积极信号——

海勃湾区工信和科技局围绕工业节水核心职能,组织各企业参加节水技术论坛,推介各领域节水技术装备及典型案例,引导企业深挖节水潜力,开展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广纳煤焦化干熄焦、鑫华凯焱城煤焦化干熄焦2个节水项目进展顺利,投用后预计分别节水25万吨、29万吨。

乌达区工信和科技局以“引领示范”为引擎,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在重点用水行业开展节水型企业、节水标杆企业创建工作。目前,恒业成、东景2家企业入选自治区节水标杆企业,宜化、君正、东景、恒业成、卡博特、兴发、源宏、佳瑞米、兰亚9家企业被评为自治区节水型企业,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自治区级节水型园区。

海南区工信和科技局将节水融入产业绿色发展体系,积极培育节水型企业,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乌海黑猫炭黑有限责任公司空冷岛节水项目每年节约用水28.8万吨,乌海市绿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回收中水超百万吨,内蒙古广聚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零排放系统每年为企业节水430.7万吨。

面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弱、水生态脆弱等现实难题,我市清醒认识到:要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升工业用水效率。

我市在自治区成立首个节水产业联盟,促进节水服务企业达智公司、盈泉环保与中联化工、君正化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等5家企业、单位达成节水合作,通过“工艺节水+非常规水开发”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手段,让节水与发展同频共振。

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工业节水减排措施,我市累计创建自治区级节水标杆企业2家、节水型企业16家、节水型园区2个;率先在自治区建成地级市水权交易电子平台,完成水权交易81笔,盘活水指标5525万立方米;探索金融与水权融合方式,办理“水权贷”4笔2847万元,“水权交易+水权贷”案例入选水利部用水改革典型案例。

节水增效 拧紧农业“节水阀”

金秋时节的乌达区,广袤的农田铺开一片丰收的金黄。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里已经形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农田格局。经初步测算,2025年乌达区农田平均亩产增幅超10%,亩均节水量达218.52立方米,有效促进了水资源集约利用与农业规模化生产。

如今,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我市三区全面铺开,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4.36万亩,亩均节水率20%以上,年节水量超600万立方米。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602提升至0.6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我市统筹推进农田种植管护与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推广浅埋滴灌、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今年我承包的2000亩地全部采用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节水30%,还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海南区种植户李文亮说。

立足工农业用水情况,我市“牵线搭桥”,在控制用水总量的前提下,通过跨行业水权流转,实现水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跨行业水权流转的成功案例在我市接连落地——

海勃湾区系统谋划实施泵站整合与全域农业节水项目,有效提升农业取水效率;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6800万元建成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使乌达区1.25万亩农田实现精准滴灌,每年可为工业流转水指标274万立方米;海南区神华煤焦水权转让项目,每年可给工业流转421万立方米水指标……

我市修订完善《乌海市水权交易实施办法》,制定《乌海市农业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管理办法(试行)》,推进用水权制度改革,完成91户495万立方米农业用水权确权。“我市水资源极度短缺,跨行业水权流转实现了水资源的‘帕累托改进’,优化了水资源配置,也激发了各行业的节水积极性,‘合同节水+水权转让’交易模式以企业投资助力农业节水改造,实现水资源由农业向工业的合理流转,形成了工农业互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市水资源服务中心主任卢思颖说。

以水定绿 守护生态“水安全”

在我市,滨河景观带安装土壤墒情监测站,监测土壤失水量和不同种类植物的需水量,从而控制浇水时长,实现园林绿化精准浇灌;

乌海能源公司平沟煤矿实施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矿山上的植被因“喝”了经无害化处理的矿井水而生长旺盛;

市林业和草原建设服务中心积极实施水资源定额管理,强化节水措施运用,通过延时灌溉、乔灌分区、动态补水、管道优化、加强巡查等多项节水措施,降低用水总量;

……

生态用水一头连着生态建设的刚需,一头连着节水优先的底线,如何兼顾?我市找准平衡支点,用科学绿化推动生态扩容与用水增效互促互进。

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以《乌海市节约用水条例》为遵循,组建统一调水管理队伍,采用“取水统一管理、给水统一调配、用水精准到位”的节水管理机制,全面减少生态用水中无效灌溉对水资源的浪费。2025年前三季度,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所辖绿地用水量持续下降,较去年同期减少327.32万吨,节水率达34%。

基于地区自然降水少、用水指标短缺的现状,我市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最大刚性约束,选用适宜我市气候条件的耐旱乡土树种,结合不同区域水资源条件和生态功能定位,将节水优先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乌海市召烧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正是“以水定绿”的典型案例。项目采用乡土树种,经过3年的养护,“水账”清晰、成效显著:1800余株沙枣树、30000余株沙冬青牢牢扎根,有效防沙治沙,亩均用水量稳定在80吨/年,大幅减少了绿化生态用水消耗。

全国水预算试点建设

下达291个水预算项目2.28亿立方米,比计划用水量节约1559万立方米

成立自治区首个

产业联盟

市辖三区全部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

工业节水

创建自治区节水标杆企业1家、节水型企业10家、节水园区1个,节水量109万立方米

农业节水

年内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农田1.1万亩,全年农业节水量352万立方米

城镇节水

改造供水管网83.4公里,建成节水型机关54家,建设节水型学校8所、节水型医院4所、节水型社区17个

生态节水

推行“智能化”灌溉系统,同比节水40%

水权改革

完成水权交易12笔2156万立方米;办理“水权贷”3笔,贷款2347万元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